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31日,经过近6小时连续灌注,中铁五局承建的成渝中线高铁全线重点工程田柳湾特大桥21号主墩顺利封顶,标志着全线最高桥墩顺利完工,为全线后续施工打下坚实基础。
成渝中线高铁是我国“八纵八横”高铁网沿江通道的重要组成部分,线路自重庆枢纽重庆北站起,向西经重庆市渝北区、沙坪坝区、璧山区、铜梁区、大足区,四川省资阳市、成都市,引入成都枢纽成都站,正线全长292公里,设计时速350公里。
田柳湾特大桥全长1640米,设计时速350公里,沿线地形起伏较大、灌木丛生,桥墩地基相对高差达到93米,桥梁跨度在32米至40米之间,是典型的高墩大跨桥梁。全桥有39个桥墩,本次封顶的21号墩高79米,相当于26层楼高,是成渝中线高铁全线最高墩,施工人员将桥墩分为19个节段施工,共浇筑混凝土3015立方米。
为确保最高墩顺利封顶,中铁五局项目使用国内最先进的液压爬模技术进行浇筑,只需通过导轨与支架互爬的自动爬升技术即可推进,不需对模板进行反复拆卸、落地回升与再安装,不仅混凝土成型质量好、安全程度高,效率也可提升1.5倍。
在工程建设中,中铁五局项目打造了“智慧工地2.0平台”,以“塔吊、升降机安全监测系统、远程视频监控系统”为核心的桥梁施工安全管理平台,将大数据、智能化等集成应用与桥梁施工深度融合,对人员、安全、质量、进度等方面进行精准管理,有效实现施工生产智能化。
成渝中线高铁项目建成后,将与已建成运营的西安至成都高铁、郑州至重庆高铁和在建的西宁至成都高铁、成都至达州至万州高铁、西安至重庆高铁、重庆至昆明高铁、重庆至万州高铁等多条线路连通,推动成渝地区路网结构更加完善,成渝两地旅行时间进一步压缩,将极大便利沿线人民群众出行,对助力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形成西部大开发新格局,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END
信息来源丨中铁五局成都公司 成渝中线项目
10月29日
由中铁十一局承建的
西康高铁项目燕子坡隧道顺利贯通
是目前全线贯通里程最长的隧道
标志着项目施工取得阶段性突破
为全线早日通车奠定了坚实基础
建设者庆祝隧道贯通
燕子坡隧道
位于南秦岭中山峡谷区
全长9166米、最大埋深615米
地势西高东低
隧区受构造运动影响强烈
山高坡陡、沟壑纵横、植被茂密
多基岩峭壁,岩体节理裂隙发育
雨季时降雨量大且集中
主要不良地质有断裂、褶皱
且存在岩溶、涌水、危岩落石等风险
落实安全质量至上
燕子坡隧道内部
面对地质情况复杂和技术难度高的实际情况
建设团队锚定“双零”目标
强化施工组织
狠抓安全生产责任制落实和过程管控
完善风险管控体系
提升全员安全生产意识
高起点、高标准、高效率推进各项工作
安全隐患排查
把目标任务落实到每个岗位
把掘进指标分解到月旬日
把质量标准落实到每道工序
在确保安全质量的前提下
不断加快施工建设步伐
助推企业高质量发展和价值创造
创新应用工艺工装
工人加工隧道钢拱架
建设团队加强工装专业化管理
围绕施工任务和节点目标
创新应用32项工装
通过设置防水板防损帘
矮边墙棱角保护工装
背贴止水带顶压装置
过轨管管口保护套等
以工装保质量
有力推动隧道精细化管理落实落地
仰拱滑模施工效果
项目还根据实际情况
及时制定隧道隐患预防措施
通过掌子面“五个准确确定”
光面爆破技术、仰拱成套技术
五窗振捣施工技术等方面技术创新
成功克服了燕子坡隧道出水
穿越软弱围岩、浅埋大变形段等诸多挑战
打造数字亮点工程
BIM可视化交底
建设团队积极推进数字赋能
利用BIM高精度模型
开展“数字化虚拟建造”
制作隧道施工工艺图和标准化工艺短视频
形象展示隧道施工技术标准和管控要点
有效提高了技术交底、培训的便捷性和直观性
将“难点”变为“亮点”
燕子坡隧道的精细建设
得到了业主等外部单位的高度肯定
多次吸引其他单位观摩学习
为企业高质量发展和价值创造作出了贡献
建设中的西康高铁
项目团队严格落实精细化管理
系统推进360度考核等重点工作
不断强化班组标准化建设
以“网格化”管理为抓手
创新定点、管面、包干
组成网格化管理定点包干团队
采取“关口前移、重心下倾、服务下沉”方式
深入作业面、深入工班
发扬“带着干、盯着干、亲自干”的精神
达到“打通全环业务抓全面治理
贯通全部层级保全程受控”目的
确保“时时有人在、事事有人管
处处均达标、人人都平安”
从而切实保障了西康高铁的高质量建设
西康高铁示意图(来源:人民铁道)
西康高铁建成通车后
西安至安康运行时间
将由现在的3小时左右缩短至1小时以内
大幅缩短关中城市群
与陕南秦巴山区的时空距离
改善沿线地区客货运输服务水平
对释放关中与陕南间的运输需求
助力乡村振兴
促进当地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来源 中铁十一局集团第一工程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