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军抓住她折磨了九个月时间,受尽各种酷刑,依然坚守本心!

柴米油盐评过去 2025-04-06 05:18:55

誓志为人不为家,涉江渡海走天涯,这和诗句是出自一个女子之手,赵一曼。

在一九零五年的宜宾,在李家大院里有着一个叫李坤泰的女孩降生了,这个出生就有着优越生活的女孩,谁能想到她以后会成为一个抗日女英雄呢。

在一九二六年的时候,这年二十一岁的李坤泰就投身到了组织,随后她就用了一个叫李一超的化名来到了莫斯科学习,她来到莫斯科之后得到了非常大的收获,她明白了马克思主义的真理,也是在这里她遇到了她的伴侣陈达邦,在一九二八年的时候,赵一曼回到国内以后就开始了地下工作,在她回国之前就已经怀孕了。

在三一年的九一八事变爆发之后,她离开了自己的孩子,直接来到了东北,这一次她把自己的名字改成了赵一曼,当时她在来到了哈尔滨以后,就领导了伪满州国的电车工人大罢工,这个事件也震动了整个地区,后来她也建立了自卫队和敌人直接展开了周旋。

时间来到1935年的下旬,在当时的珠河游击区,和敌人的战斗开始之后赵一曼主动的要求掩护主力部队进行撤离,她在和日军的战斗中被击伤,赵一曼在被日军抓住以后,遭受到了日军非人的折磨,所有的酷刑都用在了她的身上,电刑,竹签,烙铁等等刑罚,日军在连续折磨她长达九个月的时间后,还是没有从她身上得到他们想要的情报。

面对赵一曼这样的态度,日军也清楚他们不可能撬开她的嘴了,在1936年8月2日这天,日军押送着赵一曼直接赶赴了刑场,在上刑场之前赵一曼写下了给她孩子的绝笔信,信中写道,母亲不用千言万语来教育你,就用实际行动来教育你,这年的赵一曼三十一岁,她用自己的生命来对她的孩子进行了言传身教。

现在哈尔滨的一曼街上人来人往,曾经她们战斗过的地方现在已经安居乐业,但是赵一曼的那首《滨江述怀》依然传颂,未惜头颅新故国,甘将热血沃中华。

0 阅读:0
柴米油盐评过去

柴米油盐评过去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