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科技突破人类极限,在地震救援中发挥神奇作用

外圆内坊 2025-01-11 10:44:48

西藏日喀则市定日县发生6.8级地震。

全国上下全力以赴投入紧急救援行动,值得充分肯定的是许多高科技“神器”投入实战,这些科技神器组成了一支强大的“科技救援铁军”,他们突破了人类的极限,在救援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在废墟之上托起更多的生命的希望。

1、多颗遥感卫星传回震区高清影像地震灾害发生后,国家立即启用遥感卫星,通过高分辨率的遥感卫星影像,可以及时获取地震滑坡、房屋坍塌、道路损坏等情况,供有关部门进行灾后救援的决策分析。

      中国资源卫星应用中心紧急调度在轨8颗卫星对灾区进行观测,获取灾后有效数据,第一时间提供给部委相关单位,及时提供灾情状况信息。从卫星拍摄到的高分辨率图像可以看到,措果乡的房屋多为土坯房,地震中倒塌严重。此外,卫星图像还显示,受灾较为严重的长所乡房屋多为土木结构,抗震性能较差,在地震中倒塌严重。定日县曲洛乡房屋多为土木结构,在地震中倒塌严重。

国家减灾中心依照卫星拍摄的图片和动态视频,第一时间完成了为地震现场应急提供紧急救援、临时住所的搭建、卫生医疗进驻和物资运输提供了有力技术支撑。2 、无人机搭建起“空中基站”抢救生命,就要与时间赛跑。这次地震灾害,再现了中国无人机技术在全球首屈一指。一架架不同型号、不同功能的无人机飞赴搜救一线,应急通信类、警用类、测绘类无人机会全力配合救援, 为救援提供了强大的科技助力。

      首先就是“翼龙”-2H应急救灾型无人机飞赴震中,执行紧急灾情侦察任务,对定日县地震震中区域进行了全面灾情侦察,为抢险救援工作提供坚实有力的支撑。

  1月7日23时、1月8日14时,“翼龙”-2H应急救灾型无人机从日喀则和平机场两度飞赴震中区域据介绍,无人机的优势明显:飞行距离远,留空时间长,可以长时间盘旋,对灾区情况进行侦察,传输给指挥部,有利于指挥部视情做出决策,派遣兵力,快速展开行动部署。

      而这次地震灾区位于高原高寒地区,震中10公里范围内平均海拔约4471米, 在这样的一个高海拔、高寒、地形复杂等特殊应急救援条件下,人员是难以抵近的。

“翼龙”-2H应急救灾型无人机通过搭载的光电设备和合成孔径雷达等专用任务载荷,成功侦察到多处关键灾情信息,包括房屋倒塌、人员受困点位、救援安置点的布局以及地面救援力量的实时分布。即便是在夜间低能见度条件下,无人机同样提供稳定的外界图像和数据,实现对灾区的多谱段侦察,打通了灾情传递的“最后一公里”。

    通过无人机实时传输灾区一线数据、高清画面动态呈现至应急管理部和西藏自治区应急管理厅指挥大厅,实现图像、语音、数据的上下贯通和可视指挥,为确定风险点位、监测灾情发展、开展灾情摸排,进行有针对性的救援行动提供了坚实支持。

      3、各种先进的生命探测仪,多方识别找到被困者在地震等救援中,搜救被掩埋者刻不容缓。各种“新型生命探测装备”,可协助救援人员探测废墟中的生命迹象,点亮生命之光。红外生命探测仪能经受救援现场的恶劣条件,可在浓烟、大火和黑暗环境中搜寻生命,宛若一双穿越壁障的透视眼。

雷达生命探测仪能通过检测人体生命活动的各种微动,比如呼吸、心跳的有关信息,从而辨识有无生命。采用雷达生命探测仪,可以全方位对震后废墟进行探测,如同一双无所不至的千里眼,受困者的被困地点可一清二楚,从而及时进行救援。

多模融合生命探测仪,则综合利用了多种传感器,对废墟内被困人员进行探测,并将雷达回波、图像和声音等信息,无线传输到手持终端并进行综合判断分析,提高生命搜救效率。

我国还研发出“触嗅一体仿生智能机械手”,可在人体被瓦砾覆盖的场景下,协助开展应急救援。智能机械手对包括人体在内的11种典型物体进行了识别,准确率达96.9%。救援人员只需让智能机械手进行触摸,结合传感器采集信息,就能快速判断被困人员的位置。

4、掌上超声,救援中的“视诊神器”“掌上超声”小巧方便,在大型灾害发生时,是医生对幸存者开展救治的“神器”。“掌上超声”将传统的大型台式超声,变成了手机大小的便携式彩超,具备实时复合成像技术和自动扫描等强大功能,被称为新时代的“视诊器”。

在移动5G网络下,掌式无线彩超可以在伤患身上灵活扫查,每一步操作和超声影像,都能清晰地展现在院内急诊科医生眼前,实现医生端到病人端的全程极速同步。“人能到的地方它能到,人不能到的地方它也能到。”这种远程超声检查仪配合机械臂,还能深入废墟内部,帮助救援队提早了解被埋压人员生理状况,进而合理调配救援力量,让每一场救援行动都不留遗憾。

5 、“大力神”外骨骼 救援者秒变“铠甲战士”在地震中,深埋救如何搬运?

被称为“大力神”的外骨骼装备,在消防救援、物资搬运、野外搜救、抗洪抢险等大型救援任务中,救援人员在外骨骼助力下,可以不受狭窄路段的限制,轻松搬运75公斤以内的救援物资。

此外,搜救机器人等科技力量,如今也广泛参与到救援中。一项项新技术,正成为应急管理的“利器”,不仅织密了防灾减灾的安全网,更筑牢了人类生命财产的“防护墙”。

6、运-20等空中力量在高海拔危险地区紧急出动此次地震发生在高原地区,大型运输机在高原起降面临很多挑战,比如着陆幅度大,对轮胎影响比较大等,运-20快速搭载战区前进指挥所抵达震区充分展示出运-20部队平时战备做得非常好。

运-20运送西部战区前进指挥所抵达西藏震区指挥救援。7日16时许,西部战区空军运-20飞机运载战区前进指挥所一声令下,运-20迅速拉起腾空,快速将救援力量和物资投送到灾区。为地震求援提供了坚实的保障。

无论是在战时还是和平时期,只要有降落条件,航空兵部队都是最快抵达战区或灾区的力量,“空中力量的特点就是速度快,能够第一时间抵达,快速投入抢险救灾”。7、一大批先进的后勤保障装备参与救灾此次地震发生在高原高海拔地区,人员容易缺氧,其中一些救灾人员很可能产生高原反应、高原病,西藏军区总医院,西部战区总医院医疗队携带先进的医疗装备立即投入到伤病员接收抢救工作中。

各类先进的救护车、手术车、发电车、野战高原制氧方舱出发赴灾区,确保一到灾区就能第一时间展开抢救和手术,这些先进的高科技装备的投入使用有助于最大程度上抗震救灾,确保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尤其是野战高原制氧方舱可以起到相当重要的作用。

解放军的平战转换综合能力在这次救灾中也得到了检验。大批解放军用于战时的后勤补给装备全力以赴支援灾区。对解放军的指挥、应急、快速反应等各方面能力积累更多经验。

0 阅读:16
外圆内坊

外圆内坊

时政人文,欢迎大家关注我,给我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