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工商导报全媒体记者季思华 陈东海 实习生 高星)2025年农历正月十六,初春的颍上县暖阳洒在广袤的田野上,农机轰鸣声与村民田间地头劳作的欢笑声交织成一曲春耕交响乐。作为安徽省农业大县的颍上县,近年来以党建引领为核心,以壮大村集体经济为突破口,以特色农业产业为支撑,在乡村振兴的道路上迈出了坚实步伐。
党建引领筑牢乡村振兴“压舱石”火车跑得快,全靠车头带,基层党组织就是乡村振兴的“火车头”。以“党建+产业发展”为突破口,通过高标准农田治理、土地流转和新型经营主体培育,颍上县谢桥镇构建起了高标准产业矩阵。
在谢桥镇党委政府领导下,全镇党员干部冲锋在前,深入调研、精准施策,以“合作社+农户”的形式,持续用好“一乡一业”、“一村一品”、长丰帮扶(合肥市长丰县与颍上县谢桥镇结对帮扶)等项目资金,盘活村闲置资源资产,不断壮大村级集体收入。
目前,以党建为引领,谢桥镇共开展高标准农田治理3.6万亩,流转土地4.6万亩,培育农业新型经营主体256个,综合形成“种养加”多元化产业格局,人均收入不断增加,全镇村集体经济总收入超过300万元。
特色农业绘就乡村振兴“新画卷”乡村振兴,产业先行,谢桥镇是颍上县有名的蛋鸡大镇,在谢桥镇宝林牧业蛋鸡养殖基地的一排排现代化鸡舍内,工人们正操作自动化饲喂系统精准投料,恒温设备保障蛋鸡健康,每日可产出数万枚新鲜鸡蛋。
“以‘合作社+农户’发展模式为基础,我们公司现在不仅产值能达到7500万,更是带动了周边80余户居民就业,实现了增收致富,未来三年,我们公司蛋鸡年出栏量有望达到320万只,为颍上县乡村振兴做出更大的贡献。”宝林牧业负责人高俊宝信心满满地说。
据介绍,谢桥镇现拥有规模蛋鸡养殖场43家,蛋鸡年存栏320万只,占全县2/3以上,日产鸡蛋180吨,年总产值达5.76亿元,小小鸡蛋变成了谢桥镇增收致富的“小金蛋”。
无独有偶,以“番茄小镇”、蔬菜种植产业园、肉牛产业园等项目为抓手,位于谢桥镇西部的建颍乡也逐步挖掘出了致富新路线。
“依托区位优势和上级政府支持,我们乡‘种养结合、农牧循环、绿色发展’特色产业格局正在逐步形成,产业助农成效日益显著,仅番茄种植一项,单亩最高收益便可达18000元。”建颍乡党委书记龚振说。
集体经济赋能乡村振兴“新引擎”走进谢桥镇的安徽恒铂制衣有限公司,一幅热火朝天的制衣景象映入眼帘。现代化的生产车间里机器轰鸣,一条条流水生产线前工人们正抓紧时间赶制订单。
“在当地政府的帮助下,我们流转了10亩土地建设扶贫厂房从事服装生产,年可生产150余万件各类服装,产品主要销往欧美国家,年产值可达3600余万。”安徽恒铂制衣有限公司生产厂长韩术利说,“同时,我们每年还可带动周边150多名村民就业增收。”
在颍上县建颍乡,全乡流转18.56亩土地,投资近3000万元建设起王海村乡村振兴创业园,该创业园现已入驻6家企业,涵盖新材料科技、互联网技术、食品加工、服装生产等多个领域,常年可带动周边300多名村民家门口实现就业增收。
谢桥镇与建颍乡只是颍上县村集体经济蓬勃发展的一个缩影,据悉,2024年,颍上县已投入衔接资金4.3亿元大力发展村集体经济,实施项目45个,实现年收入20万元以上村达87%,50万元以上强村达164个,村集体经济助农增收引擎作用更加显著。
“2025年,颍上县将继续贯彻党中央和上级党委政府各项要求,把确保粮食安全、大力发展特色产业和拓宽农民增收渠道相结合,在提升改造高标准农田5万亩,确保粮食播种面积270万亩的基础上,全产业链发展生猪、粮食等优势产业,积极培育农村电商、乡村旅游、乡村物流等新兴产业,多举措推动农业增产、农民增收,进一步巩固乡村振兴事业成果。”颍上县农业农村局党组成员吴军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