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5年,罗荣桓奉命前往东北,中途到南满军区歇脚。
结果,军区副司令程世才不认识他们,不仅没有好好招待,反而故意不放人通行。
他连着盘问了好几个问题:“你是什么级别?就带这么几个人?”
罗荣桓耐心地一一回答了他的问题。
眼见天色越来越暗,一旁的李作鹏突然发了火:“你还有完没完?知道这是谁吗?”
等得知眼前之人的身份后,程世才的脸瞬间变得惨白。
程世才得知罗荣桓的身份后有什么反应?这件事是如何解决的?
临危受命1945年,抗战胜利后,老蒋迫不及待地调兵遣将,准备进攻各个解放区,而中央也随即做出应对措施。
此时,东北三省的日军刚刚撤兵,国共两党都还未能控制。为了抢占先机,中央急令各战区调兵前往东北作战。
山东军区兵源最多,他们不仅出兵最多,毛主席还特意点将,让山东军区司令罗荣桓到东北担任政委。
但此时他已经重病在身,为了不耽误工作,他向中央请示,能否换个人去,若是非要去东北,自己最好不要担任主要领导人。
中央当然也考虑到这点,他们调罗荣桓去东北,不仅是要让他参与作战,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因是,东北的治疗条件相对比较好,他可以一边工作一边休养。
而且,除了罗荣桓以外,毛主席想不到还有谁能担负这么重要的任务。
可见,主席对他抱有高度的信任以及殷切的期待。
于是,罗荣桓不再犹豫,立即行动起来。
此次从山东军区调到东北的将士足足有九万人,而且个个都是训练有素的精锐士兵。
因此,要想一次性运完是不可能的,只能分批次运送。
罗荣桓最后决定,让战士们先走,等大家都顺利到达东北了,他再动身。
就这样,接下来的一个月内,大家紧锣密鼓地进行了运兵工作。
10月24日,等一切准备就绪后,罗荣桓带着指挥机关的几个领导,包括参谋处长李作鹏在内的几个人上路了。
由于他们这一行人衣着朴素,行事低调,因此这一路上并未引起注意。
罗荣桓当时还拖着病体,多亏了李作鹏细心照顾,他们才能顺利进入东北。
然而,就在他们刚到达南满的时候,却遇到了一件不愉快的事情。
“你是什么级别”一行人舟车劳顿几日,中途来到南满军区歇脚。
罗荣桓怕他们对自己特殊关照,因此并未告知对方自己的身份,只说是从山东军区来的干部。
接见他们的,正是军区副司令程世才。他是红四方面军出身,抗战后就被调到东北战斗,因此并不认识中央红军的领导。
见罗荣桓穿着朴素,而且说话谦虚和气,以为他只是一位不知名的“小领导”,于是态度瞬间变得有些傲慢起来。
他不仅没有好好招待几人,反而喋喋不休地盘问了他们好几个问题:“你是山东哪个部队的?什么级别?怎么就带这么几个人?”
甚至最后几个问题都有些无关紧要了。罗荣桓也并不生气,耐心地一一作出答复,即便如此,程世才还是故意拦着不让进。
眼看天色越来越暗,罗荣桓还虚弱地站在风口里,一旁的李作鹏终于忍不住了:“你有完没完?知道他是谁吗?他是……”
他刚想讲出实情,却被罗荣桓拦下了。
无奈之下,他只好沉着脸说:“首长的身体不太好,还要赶着去总部报到,先这样吧,麻烦你们尽快安排首长休息。”
程世才一听这话,瞬间冒出一身冷汗,这位首长竟然要去总部报到!他立即意识到,眼前这人的身份非同小可。
他立马转变态度,好声好气地安排一行人休息去了。罗荣桓的表情却在此时沉了下来,但他什么也没说便离开了。
等人都走后,程世才立马派人去调查这一行人的身份,在得知那位首长就是大名鼎鼎的山东军区司令罗荣桓后,他的脸色瞬间变得惨白。
他今天的态度这么不好,罗司令会不会怪罪他?想起罗荣桓离开时愠怒的表情,他一整晚都没睡着。
等第二天天亮后,他主动来到罗荣桓的房间,真诚地向他承认了错误。
罗荣桓却温和地笑了笑:“你没有错,这是你的职责,遇到不认识的人,就该认真盘查嘛。”
随后,他又严肃道:“不过有一点还是需要批评的,在知道我身份的前后,你完全是两个态度,这样很不好。”
“不管是领导还是士兵,你都该一视同仁,不该厚此薄彼啊!”
