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网红」小吃,正被中产抛弃

凤凰WEEKLY 2025-01-17 19:01:29

作者/汽水

编辑/章鱼

在过去一个月里,韩国中产男女穿梭在上海街头,拍下ins风游客照的时候,部分上海市民却在忙着排队:

缅怀一家名叫正豪大大的鸡排店。

2024年底,源自台湾的正豪大大鸡排突然发文宣布,将陆续关闭在大陆的所有门店。

这家伴随无数90后走过学生时代的鸡排店,正式退出大陆。

为了吃上一口复古的大鸡排,上海市民把新世界B1的正豪大大鸡排店围得里三层外三层。

盐酥鸡、大鸡排、花枝丸……价目表上熟悉的油炸小食,勾起了不少上海人学生时代的回忆。

但捧着刚刚出炉、比脸还大的鸡排,一口咬下去,忆往昔的网友们却变了脸色:

面衣厚、鸡肉柴,哪里还有记忆中的好味?

鸡排,一代人的青春回忆

宣布闭店后,上海的正豪大大鸡排店迎来了自己的回光返照。

不少上海年轻人特意到大陆最后一家正豪大,给逝去的回忆做一场“临终关怀”。

但纪念打卡之路却并不顺畅。

正豪大大鸡排店窝在新世界地下一层的角落,又小又偏,蓝色广告灯牌早已不再明亮。

菜单上商品栏上贴着上一个个“售罄”的白色贴纸,根本无法应对这几年一遇的罕见人气。

慕名而来的食客们,纷纷把和正豪大的最后一次约会感悟写在自己的社交媒体上。

有人从看到它的那一眼开始就回到了久远的过去,坦言阔别学生时代后,自己已有整整十年没吃正豪大大了。

也有吃了十多年的死忠粉一想到正豪大离开后的日子便难过起来,大手一挥便买下二十多块大鸡排。

一部分直接吃,一部分切成小块冷冻保存以后吃。

〓图源:小红书用户@陆昕昊

还有人在付账时被账单吓了一跳,直呼遇到了“鸡排刺客”。

仅仅两块鸡排,居然要卖48元。

就算没被价格背刺,也有人感慨自己被味道“背刺”。

鸡排面衣厚到喇嗓子,既干巴又油腻,并没有记忆中的多汁好吃。

尺寸比脸大,昔日正豪大大鸡排最显著的特点,如今也成了缺憾。

习惯了优雅进食的都市男女们,根本无法适应“脸大的鸡排却不提供切块服务”的做法。原计划趁着闭店之前来场怀旧之旅,谁成想根本无法下嘴。

这些直呼背刺的差评,解释着正豪大大退出大陆的原因。

但就在十五年前,豪大大鸡排还是潮人必吃的网红小食,一度红到“税务局都去查账”。

据报道,当时赴台的大陆旅行团,90%都会打卡豪大大鸡排。

以至于士林夜市的豪大大鸡排店总是大排长龙,火爆程度堪比旅行景点。

意气风发的豪大大鸡排颇具国际视野,在欧美、日韩新加坡等地注册商标的同时,也在努力进入大陆和港澳市场。

但当他们来到大陆,才惊讶地发现:

山寨版“豪大大鸡排”早就在大陆遍地走。

于是,豪大大鸡排只好在自己的名字前面加了一个「正」字,强调自己的正品地位。

2012年,正豪大在上海开出自己的第一家门店,打出的招牌十分醒目:

“鸡排界LV”。

创始人王庆隆亲自坐镇后厨,半天不到就卖出1800片。

面对大排长龙的食客,媒体们这样评价:

形似抢购iPhone。

不过,再怎么对标LV和iPhone,正豪大都是一家鸡排店。

通常开在商场负一楼,瞄准的是年轻白领和学生群体。

彼时,看着台综长大的白领都很好奇:常常出现在综艺里的炸鸡排究竟是什么味道。

虽说15元的价格在当时不算便宜,但冲着它一个顶俩的大小,作为偶尔一顿的奖励完全可以接受。

再加上乐队顶楼的马戏团创作了一首魔性的广告歌曲《义务为豪大大鸡排所作个广告歌》,洗脑程度和陈奕迅唱的麦当劳广告歌相比有过之而无不及。

〓这歌词,有点擦边。

豪大大鸡排恰到好处的沪语读音让其变为古早的文化迷因之一,歌曲更是跻身上海“四大市歌”。

学生党现身说法“整个班上的人都会唱”,戏称这首广告歌为“申城民谣”和“沪语金曲”。

还有网友表示自己在学校广播站偷偷放这首歌,而被广播站开除。

正豪大大风光的那些年,欢声笑语中便被消费者们覆上了青春的烙印。

正豪大在内地的发展,也因为俘获年轻人而迅速扩张。

进入大陆的第一年,正豪大便定下了在上海豪华商圈内开15家店的目标。

事实证明,正豪大确实比想象的还争气,几年后便形成百店规模,年销售额曾超过1亿元。

在大陆深耕多年,正豪大在国内鸡排行业榜单里向来占据前列。咨询机构所评的《2021年中国鸡排连锁品牌10强榜单》中正豪大获得第一,偶有掉队也从来没有跌出过前十。

但短短几年,小吃餐饮却风云剧变。

昔日的鸡排一霸正豪大大鸡排,忽然就干不下去了。

正豪大大鸡排,时代弃儿?

