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祖昌辞职回家务农,毛主席曾派出多位同志劝他,后来结局如何?

谈古论今 2024-09-20 00:54:35

在江西莲花县的田野里,有这样一位老人:身着粗布衣裳,手持锄头,整日忙碌在地里。他脸上刻满岁月的痕迹,却有着一双炯炯有神的眼睛和与众不同的气质。这位老人就是曾经的开国少将甘祖昌。

你可能会问,一个开国将军为啥会放着舒服的日子不过,非要回乡种地呢?这里头有着一段鲜为人知的故事。

甘祖昌出生在江西莲花县的一个普通农家。从小就是个机灵鬼,长大后参加了红军。在部队里,他负责粮食和物资采购,把每一笔账都算得明明白白,一点儿也不含糊。打仗的时候,他更是个能人,总能想方设法给战友们搞来吃的喝的,立了不少功劳。

1949年,新中国成立了。甘祖昌跟着王震将军去了新疆,当上了第一兵团后勤部部长。有一次,部队在路上没粮食吃了,甘祖昌二话不说,把这事儿给摆平了,可把王震高兴坏了。

后来,甘祖昌在牧区调研的时候出了车祸,差点儿没命。这一下子把他给吓醒了,开始重新思考人生。

1955年,国家搞了个大授衔仪式,甘祖昌被授予少将军衔。可是没过多久,他就做出了一个让所有人都大吃一惊的决定——辞职回家种地!

甘祖昌跟老婆说:"咱们那些牺牲的战友,比起他们,我这点儿贡献实在是太少了。组织上给我这么高的荣誉和地位,我心里过意不去。"说完,他就一个劲儿地给组织写报告,说自己想回老家务农。

组织上哪能轻易答应啊,连毛主席都派人去劝他。可甘祖昌这个倔脾气上来了,谁说都不好使。组织拗不过他,只好同意了。

回老家的时候,甘祖昌啥也不要,就带了几件换洗的衣服。不过,他还带了8只笼子,里面装着6头猪、15对兔子和15只鸡。他打算用这些小动物发展养殖业,带着乡亲们一起发家致富。

回到老家后,甘祖昌二话不说,就扎进了地里。这下可把镇上的人都看傻眼了。有人不解地问:"好好的大官不当,跑回来当农民图啥呢?"甘祖昌不搭理,一门心思想把荒山变成大粮仓。

为了调动大伙儿的积极性,甘祖昌还想出了个主意,跟大家比赛开荒种地。他还拿出自己的工资来奖励干活儿积极的人。在他的带领下,大家齐心协力,在荒山上干了100多天。

开垦完了地,又遇到了新问题——没水浇灌。甘祖昌又带着村里的壮劳力挖水渠,把河水引到新开的地里。几年下来,原本光秃秃的荒山变成了肥沃的良田。

从部队退下来后,甘祖昌当了二十多年农民。这期间,他把自己的存款和工资,总共10万多块钱,拿出了70%左右支援家乡建设。他还修建了3座水库、25公里长的渠道、4座水电站、3条公路和12座桥梁,为家乡的基础设施建设立下了汗马功劳。

甘祖昌的一生,说起来真是传奇。从农家娃到将军,再从将军变回农民,他用实际行动告诉我们:为人民服务不分地域,不看身份。只要心里装着国家和人民,在哪儿都能干出一番事业来。

回想甘祖昌的故事,不禁让人感慨万分。在那个百废待兴的年代,他放弃了荣华富贵,选择回到最基层,用自己的双手为家乡的发展贡献力量。这种精神,在今天看来依然让人钦佩不已。

甘祖昌的选择,或许在当时看来是不可思议的。但正是这样的选择,体现了他对人民的赤诚之心。他用实际行动诠释了什么是真正的为人民服务,什么是共产党员的初心和使命。

在如今这个崇尚个人成功的时代,甘祖昌的故事给我们带来了深深的启示。成功不仅仅是个人地位的提升,更重要的是能为社会、为他人带来多大的价值。甘祖昌选择回乡务农,不正是将自己的价值发挥到了极致吗?

甘祖昌的故事告诉我们,无论身处何种位置,只要心中装着人民,就能找到实现自我价值的舞台。在当今社会,我们更需要这种淡泊名利、甘于奉献的精神。

让我们铭记甘祖昌的故事,学习他无私奉献的精神,在自己的岗位上发光发热,为社会进步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这,或许就是对甘祖昌最好的纪念。

0 阅读:0

谈古论今

简介:历史是文化的传承,积累和扩展,是人类文明的轨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