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平台“2024年金融315投诉黑榜”中,有一家银行因投诉量较多、解决效率低等问题,显得比较突兀,那就是四川新网银行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新网银行)。
非金融人士可能不太了解,新网银行是全国三家互联网银行之一,由新希望集团、小米、红旗连锁等明星企业发起设立,因而受到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
截至去年二季度,新网银行资产总额成功突破千亿大关,客户数超过了7400万户,营业收入23.50亿元,净利润4.27亿元,营业收入和净利润均同比增长40%以上。
据最新数据显示,新网银行累计放款笔数超过了3亿,累计放款金额近万亿元,个人客户笔均贷款金额为3千元左右,企业客户笔均贷款金额为30万元左右。
很明显,新网银行的客户主体为长尾客群和小微企业主,授信金额普遍偏低,致力于解决中小客户临时性的资金难题。
受经济下行的影响,新网银行客户结构的弊端开始显露,客户逾期的情况时常发生,致使银行经营受到极大的挑战。
暴力催收成常态,贷后管理形同虚设早在2021年,新网银行就被银保监会点名,存在违规放贷、暴力催收等行为,并下发了专题通报,特别提示自2019年四季度以来,针对新网银行的投诉举报显著上升,要求尽快进行整改。
当时新网银行认错态度积极,也很快做出了回应,表示银行处于开业初期,确实存在诸多不足,已经成立专项整改小组,全面开展开自查和整改工作。
可时至今日,新网银行暴力催收的行径,不仅没有收敛,反而有变本加厉的迹象,让人不得不联想,所谓的整改小组,可能只是一个空壳机构。
据“黑猫投诉平台”数据显示,新网银行投诉总量高达4863件,已完成投诉共计3165件,完结率为65%,与其他银行形成鲜明对比。特别是近30天就有147条投诉,而完结率更是低至10.88%。
按理说,银行对逾期客户催收有着严格的指引,每个阶段有不同的催收手法,但新网银行似乎喜欢剑走偏锋,哪怕客户只逾期一天,都会收到银行催收人员的“恐吓”短信,或者在借款人未失联的情况下,告知亲朋好友欠款信息。
这些违规催收行为,暴露了新网银行工作人员的不专业,无法对贷款客户形成周期性管理,一定程度上也表明,银行内部的管理机制出现了严重的偏差。
审核规则宽松,高额利息难收回从新网银行的官网了解到,该行提供的贷款种类并不复杂,以“好人贷”、“好商贷”、“好车贷”等金融产品为主,面向的客群有新市民、小微企业主和个体工商户。
由于整体资质欠佳,这类客户在大型银行申请贷款会被审批拒绝,属于未充分获得金融服务的群体,而新网银行则照单全收,审核规则十分宽松,以期通过高额利息弥补风险损失。
不少网友纷纷在黑猫投诉平台上吐槽,新网银行贷款利率极高,喜欢玩文字游戏,甚至在客户不知情的情况下,发放年化利率高达35.9%的产品。
据监管机构通报,新网银行向消费者发放贷款的年利率均值为8.49%,远高于银行业的平均利率,其与一家互联网汽车消费分期平台合作,收取消费者服务费或者平台费,综合费率更是达到了30%以上。
截至2022年末,该行拨备覆盖率已经由345.14%下滑至186.65%,低于市场监管300%的红线,可谓是摇摇欲坠。客户若不是无计可施,谁愿意承担如此高昂的费率,新网银行在前端获客这般草率,客户频繁出现信用风险或恶意违约,也就不足为奇了。
经营业绩向好,却难掩不良率颓势新网银行依托互联网开展业务,具有差异化经营的优势,赶上了互联网金融的风口,截至2023年三季度末,实现净利润7.34亿元,同比增长66.44%,整体盈利能力较好。
不过,亮眼数据的背后,却隐藏着一颗定时炸弹,虽然新网银行还没有披露2023年末不良数据,可从2017年至2022年的变化趋势来看,不良率进一步下行已经板上钉钉。
据数据显示,2017年该行不良率仅为0.11%,至2022年末飙升至1.73%,几乎每年都往上增长,其中2022年末较上一年就上升了0.68个百分点。
2023年7月,新网银行核心高管、首席风险师徐志华主动离职,引发金融市场的无限遐想,虽然其本人解释离职原因是个人职业生涯规划,但更多人愿意相信是该行的不良率持续上涨,已到了难以控制的高度,唯有引咎辞职。
不良率与银行的净利润息息相关,目前摆在新网银行面前的首要任务,就是压降不良率,控制资产质量,优化客群结构,以免引发更大的危机。
新网银行的困境,其实从一开始就埋下了伏笔,只是在业务极速扩张期,很多问题都被表面的数据繁荣给掩盖,等到了后期,一些小问题暴露,依旧也没能得到足够重视和及时修正。
银行是经营风险的企业,资产质量是生命线,别等到潮水退去的时候,才发现自己竟然在裸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