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梦》前八十回的作者根本就不是曹雪芹,那是胡适等人瞎猜的

吕布省愚 2025-02-04 03:01:38

副标题:浅谈红楼6-主张曹雪芹的人,大多数笃信“曹学”,其实哪儿有这么简单呢?

(本文中所有的图片均来源于互联网,倘若存在不当之处,还望联系予以删除)

(本文共计 2200 字,阅读完毕大约需要 7 分钟)

写下这个题目的时候,鄙人已经做好了一切准备。

然后,关于《红楼梦》一说的作者问题,向来没有定论。该书原本没有署名,只有在原作第一回里,提及“曹雪芹于悼红轩中,披阅十载,增删五次,纂成目录,分出章回”。显然,这句话就很明显了,您可以认为曹雪芹是整理成书的人,而非原作者。

红楼梦这本书带来了难以置信的经济效应

粗鄙的在下认为,所谓“红楼梦”也就是“朱楼梦”,这也是索隐派最本真的观点。既然是悼念明朝的作品,显然就不可能江宁织造曹寅家的所谓曹雪芹。

那么《红楼梦》一书的作者为何被广泛宣传为曹雪芹呢?这里面和一个叫胡适的人,不无关系。

·早期思维

早期一般认为前八十回与后四十回是同一作者。

至20世纪二十年代,学者开始对于《红楼梦》的作者多所考证。

王国维在《红楼梦评论》中指出:“《红楼梦》自足为我国美术上之唯一大著述,则其作者之姓名,与其著书之年月,固为唯一考证之题目。”

然后,以胡适为首的考证派闪亮登场,对于曹雪芹和其家世作了大量的考证,提出《红楼梦》后四十回和前八十回的作者并非同一人,怀疑后四十回为高鹗所写。但是,随着研究深入,人民文学出版社于2008年修订再版的“新校本”《红楼梦》署名又从“曹雪芹、高鹗著”更改为“(前八十回)曹雪芹著,(后四十回)无名氏续,程伟元、高鹗整理”,使得作者问题进一步复杂化。

·主张是曹雪芹的那群人

《红楼梦》第一回正文中,将作者归之为“石头”,这自然是小说家自言。

紧接着又提到,此书经“曹雪芹于悼红轩中披阅十载,增删五次,纂成目录,分出章回”。而早期抄本中的大量脂批则直指曹雪芹就是作者。

如甲戌本第一回有批语:“若云雪芹披阅增删,然则开卷至此这一篇楔子又系谁撰?足见作者之笔狡猾之甚。”脂批还多次说《红楼梦》的故事很多取材于曹家史实,也可作为旁证。由于脂批中透露作批者与曹雪芹及其家族关系紧密,也熟知甚至部分地参与了《红楼梦》的创作,因此脂批可以说是曹雪芹作为《红楼梦》作者的最直接证据。但曹雪芹也仍可能为原本作者之化名,甚至脂评也可能为故意误导当权者判断,而帮助隐瞒作者真实身份。

不管是不是他,纪念馆一修,经济腾飞的关键

但是随着胡适等人为首的考证派逐渐占据上风,随之形成的结论也深入人心。在《红楼梦》的各种抄本以及过去的绝大部分刊印本上,虽然并没有署明作者是谁。但在脂砚斋等人的批语中以及与曹雪芹同时代的永忠、明义和袁枚等人的文字记载中,都已明确地视曹雪芹为原作者。20世纪初,胡适等人考定曹雪芹为《红楼梦》前八十回的作者,这是以胡适为代表的“新红学”之代表性观点,后来脂本脂批的发现更强有力地支持了这一结论。在曹雪芹生前,《红楼梦》前八十回已基本定稿。八十回以后,他也已写出了大部分初稿,但却并未流传下来。

上述结论,至少在21世纪初,也几乎是人人笃信的真理。

但是,以上这个结论,考证派始终认为这本书就是曹雪芹写自己家的故事,曹雪芹把家里的所有男性全部都写成了让人难以形容的角色,谁能如此不堪地形容自己家里人呢?此处,便应该直接给索隐派的观点,如果咱们换个思考看,或许能猜到作者大概会是什么样的人。

·索隐派观点

索隐派认为,《红楼梦》认是一本悼念明朝的小说。

蔡元培先生所著《石头记索隐》指:“《石头记》者,清康熙之政治小说也。作者持民族主义甚挚。书中本事,在吊明之亡,揭清之失,而尤于汉族名士仕清者,寓痛惜之意。当时既虑文网,又欲别开生面,特于本事以上,加以数层障幂,使读者有‘横看成岭侧成峰’之状况。”

因为索隐派大多认为《红楼梦》是悼明小说,因此大多将作者认为是明末清初之遗民。

当然,明朝遗民说,或者明末清初著名人士作者说,这里曾一度提及了三个名字。

首先,有学者认为作者为吴梅村。在《红楼梦考释》一书中,学者以甲戌本部分文字及《微论红楼梦》作者郁增伟的记述为据,又找出了梅村杂剧、梅村诗作与《红楼梦》文本内容的相似之处,试图证明《红楼梦》的作者实为吴梅村。

模型做出来的美好景象

其次,有学者认为作者为冒辟疆。在《冒辟疆著作红楼梦新探》一书中,有学者提出了十五点的理由以证为冒辟疆所著,其后又于《证实冒辟疆著作红楼梦的45个元素》中提出更多理由支持。其后,有十数位学者参与撰写文章,以证为冒辟疆作。不过,此观点并未掀起太大的波澜。

再者,有学者认为作者为袁枚,但是并未有过多的解释。

终究一点,如果确认此书确为悼明的主题,那么显然就不可能是满清包衣出身的曹寅家的人所作。书中“昨夜朱楼梦,今宵水国吟”的诗作,更多地彰显了索隐派主张的明朝被清朝取代后的“家亡血史(贾王薛史)”。

由于清朝出现过许多因为文字导致的不可详述的事件,主流认为《红楼梦》为避免受到干扰,而使用许多暗喻曲笔,真事隐(甄士隐)去,假语存(贾雨村)焉。正因为如此,不管是吴梅村,亦或是冒辟疆,或者是袁枚,都比写所谓自己家事的曹雪芹之说,靠谱得多。

0 阅读:74
吕布省愚

吕布省愚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