最先对正豪大大鸡排形成冲击的,是一条食品安全新闻。

2013年,媒体曝光南京街头某家来自台湾的大鸡排是合成肉。

新闻称,该品牌用肉胶和肉精粘连碎肉制成大鸡排。

这些用于合成的碎肉多来自病死鸡,内含的大量抗生素会加重肾脏负担,而肉胶本身所含重金属量超标,可谓是毒上加毒。

彼时,南京的鸡排店多以尺寸大为卖点。

虽然媒体并没有点名正豪大,但同时占到“尺寸大”和“台湾品牌”两点的正豪大还是成为受负面新闻影响最严重的品牌。

食品不安全的印象一旦种下,便很难逆转。

虽然正豪大官方澄清自己的大鸡排都是使用鸡肉制成的,但这根本无法安抚心存疑虑的食客。

“得多少年的鸡,才能长出比脸还大的鸡胸和鸡腿肉?”

因为没人见过天然的巨型鸡排,所以大鸡排使用科技与狠活的概率大大提升。

纵使有媒体采访专家,并向大众科普食品级肉胶的概念,还表示鸡肉含过多抗生素会伤肝肾的说法也并不科学,但普通食客的耐心是有限的。

比起认真研判大鸡排是否有毒,放弃食用是更安全且高效的选择。

更何况,正豪大身上的“虱子”并不只在食品安全领域,还有一个历史遗留问题:盗版。

学生党们在吃鸡排时或多或少都困惑过:

谁才是真正的豪大大鸡排?

千禧年之后,几乎所有的街头鸡排店都宣传自己来自台湾。

在正豪大进入上海前,已经有两家卖着“豪大大(香)鸡排”的店开启连锁,规模均超过百家。

对普通食客来说,搞懂谁是正版谁是盗版成本虽然不高,却也没有必要。

毕竟只是鸡排而已,差距能有多大。

但正豪大创始人却花了近十年时间和百来万人民币去打商标官司,正是在他打官司的这十年里,一个比盗版更凶猛的竞争对手出现了:

正新鸡排。

2017年,正新鸡排成为中国第一个实现万店连锁的品牌。

《极限挑战》最火的那几年,黄渤代言的正新鸡排一夜间就开遍了大街小巷。

10元买鸡排还送饮料,撬动了所有年龄层的客户群。

在正新鸡排极速扩张的这十年,正豪大大鸡排却在一直涨价。

从开店之初的15元,一路涨价至2024年的25元。

毕竟在绝对的低价面前,味道根本不值得一提。

比起鸡排界的LV,鸡排行业的拼多多显然更受欢迎。

仅仅在鸡排这个赛道,正豪大就被正新鸡排打了个措手不及。

更别提炸鸡这个品类,短短十年间就经历了传统中式炸鸡、韩式炸鸡、日式炸鸡轮番崛起和多方恶战。

炸鸡赛道,实在是太过拥挤了。

如果说正豪大大鸡排这个古早网红在互联网上还留有什么余韵,恐怕是那个困扰全球华人的上古争议:

它究竟是读“豪大大”鸡排还是“豪大”大鸡排。

谁还在人民广场吃炸鸡?

盘点正豪大大鸡排的兴衰史,不难发现:

它的兴衰与台湾影视娱乐业在大陆的兴衰始终同步。

消费者与其说是在吃鸡排,不如说在消费一种文化。

从《流星花园》到《恶作剧之吻》,经典台偶塑造了少女们对浪漫爱的想象,而《康熙来了》等热门台综则引领着时尚流行的风向。

这些台剧和台综中提到的小吃,自然也牵动着观众的好奇心。

盐酥鸡、花枝丸、鸡排等知名台湾小吃,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成功占领了观众的心智。

很长一段时间里,正豪大大鸡排代表着常常出现在荧幕中的时髦生活。

吃到明星同款鸡排,一定程度上等于过上了他们的同款生活。

捧着正豪大大鸡排的食客们,复读机的磁带里也播放着《我在人民广场吃炸鸡》,互联网并不发达的时代,鸡排和磁带都是如此时髦的新式消费。

但随着时间流逝,台式流行文化的滤镜慢慢褪色。

过去十几年间,大女主们取代便利贴女孩,中式土味霸总优化了江直树单均昊。

《康熙来了》停播,蔡康永、小S等台湾知名艺人也纷纷北上捞金……

饮食潮流的更迭背后,是文化潮流的交替。

流行文化在变,流行文化的载体也在更新。

如今的青年男女,早已不会从电视机中寻找最新的生活方式,人们打卡的是互联网的热门景点和热门餐饮。

炸鸡再也不是明星口中美味但不敢吃的罪恶小食,它变成所有人都要避开的健康陷阱。

互联网的普及,让昔日明星们遵守的健康准则“平民化”。

正豪大过去引以为傲的大尺寸和其油炸食物的美味诱惑,如今都变成了令人闻之色变的致命弱点。

都市白领们即便偶尔放纵,也会因为健身教练和健康博主的叮嘱,尽量绕开油炸食品。

比起炸鸡汉堡,互联网潮流健康餐饮的优等生更像沙拉和酸奶。

时间来到2025,或许更适合人们的早已不再是在《人民广场吃炸鸡》,而是:

在中产厨房吃白人饭或酸奶碗。

0 阅读:170
凤凰WEEKLY

凤凰WEEKLY

有温度 有情感 有趣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