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古自治区地处中国北部边疆,地域辽阔,横跨东北、华北、西北三大地区,全区总面积约118.3万平方公里,占中国国土面积的12.3%,是中国面积第三大的省份。
内蒙古自治区形状狭长,由东北向西南斜伸,东起东经126°04′,西至东经97°12′,横跨经度28°52′,东西直线距离超过2400公里;南起北纬37°24′,北至北纬53°23′,纵占纬度15°59′,南北直线距离超过1700公里;拥有8个相邻省份,且与蒙古和俄罗斯接壤,国境线长达4200公里。
内蒙古自治区下辖9个地级市、3个盟,据2020年第七次人口普查数据显示,全区常住人口为2,404.92万人,2023年全区实现地区生产总值(GDP)约24,627亿元。
2、内蒙古自治区在行政区划方面存在的问题。主要在于地域过于辽阔,东西过于狭长,从最东北端的呼伦贝尔市到首府呼和浩特市,竟然超过2000公里,甚至比北京到广州的距离还要长!
这导致各地级行政区过于分散,各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和资源分布存在显著差异,从而导致行政管理效率低下,行政管理成本偏高。
同时,这也造成了各地级行政区之间的协调和沟通面临着一定的障碍,不利于政策的统一执行和区域合作的深入开展,难以形成有效的区域集聚效应,从而严重影响区域经济的协调发展和均衡发展。
再说,这样遥远的距离,也导致首府城市——呼和浩特市,也根本无法辐射和带动内蒙古东北部地区的发展。
因此,我们认为,内蒙古自治区在行政区划方面应进一步优化和调整,以更好地促进区域经济的协调发展和资源的合理利用。
3、内蒙古自治区东部地区,可以一分为二,与周边邻近地区,整合重组为嫩江省和东蒙自治区。(1)呼伦贝尔市与黑龙江省西部的大兴安岭地区、黑河市、齐齐哈尔市、大庆市,以及绥化市的西三县,合并重组为嫩江省。
这是因为,这一区域在历史上是有因缘的。
早在1970年代,原呼伦贝尔盟(今呼伦贝尔市)曾短暂归属于黑龙江省管辖。
在更早的抗战胜利后,*国*民*政*府*曾经在东北地区设立九省,新设立的嫩江省,大致相当于当时的兴安省的全部、黑龙江省的大部、以及嫩江省的北部地区。
抗战胜利后的东北区划,图片来源于网络。
(2)内蒙古自治区的兴安盟、锡林郭勒盟(划出二连浩特市、苏尼特右旗)、通辽市、赤峰市,与吉林省的白城市,辽宁省的阜新市、朝阳市、葫芦岛市,河北省的承德市、秦皇岛市,合并设立东蒙自治区。
这是因为,内蒙古自治区的蒙古族人口主要集中在这一区域,而且这一区域的蒙古族人口比例也是全区最高的,这一比例高达32.53%!除呼伦贝尔市以外的蒙东地区4盟市,蒙古族人口数量为306.84万人,占到全区蒙古族人口总量的75%以上。
反观首府呼和浩特市所在的蒙西地区,蒙古族人口数量并不多,不到100万人,而且蒙古族人口比例也不高,还不到8%!
第七次人口普查数据,数据来源于各地统计局。
因此,建议在蒙东4盟市的基础上,重组新设东蒙自治区,建立一个真正意义上的以蒙古族为主体的自治区。
4、嫩江省。新设嫩江省,包括内蒙古自治区的呼伦贝尔市,黑龙江省的齐齐哈尔市、大庆市、黑河市、大兴安岭地区,以及绥化市的西三县,省会驻齐齐哈尔市。
(1)绥化市管辖的明水县、青冈县,以及代管的县级安达市,划归大庆市管辖或代管。
(2)呼伦贝尔市管辖的鄂伦春自治旗、莫力达瓦达斡尔族自治旗、阿荣旗,划入大兴安岭地区管辖,一劳永逸地解决大兴安岭地区多年来的行政区划与行署驻地相分离的问题。
(3)大兴安岭地区撤地设市,暂定名漠河市。原属大兴安岭地区管辖的加格达奇区、呼中区、新林区、松岭区,合并组建正式的县级行政区——加格达奇区,与鄂伦春自治旗分设,从根本上解决四个黑区及政企合一的问题。加格达奇区为市府驻地。
(4)省会驻齐齐哈尔市,是因为相对于大庆市来说,齐齐哈尔市在新嫩江省的地理位置更为居中,虽然两者均是城区人口超过100万的Ⅱ型大城市。
新嫩江省的幅员面积约45万平方公里,人口(七普数据)约1,155万人,2023年GDP约6,932亿元,人均GDP约6万元。
5、东蒙自治区。新设东蒙自治区,包括内蒙古自治区的兴安盟、锡林郭勒盟(划出二连浩特市、苏尼特右旗)、通辽市、赤峰市,吉林省的白城市,辽宁省的阜新市、朝阳市、葫芦岛市,河北省的承德市、秦皇岛市,首府驻赤峰市。
(1)朝阳市的建平县,划归赤峰市管辖。
(2)预留秦皇岛市与葫芦岛市合并的空间,如果两市合并,则建议将葫芦岛市的龙港区、连山区、南票区,划归辽宁省锦州市管辖。
(3)首府驻赤峰市,是因为相比于通辽市来说,赤峰市在新东蒙自治区的地理位置更为居中,而且也是东蒙地区唯一一座城区人口超过100万的Ⅱ型大城市。
新东蒙自治区的幅员面积约49.9万平方公里,人口(七普数据)约1,627万人,2023年GDP约12,571亿元,人均GDP约7.72万元。
元芳,你怎么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