终于明白专家为何不敢认民间古董了!

千亦评文化 2025-04-01 04:37:19

一位藏友带着几件高古瓷、玉器,好不容易找到一位文博专家帮忙鉴定。结果专家看都没看,直接摆摆手。藏友很生气,心想好歹装装样子,拿个放大镜看看再说假货也行啊,怎么都懒得“表演”了。

专家叹了口气说:"我又不收你钱,不涉及利益问题。之所以不能认,是为你好。"藏友更糊涂,看都不看就否认了,还说是为我好?这是什么道理?

网络配图 图文无关

后来专家稍微用了几句话点醒了他,藏友回家想了很久,才终于明白了:没有"身份"的古董,尤其是精品,一旦被专家认了,专家自己也会惹上麻烦。

为什么?因为现在的文物市场,真品要能"上台面",必须来源清晰。如果是汉代以前的高古玉,专家要是说它是真的,那藏友怎么解释它的来历?

说是祖传的,普通人家哪来的传承证据?说是古玩市场买的,那更麻烦:古玩市场早就是假货集散地,真品哪来的?说不清楚就可能牵扯到盗墓、走私、盗窃等违法问题。

几十年前,古玩市场确实能捡漏,那时候很多文物来路不明,但监管不严。现在不一样了,法律严格规定:能上拍卖的文物必须有合法来源证明。

那些早年已经“弄白”了的老玩家,还有一些知名拍卖行的老客户,他们的藏品有清晰的甚至自编传承记录,现在就能合法交易。

但普通藏友手里的精品,哪怕是真的,也很难证明来源。专家要是贸然认定是真品,可能会被质疑:这东西哪来的?是不是盗墓出来的?是不是走私的?扯皮都要扯很长时间。

一旦牵扯到这些问题,资深专家自己也脱不了干系。所以,干脆不看、不认,直接说假货,反而最安全。相反那些收费的商业专家,认不认都没啥用,证书就跟废纸没区别。

几年前有人提议建立国家级文物交易市场,给民间真品发"身份证",但最后不了了之。现在的局面就是:民间藏友手里的东西,哪怕是真的,也很难被认可。专家不敢认,拍卖行不敢收,最后只能憋在手里。

说白了,现在的规矩就是:说不清来历的东西,再好也不能认。那么,藏友手里的东西到底该怎么办?

其实,专家不敢认的背后,反映的是整个文物市场的尴尬现状:民间确实存在大量真品,但缺乏合法流通的渠道。

目前,民间藏家想要让自己的藏品得到认可,最稳妥的途径是进入“圈子”,尝试用各种人脉渠道给藏品“上保险”。但说实话要投入的资金精力实在太大,一不小心还会被骗,普通人根本玩不转。

另一种方式是等待政策调整。近年来,国家也在探索民间文物登记制度,比如某些地区试点的"民间文物备案",允许藏家申报藏品信息,但不涉及真伪鉴定。这个鉴定机制也还在建立阶段。

虽然目前作用有限,但未来或许能成为民间藏品"转正"的一条出路,大家也不要急,我们对于古董来说也不过是一位过客,它们的价值是用时间体现出来的。

资深专家不敢认,不是因为他们不懂,而是现行规则下,认了反而可能引火烧身。藏友们只能寄望于未来政策更加开放,让真正的好东西不再被埋没。

0 阅读:2
千亦评文化

千亦评文化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