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谢您的评论,点赞,转发。
本人根据身边生活创作故事,情节虚构处理,如有雷同,请多赐教。
“又见刘老太去赶集了,瞧那一身新衣裳,啧啧,真是享福咧!”杨柳村口的老槐树下,几个晒太阳的老太太围着刘老太,你一言我一语地议论着。
刘老太抬手摸了摸身上这套簇新的绸缎衣裳,笑得眼睛都眯成了一条缝:“这衣裳是我家三儿子前两天买的,他说这块料子是从南边运过来的,穿着轻快。”
“是啊是啊,你家三儿子有出息,如今成了大老板,想买啥买啥。”王婶子接过话茬,眼里满是羡慕。
坐在一旁的张大娘忍不住感叹道:“谁能想到啊,当年那个把新房子让给弟弟的老实巴交的三儿子,如今成了咱们方圆百里最有钱的人!”
听到这话,刘老太的眼神有些恍惚,思绪不由得飘回到了二十年前那个寒冬腊月…
那年刘家的小儿子刘建民谈了对象,是镇上布店老板家的闺女,叫李秀云。这姑娘生得水灵,白白净净的,一双大眼睛忽闪忽闪的,模样俊俏不说,还知书达理。
刘建民也是个机灵人,在镇上跑运输,一个月能挣个一百多块钱。他长得也周正,穿一件深蓝色的的确良夹克,骑着二八大杠,那股子精气神,不知道迷倒了多少姑娘。
可这门亲事一说,就卡在了房子上。李家要求必须有四间新房才行。这可把刘家人愁坏了,家里就那三间破瓦房,还是上世纪七十年代盖的土坯房,哪里够格?
更要命的是,刘家的三儿子刘建国还没成亲呢。按理说,该先给三儿子娶媳妇才是。
“咋整啊?”刘老太愁得整宿整宿睡不着觉,“要是答应了小儿子,三儿子咋办?可要是不答应,这么好的亲事错过了,上哪说理去?”
村里人都说:“这事还用想?肯定先给老三娶媳妇啊!哪有’大麦没黄,小麦先黄’的道理?”
就在全家人一筹莫展的时候,刘建国主动开了口:“爹,娘,你们就答应了吧,让建民把亲事定下来。”
“那你咋办?”刘老爷子瞪着眼睛问。
“我再等等呗,反正我也不着急。”刘建国憨厚地笑着,“我在砖窑厂干活,一个月也能攒点钱,慢慢来。” “你这孩子,咋这么想不开呢?”刘老太说着说着就掉下眼泪来,“你比建民大四岁,这么大年纪了还没个家,让娘心里咋安生?”
刘建国抓抓头,笑得灿烂:“娘,你别担心,我这人老实,又不会说话,找对象的事慢慢来。再说了,我在砖窑厂干活,一个月能挣一百来块钱,攒钱盖房子也快。”
这话说的轻巧,可刘老太心里明白,就靠刘建国那点工钱,啥时候是个头啊?
但刘建国心意已决,一力要把房子让给弟弟。他说:“建民找了个这么好的对象,咱可不能耽误了。再说了,人家李老板的闺女,总不能住咱这破房子吧?”
就这样,刘家决定答应这门亲事。李家提的彩礼钱倒是不多,主要就是要求房子体面些。
刘建民娶了李秀云进门,新房收拾得明亮敞亮。李秀云进门第一天,就把家里收拾得干干净净的,看得刘老太直点头。
可刘建国没了住处,只好搬到柴房里去住。那柴房矮小阴暗,冬天冷得要命,夏天又热得像蒸笼。刘老太心疼得不行,但刘建国却一点不在意,每天早出晚归地在砖窑厂干活。
日子就这么一天天过去。刘建民和李秀云生了个大胖小子,全家人都高兴。只有刘建国,还是孤身一人。村里人私下议论:“这刘建国也是个憨的,为了弟弟连自己的终身大事都耽误了。”
转机出现在一个阴雨绵绵的春天。那天刘建国在回家的路上,遇到一个老中医在路边摔倒了。刘建国二话不说,把老人背到了镇卫生室。
老中医姓孙,是个退休老大夫,在镇上开了个小诊所。他见刘建国为人老实,就留他在诊所帮忙。
刘建国每天跟着老中医学认药材,慢慢地对这一行产生了兴趣。他发现,自己家乡的山上,长着不少名贵的中药材。
“娘,你看这个是什么?”有天傍晚,刘建国从山上采了一株草药回来,“这是天麻,能卖好价钱呢!”
刘老太瞪大眼睛:“这不就是咱们拿来喂猪的野草吗?”
“不是野草,是宝贝!”刘建国兴奋地说,“孙大夫说了,咱们这片山上的野生药材最好。我想去采药卖钱,慢慢攒钱盖房子。”
就这样,刘建国开始了他的药材生意。一开始只是跑山头采药,后来慢慢懂得了门道,开始租地种植。头一年,赔了个精光。药材全烂在地里,刘建国的积蓄全打了水漂。 村里人都说他是个傻子,连种地都不会,还想种药材。刘老太也跟着着急,可刘建国却不气馁:“种地跟种药材不一样,我再学学,明年肯定成!”
