载湉,同治十年六月二十八日出生于北京宣武门太平湖畔醇王府。
同治皇帝死后没有儿子,慈禧为了能名正言顺地把持朝政,亲自指定醇亲王的次子,也是自己妹妹的亲生儿子,年仅4岁的载湉继承皇位。

当时同治皇帝的皇后阿鲁特氏已有身孕。慈禧担心阿鲁特氏日后如果生下个儿子,将会威胁她的地位,便下令不给阿鲁特氏送饭。阿鲁特氏绝望了,于公元1875年2月20日深夜三更时分吞金自杀。
公元1874年12月乙亥日立载湉为皇帝。第二年改年号为“光绪”。由于光绪皇帝太小了,所以最开始由慈安(当时的中宫皇后)、慈禧两宫太后垂帘听政。

慈禧
1881年4月8日慈安太后暴崩,卒年45岁,官方说法为脑溢血,民间野史认为是慈禧所害。
这下慈禧太后开始了一宫独裁,直至光绪帝十八岁亲政。
此后虽名义上归政于光绪帝,实际上大权仍掌握在慈禧太后手中。
光绪帝一辈子都受到慈禧太后的挟制,从来没有掌握过实权。
光绪帝老妈叶赫那拉氏是慈禧皇太后亲妹妹,老爸是醇亲王奕譞。

爱新觉罗·奕譞
爱新觉罗·奕譞,是道光皇帝的第七个儿子,咸丰皇帝的弟弟,他是清朝时期少数掌握大权的王爷。
咸丰帝驾崩之后,奕譞居然与恭亲王配合慈禧太后,共同发动辛酉政变,对慈禧太后的大权加以巩固。正因如此,慈禧太后才开始重用奕譞。
光绪皇帝登基以后,他又被加封亲王世袭罔替,之后他又接管了军机处,甚至权力大到可以挪用海军军费修建颐和园。
他的大福晋是慈禧一奶同胞的妹妹,第二个儿子是光绪帝载湉,第五个儿子是摄政王载沣,孙子溥仪是末代皇帝,牛逼呀。

四川省造卢比面光绪皇帝像
奕譞主张建立强大的海军,支持李鸿章改进并扩大海军,他还支持某些汉族督抚,如张之洞等人引进西方工业。但他主持海军衙门后,却挪用海军经费2000余万两,为慈禧修建颐和园,以致发展海军的宏大愿望半途而废了。
咸丰十年,英法联军攻入北京,八旗禁军一触即溃。战争过后,清廷感到编练禁军的重要性。随即在京师八旗所属地方设立了公所训练,并挑选各旗精兵1万名,组建了神机营。
奕譞受命管理神机营以后,将规模扩大到了14万名,设马步队25营,购备西洋枪,选派旗兵学习德国兵法。
神机营建立之后,八旗官兵争着抢着加入,机构日益臃肿,各种职官达540余人,竟比兵部还多了300多人,真是搞笑。
光绪年间,神机营纪律更加松弛,而且鸦片泛滥。这些所谓的用洋枪洋炮装备的“精锐”,实际上是一群毫无作战能力的烟鬼。
光绪十七年冬,奕譞因病去世,享年52岁。奕譞生前一味退让,而他死后获得的荣誉在清朝王爷中竟然前所未有。他获得了“贤”的谥号,在他之前,只有雍正朝的怡亲王胤祥得到过这一褒奖(请参考电视剧雍正王朝)
1865年—1870年,中亚浩罕汗国侵略者阿古柏侵入并且窃据了新疆大部分地区;1871年,沙俄出兵占领伊犁地区。1875年,慈禧采纳陕甘总督左宗棠的建议,出兵新疆,清军于1878年1月收复新疆;1881年,中俄通过谈判,中国收回伊犁大部分地区。

左宗棠
1884年,新疆设省,刘锦棠成为首任巡抚。中法战争爆发。双方在军事上互有胜负,但以慈禧为首的清政府却“乘胜收兵”,与法国签定了《中法新约》,使法国获得了不少侵略利益,真是岂有此理。
1885年——中法战争结束,李鸿章签订《中法新约》。同年,台湾设省,刘铭传成为首任巡抚。

李鸿章
1888年——光绪帝大婚;北洋水师成立。
1889年——光绪帝亲政。(只是形式上的)
1894年——甲午战争爆发,清军在甲午海战、平壤之战等战斗中失利。
当时,慈禧六十寿辰准备“在颐和园隆重布置庆典。

甲午海战
是年,日本发动中日甲午战争。
光绪主战,慈禧也主战。但是,当有人提出停止颐和园工程,停办庆典,充当军费的时候,慈禧却大发雷霆。
后来,清军在朝鲜战场上接连失利,北洋水师在黄海之战中又遭受严重挫折。为了不影响自己的六旬庆典,慈禧希望外国出面干涉,尽快结束战争。
她支持李鸿章避战求和的方针,以各种借口,打击以光绪帝为首的主战派。
由于形势日益紧张,面对朝野上下的重重压力,她无法再一意孤行,大摆排场,不得不缩减了生日庆典的规模。
在金州、大连相继陷落,旅顺万分危急的情况下,慈禧在紫禁城内的宁寿宫度过了她的60岁生日。
次年2月7日,威海卫日舰及炮台夹攻刘公岛,北洋水师全军覆没。
中国海陆两个战场均遭失败,以慈禧为首的主和派下定决心向日本求和,3月,慈禧派李鸿章为全权大臣,赴日本求和。

