日本“米荒”,敲响了粮食安全警钟!

人言财经 2024-09-07 15:03:19

在日本,一个通常不会出现粮食短缺问题的国家,最近却意外地遭遇了“米荒”。

走进超市,你会发现原本堆满大米的货架变得空荡荡,只剩下“售罄”的标签孤零零地挂在那里。

一些地方甚至开始实行限购,每个人只能购买一袋大米。

这种现象不仅让日本民众感到困惑,也让外界对日本的粮食供应产生了疑问。

01

这次“米荒”的爆发,背后的原因错综复杂。

首先,日本政府曾发布南海海槽大地震的预警,这无疑刺激了民众的恐慌心理,导致人们纷纷囤积大米。

虽然预警很快被取消,但民众的囤积行为已经引发了市场的紧张。

其次,今年日本的气候异常,高温少雨的天气导致稻米产量下降。

特别是在日本自产的“越光米”产区,由于雨水不足,收成减少了约两成。

高温还导致大米晒焦、养分流失,使得大量大米无法通过筛选,进一步加剧了供应紧张。

有超市的大米货架已经清空

此外,日本政府的“减产政策”也对大米供应产生了影响。

由于国内大米消费量逐年下降,政府有意调控大米产量,减少稻田面积。

同时,鼓励农民将稻田用于生产饲料用米,而不是食用米,并为此提供补贴。这一系列政策导致日本大米产量在三年内减少了超过60万吨。

然而,出乎意料的是,近两年日本对主食大米的消费量不降反增,2023年的消费量同比增加了11万吨,达到702万吨,市场供不应求。

这其中,赴日游客的激增也是一个重要原因。随着疫情影响的消退和日元贬值,外国游客人数激增,导致大米在外食方面的需求大涨。

02

此外,由于俄乌局势和日元疲软,日本输入型通胀加剧,小麦产品价格飞速上涨。

相比之下,国内生产的大米价格相对稳定,这也使得大米成为更“划算”的选择,进一步推高了消费量。

面对这场突如其来的“米荒”,日本政府的反应却相对冷静。

农林水产大臣坂本哲志表示,日本主粮大米整体供需并不紧张,目前只是新米上市前的过渡期,库存较少,加上各种偶发情况,才会出现短缺。

农林水产省也呼吁大家保持冷静,预计新米上市后,“米荒”现象将得到缓解。

日本东京一家超市告知顾客每次只能购买一袋大米 图源:央视新闻

尽管如此,这场“米荒”还是给日本社会带来了不小的影响。

消费者面临着价格上涨的压力,农民则面临着种植面积减少的困境。

同时,这也引发了对日本粮食安全和农业政策的反思。

03

长期以来,大米一直是日本人的主食,人们早中晚三餐都吃大米,日本大米自给率几乎是100%。

但是近年来,日本政府一直在强推稻田“减耕令”。

这个政策本意是好的,想调整农业结构,让农民种点别的,比如小麦、大豆。

但结果呢?

大米产量逐年减少,稻米品种的培育也停滞了。

现在,日本只有60%的稻田在用,大米产量不到以前的一半。

这直接导致了粮食安全的隐患。

日本政府大规模推广稻田减种计划,这是一个长期过程。那么,这个恶果为什么会在2024年出现呢?

这就涉及日本农林水产厅在2022年实行的“改正种苗法”。

这个法案把种子育种权交给了私营公司,还允许外国资本进入日本市场。

听起来好像没什么,但问题是,这些公司可能会控制种子价格,甚至垄断市场。

结果就是,日本农民种水稻的成本上升,收益下降,自然也就没人愿意种了。

再说说日本政府在这次“米荒”中的态度,也是仍然感到匪夷所思。

面对大米短缺,日本政府却拒绝释放储备粮。这让人不禁怀疑,政府是不是在维护某些跨国资本的利益。

毕竟,如果储备粮一放,市场上的大米价格可能就会下降,这对于那些控制种子的公司来说可不是好消息。

04

从这次“米荒”中,我们可以看到,即使是在发达国家,粮食安全问题也不容忽视。

它不仅关系到民众的日常生活,也关系到国家的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

对于其他国家来说,日本的“米荒”是一个警示,提醒我们在全球化的背景下,必须加强粮食生产和储备,提高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

同时,这次“米荒”也暴露出日本农业政策的一些问题。

在追求经济效益的同时,如何保证粮食安全,如何平衡国内外市场需求,如何保护农民的利益,这些都是需要深思的问题。

未来,日本或许需要重新审视和调整其农业政策,以确保国家的粮食安全和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在言叔看来,日本这次偶发性“米荒”,虽然看似突然,实则是多种因素叠加的结果。

它不仅考验着日本政府的应对能力,也对日本社会的稳定性提出了挑战。

对于其他国家来说,日本的“米荒”是一个警示,提醒我们在全球化的背景下,粮食安全问题不容忽视。

0 阅读:65
评论列表

人言财经

简介:专注资本市场和商业逻辑,一家说人话的硬核财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