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能想到,俄罗斯军工在俄乌战争的血火中,还能在2025年开年一个半月狂揽45亿美元订单?这数字比某些国家全年军火出口额还高。更魔幻的是,阿尔及利亚刚宣布采购苏-57隐身战斗机,土耳其为S-400防空系统跟美国翻脸的老剧本还在重演——说好的“俄制武器过时论”,怎么突然不灵了?

乌克兰战场成了俄罗斯武器的巨型试验场。S-400防空系统拦截北约导弹的画面被反复播放,苏-35战斗机吓得乌军飞行员不敢升空,这些片段被剪成宣传片,在阿布扎比防务展的屏幕上循环播放。俄国防出口公司代表米科夫说得直白:“实战数据就是最好的销售话术。”
阿尔及利亚的转变最典型。这个北非国家曾对苏-57嗤之以鼻,如今却签下订单,连带70多架苏-30MKA的升级合同,总价超过10亿美元。俄媒七年前炒作“阿尔及利亚要买苏-57”时,对方连个眼神都不给,现在苏-57在乌克兰上空晃一圈,支票本直接掏出来了。

不过战场也是照妖镜。俄军70%的防空拦截失败案例,导弹精度拉胯的丑闻,都被买家选择性忽略了——毕竟对于叙利亚、伊朗这些被西方制裁的国家来说,俄制武器的政治正确比性能参数更重要。
啃老本的生意经俄罗斯军工的底牌,依然是苏联留下的遗产。S-400防空系统的核心设计来自1980年代的S-300P,苏-57的气动布局藏着苏-27的基因。就连今年爆红的“旋风”火箭炮,用的还是冷战库存的发动机。

这种啃老模式效果惊人。过去20年俄罗斯卖出上千亿美元军火,光是S-300系列就装备了30多国。现在俄乌战争积压的维护需求爆发,阿尔及利亚10亿美元升级合同只是开始。俄技术集团总经理切梅佐夫说得露骨:“我们2024年订单总额570亿美元,战事结束还能再翻倍。”但老本总有吃完那天。S-500防空系统测试屡屡失败,A-100预警机被戏称“空中棺材”,自研武器集体扑街。更尴尬的是,俄罗斯芯片短缺到要拆洗衣机零件,这画面让印度买家都直摇头。

歼-35E隐身战机要到2030年才能出口,红旗-9防空系统抢不过S-400的政治捆绑套餐——中国军工现在卡在青黄不接的档口。不过俄制武器的颓势已现端倪:2019-2023年,俄罗斯军火出口暴跌53%,全球份额从22%缩水到11%。
差异化竞争或许是破局点。巴基斯坦“枭龙”Block3搭载中国有源相控阵雷达,单价只要3500万美元,比米格-35便宜三分之一。沙特买走300架无人机,看中的是即插即用的模块化设计。这些案例证明,性价比和技术迭代比政治站队更有说服力。

但俄制武器体系的惯性仍在发酵。越南空军坚持用苏-30,因为现有弹药库存价值20亿美元;阿尔及利亚的地面指挥系统只认俄语界面。要撬动这些市场,光靠装备性能远远不够。
写在最后俄制武器靠着苏联遗产和战场营销续命,中国军工则在等待技术红利期的爆发。这场交替不会像手机换代那么干脆,但2030年的军火市场,注定要换个活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