大清李鸿章图像纸币
4月17日签订了中国历史上空前屈辱的条约《马关条约》,中国放弃对朝鲜宗主国地位,赔款2亿两白银,割让辽东半岛(在俄,德,法等西方列强干涉下,后以白银3000万两赎回)、台湾、澎湖列岛,开放4个通商口岸,允许日本在通商口岸开矿设厂。
甲午战争失败后,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狂潮。为了救亡图存,资产阶级改良派发起维新变法(史称戊戌变法),慈禧希望强国但又担心光绪会借变法脱离她的控制,最初表示支持,但她随后把军权,用人权都抓在自己手中。

谭嗣同
1898年6月光绪帝发布“诏书实行变法。光绪帝的变法触动了满洲旧势力贵族和众多封建官僚的利益,他们聚集起来,竭力反对变法。当听说光绪帝企图让袁世凯包围圆明园 ,杀死荣禄太后时,慈禧等人发动戊戌政变,拘禁光绪皇帝,并处死了谭嗣同等六人。
戊戌政变后,中国北方兴起义和团运动,慈禧最初主张剿灭,但镇压屡屡失败,义和团迅猛发展并进入北京。

1900年8月14日,八国联军攻入北京。次日凌晨,强攻紫禁城东华门,慈禧带着光绪帝、皇后等人逃往西安,令奕劻、李鸿章为全权大臣,与列强进行谈判,把战争的责任推到义和团身上,下令对义和团“痛加剿除”。
1901年2月14日批准《议和大纲》,并发布上谕,表示要“量中华之物力,结与国之欢心。” 与11个帝国主义国家签订了《辛丑条约》,规定按照当时中国人口的数量赔款4.5亿两白银,39年内赔款9.8亿两白银,惩办主战官员,拆除大沽到北京沿线所有炮台等。
同年10月6日,慈禧一行数万人,带行李车3000辆,从西安出发,出潼关经河南、直隶,历时三月于1902年1月8日回到北京。
1904年,爆发了日俄战争,战场正是在中国东北,以慈禧为首的清政府宣布中立,战争的结果是日本战胜了沙俄。

光绪皇帝葬礼
1908年11月14日,光绪帝驾崩,大行皇帝无后,经慈禧安排,由醇亲王载沣为摄政王,其子溥仪为帝,年号宣统,慈禧被尊为太皇太后。
1908年11月15日17点,叶赫那拉氏慈禧于中南海仪鸾殿病逝,享年七十四岁。

定陵
1909年十月,葬于河北省遵化市菩陀峪定东陵,定徽号“慈禧端佑康颐昭豫庄诚寿恭钦献崇熙太皇太后”,谥号“孝钦慈禧端佑康颐昭豫庄诚寿恭钦献崇熙配天兴圣显皇后”,简称“孝钦显皇后”,谥号共22字,谥号长度超过清朝开国皇后孝慈、本朝孝德、孝贞两位正宫皇后,为清代及中国历代皇后谥号之最。
慈禧母亲七十大寿的时候,慈禧没有时间去给母亲祝寿,就让侍臣给母亲送了很多的东西,其中就有她亲笔写的一幅书法。这幅书法一直保存了几代人,最后毁于“文革”。
最后一句大家绝对都很熟悉,
诗曰 :“世间爹妈情最真,泪血溶入儿女身。殚竭心力终为子,可怜天下父母心!”
清代民间,慈禧太后的金银首饰是数不胜数,有这么一对“翡翠西瓜”,慈禧太后的掌上宝贝。相传慈禧死后,两个“翡翠西瓜”被陪葬在慈禧墓中,1928年,孙殿英盗掘了东陵后,这两个“西瓜”就杳无踪迹了。
慈禧陵的重修工程历时十三年,直到她死前才结束。她的随葬品之奢华也令人瞠目结舌,叹为观止。慈禧的随葬品分为两部分:生前置放于墓中金井里的珍宝与下葬时的随葬珍品。

慈禧棺内底部铺金丝织宝珠锦褥,厚七寸,下面点缀大小珍珠一万多粒,红光宝石八十五块,白玉二百多块,锦褥上有一层绣满荷花的丝褥,上铺五分重的珍珠二千四百粒。慈禧尸体上盖一条织金的陀尼经被,明黄缎底,捻金织成,织有汉字陀罗尼经文二万五千字,点缀有八百多粒珍珠。头上的凤冠由无数珍珠宝石嵌成,其中仅一颗珍珠就价值白银约一千万两。
尸体周围的大件珍宝有:九玲珑宝塔、翠玉佛、翡翠西瓜、蝈蝈白菜、红蓝宝石、祖母绿宝石、玉石、红珊瑚树、墨玉荸芥等不计其数,均去向不明。
慈禧太后的牙被撬开,口中所含的夜明珠,分开时是两块透明无光的珍珠,合拢时就是一个圆珠,射出一道绿色寒光,夜晚百步之内可以照见人头,十分清晰。

1928年,军阀孙殿英借口演习之名,率其部下盗掘了金碧辉煌,极尽奢华的慈禧定东陵,
盗陵案被报道后,举世震惊,各界满洲权贵纷纷通电谴责,要求严惩凶首孙殿英,追回珍宝。蒋介石下令阎锡山查办盗陵案。
孙殿英将最大的两颗朱红朝珠送给戴笠,再托戴笠将一柄九龙宝剑送给国民政府领袖蒋介石;又将翡翠西瓜送给宋子文;将慈禧口中的夜明珠送给宋美龄,宋美龄将夜明珠缀在了绣花鞋上。此后,孙殿英不仅逍遥法外,照旧领兵当官, 而且日后步步高升,直至升到先遣总司令;所逮捕的重犯谭温江也被保释出狱, 继续当他的师长。这种反常现象正是当时社会的真实写照。

光绪通宝
光绪皇帝的时代,好比永不消散的乌云遮住了太阳, 国家内忧外患,丧权辱国。从此,大清王朝一蹶不振,日落西山。这枚光绪通宝,也正在无声的对我们诉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