他又跑去找孙大夫,把地里药材烂掉的事说了。孙大夫听完,拍拍他的肩膀:“你小子有这份心思就不错,我这儿有几本老书,你拿回去好好看看。”
刘建国抱着几本发黄的医书回家,晚上点着煤油灯看到半夜。白天在地里实践,晚上啃书学理论。慢慢地,他懂得了种植的门道。
第二年,他改变了种植方法,产量增加了不少。虽然还是没赚到钱,但已经不赔了。到第三年,他种的药材终于开始挣钱了。
“建国啊,你种的这批黄芪不错,要不要我介绍个大客户给你?”孙大夫有天问他。
就这样,刘建国认识了省城一家药材公司的老板。这一下,他的生意有了着落。钱赚到了,他先给父母盖了新房子,自己还是住在破柴房里。
“儿啊,你也该成个家了。”刘老太经常念叨。
“等再过两年吧,我还想把药材生意做大些。”刘建国总是这么回答。
村里人都说他是个怪人,明明有钱了,还是跟个苦行僧似的过日子。可他们不知道,刘建国心里有个更大的计划。
他开始大规模承包荒山种药材,又建了个加工厂。一年年过去,他的生意越做越大,产品甚至卖到了国外。
当年那个老实巴交的刘建国,如今成了远近闻名的药材大王。可他依然保持着以前的生活习惯,除了必要的应酬,大部分时间都住在厂里的宿舍里。
最让村里人惊讶的是,他发达后第一件事,就是帮弟弟还清了所有债务。原来这些年,刘建民生意失败,欠了一屁股债。
“哥,我……”刘建民红着眼眶说不出话来。
“咱是亲兄弟,说这些做啥?”刘建国拍拍他的肩膀,“你安心把日子过好就行。”
不仅如此,他还给侄子上大学的钱全包了,又给父母买了套城里的房子。
刘老太现在想起这些事,眼泪就忍不住往下掉:“我这个儿子,从小就懂事,为了这个家操碎了心啊!” 日子一天天过去,刘建国的生意越做越大。他不光有了自己的药材加工厂,还开了连锁药店。村里人提起他,无不竖起大拇指:“这才叫有出息!”
去年过年,刘建国在镇上最好的酒店摆了流水席,请全村人吃饭。席间,他站起来敬酒,说:“乡亲们这些年看着我长大,我今天发达了,不能忘本。”
刘老太坐在上席,看着儿子周到地给每桌都敬了酒,心里满是欣慰。这时,二队的张婶子凑过来说:“老姐姐,你是真享福啊!你看建国,有本事又孝顺,这样的儿子打着灯笼都难找!”
刘老太抹了抹眼角:“可不是嘛,我这儿子打小就懂事。你们还记得不,当年他把新房让给弟弟的事?”
“记得记得!”张婶子点头,“那时候我们都说他傻,谁承想啊,这傻人有傻福!”
酒过三巡,刘建民喝得有些醉了,拉着哥哥的手说:“哥,我对不起你啊!当年要不是你让房子,我和秀云的事就黄了。可我发达后没帮上你,反而还让你替我还债…”
刘建国笑着打断他:“咱是亲兄弟,计较这些做啥?再说了,要不是当年让了房子,我也不会去做药材生意,哪有今天?”
席间,有人问刘建国:“建国啊,你现在这么有钱,咋还不找个媳妇?”
刘建国憨厚地笑笑:“这不是忙着做生意嘛,再说我这个年纪,找对象也不急于一时。”
可明眼人都知道,他这些年一直在追求镇上中学的语文老师孙玉兰。这孙玉兰是孙老中医的女儿,当年刘建国在诊所帮忙时就认识了。
只是孙玉兰一直没答应,说刘建国为人是好,就是不懂浪漫。谁知道前几天,刘建国让人用一百辆货车,每辆车上都载满了新鲜的玫瑰花,在镇中学门口排成了”嫁给我”三个大字。
这一浪漫举动,不光打动了孙玉兰,也让全镇人都惊掉了下巴。谁能想到,那个连话都说不利索的老实人,也能做出这样的事来?
“玉兰姑娘,你就答应了建国吧!”村里的老人们都说,“这样的好男人,打着灯笼都难找!”
孙玉兰被感动了,终于点头答应了婚事。刘老太高兴得合不拢嘴,立马张罗着要操办婚礼。 今年春节,刘建国和孙玉兰在镇上最好的酒店举行了婚礼。刘老太穿着儿子给买的新衣裳,笑得合不拢嘴。
婚礼上,孙老中医站起来说:“我一直把建国当成自己的儿子。这孩子啊,为人实在,做事踏实。我知道他当年为了弟弟让出房子的事,就觉得这孩子心地善良。现在把女儿交给他,我放心!”
宴席散后,刘老太拉着儿子的手说:“儿啊,你受苦了!当年要不是让房子给你弟弟,你早就成家了。”
刘建国笑着说:“娘,你这话说的。要不是当年让房子,我也不会去拜孙大夫为师,也就没有今天的产业,更不会认识玉兰。这不是苦,是福气!”
一旁的孙玉兰听了,搂着婆婆的胳膊说:“是啊妈,建国就是太实在了。我一直觉得他不懂浪漫,可他用自己的方式证明了,实在人也有实在的浪漫。”
日子就这样一天天过去。如今的刘建国,已经是方圆百里最大的药材企业的老板。他在镇上盖了座三层小洋楼,专门给父母住。
每天早上,刘老太都要在院子里练会儿太极拳。村里人路过,总要停下来寒暄几句:“刘老太,你这是享福了!”
刘老太总是笑着说:“可不是嘛,我这是享儿子的福。你说这世上,还有比我家建国更孝顺的儿子吗?”
日落黄昏,夕阳把刘老太的影子拉得老长。她站在村口的老槐树下,看着远处儿子的药材基地,嘴角挂着幸福的笑容。
多年前那个算命先生说的话,不知不觉间竟然应验了:“善良的人,老天爷都会眷顾的。”
村里人常说:“刘建国这辈子看似吃了亏,可他用善良换来了一世的福分。”
谁说这世上没有善报?只是有时候,我们需要一点耐心,等待那些美好的东西自己找上门来。
刘建国常说:“在这个世界上,没有比善良更值得坚守的东西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