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寒不寒,就看春分”,20日春分,有何预兆?今春会有倒春寒吗?
“春分雨脚落声微,柳岸斜风带客归”。随着三月中旬的到来,春分节气也就不远了。据了解,今年的春分出现在公历3月20日,星期四,农历的二月二十一,17时01分29秒。
春分,是春季第四个节气,其中“分”的意思是一半,有一分为二,昼夜平分、寒暑平衡之意。因为在春分这天,太阳直射赤道,导致昼夜等长,也就是平分了昼夜。此外,这天在传统上还有“季节平分”之意,因为春季往往是立春到立夏之间,而春分日正处于两个节气中间,故平分了春季。此时,气候温和,雨水充沛,阳光明媚,全国进入春暖花开的时节。这个时节下,阳气生发,农民朋友开始忙着春耕,年轻人也开始出游踏青。

据《春秋繁露》中记载,“春分者,阴阳相半也,故昼夜立弃均而寒暑平”。说的就是春分节气的特点。
另外,春分在古代也有三候的说法,分别是一候玄鸟至、二候雷乃发声、三候始电。这三候生动地描绘了春分时节自然界的变化,体现了古人对自然规律的深刻观察和总结,也象征着春天的到来和生命的复苏。
此外,对于春分节气而言,民间还一直有“寒不寒,就看春分”的说法。那么这句话是何意?20日春分,有何预兆?今春会有倒春寒吗?

首先,这句话的意思是说,春分节气的天气情况可以预示整个春季的寒冷程度。春分是春季的中分点,太阳直射赤道,昼夜平分,标志着春季的正中。如果春分时节天气寒冷,那么整个春季可能会比较寒冷;反之,如果春分时节天气温暖,那么整个春季可能会比较温暖。
而且民间也有“倒春寒来不来,就看春分”的说法,说的就是通过观察春分节气的天气情况,可以预测当年春天是否会出现倒春寒现象。因为春分是春季的中点,通常在每年的3月20日或21日。在这个节气前后,气温变化较大,容易出现冷空气与暖空气的交汇,从而引发倒春寒。
倒春寒是指春季气温回升较快,但在春季后期气温又突然降低,甚至低于正常年份的气温水平。这种天气现象会对农业产生不利影响,因为突然的降温会导致作物受冻,影响生长和产量。
看得出,春分节气的天气情况,一定程度上确实会影响接下来的气候变化。

其次,对于这一说法而言,民间还有很多类似的农谚,都能解释这一观点,具体如下:
春分不冷清明冷
这句谚语的意思是说,如果在春分时节气温不高,天气不冷,那么到了清明时节,气温可能会变得较冷,甚至出现“倒春寒”的现象。
而在古代,人们的生产生活与自然气候紧密相连,如果清明之后的日子里天气较冷,那么庄稼生长就会受到影响,尤其是在倒春寒的天气下,农作物可能会被冻伤,最终导致减产。
春分刮大风,刮到四月中
这句农谚的意思是说,如果春分这天刮起了大风,那么这风就会一直吹到四月中旬。而这种天气,往往预示着夏季可能会非常炎热,而且雨水较少,这样就会引起干旱,因为大风会将雨云吹散,导致降雨减少,从而引发旱灾,这对农民朋友来说也是非常不好的气候现象。

春分阴雨天,春季雨不歇
这句谚语的意思是说,如果在春分节气期间出现阴雨天气,那么整个春季的降雨量都会比较充足,降雨次数也会比较频繁,这对农作物生长非常有利。
而且春分期间的降雨会导致气温不断升高,地面水分蒸发形成更多的云层,进而可能带来更多的降雨,而这也有利于春耕备耕和农作物的顺利生长。
春分前冷,春分后暖;春分前暖,春分后冷
这句谚语的意思是:如果在春分之前天气较冷,那么到了春分之后天气会逐渐变暖;反之,如果在春分之前天气较暖,那么到了春分之后天气会逐渐变冷。
这句谚语反映了春分时节气温变化的规律。由于春分时节冷暖气团交汇频繁,气温变化较大,因此有“倒春寒”的现象发生。这句谚语通过观察春分前后的天气变化,来预测春分之后的气温趋势,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这样看来,春分这天的天气对于整个春天的冷暖都会有影响,而且还会影响未来的庄稼收成。
总之,春分节气马上到了,有兴趣的朋友就可以根据这天的天气及农谚来预测未来地天气情况了,尤其是可以预测接下来“倒春寒”天气的发生概率。这对农民朋友来说,非常重要。
好了,以上就是今天跟大家说的关于春分节气的天气问题了。话说,你觉得农谚有道理吗?你认为今年春天会有倒春寒吗?可以留言、评论,跟大家说说你对此的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