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美国对中国发难,令人瞩目。在短短的24小时内,拜登政府宣布考虑提高中国电动汽车关税,美商务部长雷蒙多表示将审查美国企业采购中国制造的半导体方式。与此同时,美国议员突然涌现,大肆炒作台海问题,声称要推动美国对中国实施制裁。可以说,同一天内,美国在政治和经济领域同时对中国发难,点名芯片、电动汽车和台海问题,看似老套却仍是其惯用手法。然而,关键问题在于,美国为何在如此短时间内连开三炮,加剧中美紧张氛围,究竟意欲何为?
值得关注的是,在美国发难的同一天,美军参联会主席布朗与北京进行了视频电话,重启了一年多来一直处于暂停状态的中美军事对话。这次电话的接收方竟是我国总参谋长,而之前美国军方曾因不认同“不对等谈话”拒绝与我国总参谋长对话。如今却主动找上门来,是否是军事上吃了亏,欲通过政治和经济手段寻找补偿?更主要的原因在于美国显得急功近利。近期,中俄盘点账目发现,两国间的贸易结算已完全摆脱了第三国货币,尤其是在年底这个敏感时刻。这对一直以美元结算为傲的美国来说,无疑是个巨大的打击。中俄两大有影响力、有能力对美国构成威胁的大国,突然跳脱出美元结算体系,对美国的震动不可谓不大。面对这一现象,美国显然感到十分焦虑,甚至急于通过各种手段阻止这一趋势。
然而,我国对美国的发难早有应对准备。美国在一天内连续出招,从政治到经济,企图制造中美之间更大的摩擦。然而,对我国而言,这些举动几乎毫无伤害。尤其是在年底进行盘账的时刻,我国能够以更有力的方式回应。根据美国财政部的报告,截至10月份,中国已经连续7个月抛售美债。这对美国而言是一次重大打击,而美国高官轮番访华,企图拉拢中国增持美债,结果却是中国选择了抛售,默默地完成了这一巨大交易。有趣的是,现在美国对中国的发难,虽然手法和借口数量增加,但对我国造成的实质威胁却越来越低。美国所能动用的牌越来越少,其伤害也愈发微弱。
总的来说,现在的美国看起来是“满身小辫子”,揪动其中一个或几个,都能造成些许伤害。然而,揪小辫子有何意义呢?若要真正占据主动,就必须抓住美国的命脉。我国目前所做的正是此事,紧盯着美国的立身之本——美元。这相较于美国通过涉及芯片、关税等手段对华发难,其威胁要大得多。我国手握美债这一底牌,实际上是握住了美国的命脉。而与此同时,美国所能打的牌越来越少,其对我国的威胁也在逐渐降低。与其说是一天内连续发难三次,倒不如说是一天内无能狂怒三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