程世才被他说红了脸,立即保证下次不会再犯。而让他惊讶的是,罗荣桓并没有怪他,对他进行教诲后,便轻轻揭过了这一页。
这件事很快就在军中传扬开来,大家纷纷感慨道,罗首长真是胸怀开阔,赏罚分明。
其实因为经常征战的原因,很多将士的脾气都是非常暴躁的,很少会像罗荣桓这样温文尔雅的。
这不仅是他家庭教养的问题,更是他的成长经历所导致的,在罗帅儒雅的外表下,其实具备着刚强坚韧的内核。
从“师爷”到革命战士罗荣桓出生在湖南衡山,从小就是乡里远近闻名的“书呆子”,酷爱读书。
他从小就怀揣着救国救民的远大志向。但由于眼界有限,他当时想走的是科学救国的道路,一直想考大学,读土木工程专业。
他认为,搞建筑就能让国家富强起来。而那时,只有青岛大学有他想学的专业。
然而,就在他入学几个月的时候,袁世凯将山东割让给了日本。罗荣桓等爱国青年们随即举行了游行示威活动,抗议北洋政府这种不义之举。
随后,罗荣桓等人被勒令退学。
在学校待不下去了,同学建议他去报考黄埔军校,但他认为自己是个高度近视,不是当兵的料,于是回家参加农民运动去了。
后来,在革命工作的帮助下,他顺利加入我党。
大革命失败后,他随部队参加秋收起义,当时他不懂打仗,只帮忙管账,大家看他戴着眼镜,一副斯文的样子,便戏称他为“师爷”。
虽然不在前线作战,但罗荣桓对自己的工作却十分负责。
为了保护好部队的财产,他将战士们打土豪挣的经费放在一个小箱子里,每天寸步不离地提着。
敌人的炮弹落下来时,他也会首先将箱子护在身下。
有一次,在随部队转移时,突然遇到敌人的偷袭。罗荣桓在逃跑时,不小心摔掉了眼镜,眼前顿时一片模糊。
这时,一个士兵替他找到了眼镜,并提出帮他拿箱子。
罗荣桓见他这么好心,于是便信任地将眼镜交给了他,岂料,到了半夜,这个士兵竟然偷偷拿着箱子跑了。
罗荣桓又失望又愤怒,等战士们将这个士兵抓回来后,他怒道:“这是革命的钱,你偷什么,也不该偷这个!”
那是他第一次发这么大火,也是他真正意识到,人心复杂,无论什么情况下都不能轻易相信人。
从那以后,他和善的性情中便多了一份刚硬。
随着战斗经验的积累,他的军事才能也开始逐渐展现,他凭借着聪明机智,带领部队打了一次又一次的胜仗,名将之风初显。
他不再是那个“手不能提,肩不能扛”的“师爷”,而是一名真正的革命战士了。
抗战时期,他率部深入敌后区,建立并发展了山东抗日根据地。
期间,他组织一系列战役,在敌众我寡的情况下,对敌人进行大反攻,陆续收复了济南、青岛等重要城市。
在他的英明指挥下,山东拥有了27万的抗日正规军,成为了我军最大的抗日根据地。
正是因为他出色的军事能力,毛主席才会将解放东北的任务交给他。
辽沈战役打响前,由于缺乏大规模作战经验,东野总部犹豫不决,原本计划打锦州,结果到中途却要回去打长春。
罗荣桓果断拒绝,以一己之力顶住压力,坚决率部打锦州。
历史证明,他的判断果然没错,正是锦州这一仗,为辽沈战役奠定了良好的基础,为解放整个东北做出了巨大贡献。
新中国成立后,中央也一直对他倍加信任,经常委以重任。
罗荣桓元帅为人谦逊善良,对待他人又亲切宽容,但对待敌人时,他又不乏果决勇猛。
他是人民的好干部,也当之无愧为军中楷模,革命先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