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早在几年前就说过:凡是滑跃版的主力舰载机,都无法实现弹射起飞;相反,凡是弹射版本的主力舰载机,反倒都可以轻易的实现滑跃起飞然后再正常的拦阻降落。而现在15号机的弹射版就完美的诠释了这一点。另外滑跃还有一大优势,那就是用相对有限的甲板面积,就可以操作当今全球现役最大起飞重量的主力舰载机。195米远点起飞,可以确保32吨以上的自重;距离34吨的极限出击重量已经相差不大。而在类似戴高乐号这种4万吨级的弹射航母上,是打死都无法起飞如此重量巨大的舰载机的。阵风M的实际弹射起飞重量基本都在21吨之下,距离32吨到33吨的极限滑跃起飞重量整整少了10吨还多!这就造成阵风M的实际舰基作战半径非常有限。而即使在接近10万吨的、尼米兹级,
航母的后期批次上要安全弹射满载的F14顺利起飞,也需要至少20节的迎面甲板风。而2艘翘头仅仅靠6.5万吨的体量,就能安全操作巨大的15号机,这与其滑跃起飞的基本模式是离不开的。而如果这个体量强行铲平,改装为电磁弹射起飞模式,其真正的战斗力提升幅度,并没有外界想象的那么大。一个根本性的原因,还是6万吨的体量强行改为弹射类航母,那么电磁弹射线的长度本身还是会大大的受限,本质上就有可能因为电磁弹射线的总体长度不足,导致不能充分的重载起飞。毕竟在8万余吨的新平台上,目前的电磁弹射线都是设计相对局促:不是1号弹射线干扰前主升降机,就是2号弹射线深入斜角降落甲板。都快9万吨了,还如此尴尬,可以想象如果在仅仅6万多吨的舰体上,同样搞,
3条电磁弹射线,后果会有多么的不堪!因此当前的最佳运行策略,就是让15号机的弹射版甚至是弹射电战版,直接原封不动的继续滑跃起飞。甚至已经到了连前起落架弹射杆都不再临时拆掉的程度。这样所有的主力舰载机,都可以随时在3艘正规平台上任意调度,大大提高了整体的适配性。特别注意:15号机的弹射版加电战版,才是真正可以进入深海实战的舰载机,因为具备口径巨大的氮化镓有源相控阵雷达;配备了15号甚至17号超级空空导弹,再加上接近10吨的内油,不论远点滑跃起飞还是满载电磁弹射起飞,都有全面压制F18EF超级大黄蜂的能力,全部属于真正的3代半!在预警机的加持下,也完全可以与F35C过招。这样一来,2艘翘头能不能同时配齐固定翼舰载机,也就成了关键中的,
关键;也就是实际战斗力形成的最核心要素。毕竟在单纯只有1艘8万余吨新平台的情况下,海盘子却已经提前生产了一大堆,因此必然有3艘一起满配的意思。这样就需要在全球首次实现滑跃模式安全起降固定翼预警机,也是一个不小的技术挑战。一旦彻底解决这个最后的短板,那么2艘翘头,大概率在未来的10年内都不会改平弹射!
用户18xxx95
造个壳那不是小菜一碟,何必大动干戈[笑着哭]
行无言
滑跃的短板是甲板运做效率低,特别是预警机,有没有一种可能,只在斜角甲板加一条电弹,用于重载起飞,工程量也少
用户18xxx31
不可以滑跃电磁弹射吗,非要改平?不是说要搞电磁发射火箭吗,那不是斜向上弹射?
龙晓
不会,改造成本比新造还高
阿果
改什么改,海警已经备好油漆刷油漆桶了,改个色装修装修就行了[墨镜]
用户10xxx35
航母是大工程,从设计开始就已经决定了它的性能,从龙骨安装开始就决定了它的结构,如果要改平,不如重新建造一艘新船。[呲牙笑]
用户15xxx14
只是加装短电弹,电弹+滑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