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朗普宣布废除拜登一切政策,中美关系将走向何方?

曾杨清評论 2025-01-22 09:32:54

在美国政治舞台上,权力的交接与政策的更迭总是充满戏剧性与复杂性。临近退休的拜登,在任期尾声开启政策“快进”模式,密集出台一系列政策,涵盖对俄罗斯石油生产商和船只的制裁、为半导体芯片出口设限、无端指责中国造船业与电动汽车产业以及在网络安全方面针对中俄的打压等。甚至在离任前一天,还签署行政命令调配政府资源援助经济困境中的社区。其在特朗普胜选后的两个多月内的政策动作,数量之多远超之前几年总和,这一做法引发特朗普强烈不满。 特朗普公开表达对拜登此举的不爽,直言拜登在离任之际故意制造权力交接的麻烦。当地时间1月19日,特朗普在华盛顿市中心举行集会时宣称,上任首日将签署多达100项行政命令,涵盖边境安全、能源、联邦政府开支、短视频社交平台TikTok、“多元化、公平与包容”政策等多个领域,旨在废除拜登此前发布的每一项行政命令。这意味着拜登四年的执政成果面临被清零的可能,而备受瞩目的援乌、援以法案以及拜登对其儿子的赦免是否会被撤销,引发广泛关注。 实际上,特朗普自去年11月在海湖庄园举行庆功宴后,便释放出推翻拜登政府多项行政令的信号。例如,对于拜登颁布的海上钻探禁令,将6.25亿英亩美国海域排除在石油和天然气开发市场之外,特朗普极为不满,直言此禁令荒谬并表示会立即取消。此外,在加沙停火协议达成后,拜登与特朗普展开“抢功大战”,双方均强调自身在协议达成中的关键作用 。

二人在诸多政策领域存在明显分歧。在环保政策方面,拜登大力投入资金发展绿色能源,试图带领美国在应对气候变化方面取得突破,特朗普却认为这是对传统能源产业的冲击,短期内难以看到回报且得不偿失。在移民问题上,特朗普计划恢复第一任期快结束时实施的执法重点,包括宣布国家进入紧急状态、实施旅行禁令、重启“留在墨西哥”政策等。面对乌克兰问题,特朗普宣称就职后将尽快与普京会面以探讨结束冲突的办法,指责拜登政府对乌支持政策既浪费美国资源又加剧国际局势不稳定 。 现任推翻前任行政命令已成为美国政治的一种独特“传统”。拜登在2021年1月20日上任第一天便签署行政命令,宣布美国重返《巴黎协定》,推翻特朗普时期退出该协定的决定,同时变更特朗普在移民与公共卫生领域的相关政策。

特朗普上台后废除了奥巴马卸任前颁布的多项行政命令,小布什上台后也对克林顿政府的一些政策方向进行了较大转变 。 这种政策反复的背后有着多方面原因。党派利益冲突是重要因素,民主党和共和党在医保政策等诸多议题上存在根本性分歧,导致不同党派总统上台后对前任政策进行大幅调整。理念差异同样显著,如拜登和特朗普在能源政策上的理念截然不同,一个侧重于清洁能源发展,一个强调传统能源的重要性。此外,部分总统出于个人情绪,在离任前通过发布争议性政策给继任者制造麻烦 。 美国在国际事务中的战略走向也在发生变化。在与中国的竞争中,美国逐渐意识到继续压制中国需付出巨大代价。

在科技领域,雷蒙多承认对中国的压制全面失败,中国的自主更新能力在压制下反而增强;在贸易方面,特朗普将更多注意力转向盟友,对中国的贸易施压频率降低;在军事上,美军太平洋司令表示无意与中国开展军备竞争 。 尽管美国尚未完全认输,但已清楚认识到搞定中国愈发困难。2025年,特朗普上台后面临诸多事务,其虽宣称要打贸易战,但更多是做样子,因为第一次贸易战美国付出沉重代价,背负国债增加,而中国外贸出口却大幅增长,2024年顺差接近万亿美元。美国在无法从中国获取利益的情况下,开始寻找其他“软柿子”,将目光投向加拿大、格陵兰岛等地。 特朗普儿子访问格陵兰岛后,丹麦首相与特朗普进行长达45分钟的电话沟通,哀求其收回购买格陵兰岛的成命,但特朗普不为所动,甚至威胁丹麦若不卖岛将加征关税。丹麦首相办公室随后发表声明称格陵兰岛将自行决定是否独立,而格陵兰岛早有脱离丹麦的意愿 。

从历史角度看,美国的殖民模式经历了演变。早期美国像沙俄一样进行领土扩张,如抢夺墨西哥一半土地。但在1898年美西战争获得菲律宾后,美国陷入困境。为镇压菲律宾独立运动,美国派出12.6万军队,历时10年,伤亡1.2万人,耗费10亿美元军费。然而,美国发现占领菲律宾后难以从中获利。当时美国农业机械化水平远超菲律宾,在菲律宾发展农业成本过高;菲律宾工业基础薄弱,美国自身都面临工业发展问题,更无心帮助菲律宾发展工业。同时,美国本土农场主为维护自身利益,限制菲律宾蔗糖进入美国市场。1929年全球经济大萧条后,美国对菲律宾更加无暇顾及 。 经历菲律宾的失败后,美国转变殖民模式。

二战结束时,凭借强大的经济、工业和军事实力,美国本可占领大片土地,但它选择在全球建设军事基地,将众多国家纳入势力范围,却基本不干涉这些国家内部政务,仅通过铸币税、直接掠夺、制裁等手段进行经济掠夺,形成所谓的殖民3.0版 。 如今特朗普试图将加拿大变为美国第51个州,背后有着多重原因。特朗普好大喜功,希望通过开疆拓土实现“让美国再次伟大”,在总统山上留下自己的雕像。同时,美国在战略收缩,随着中国等国家的崛起,美国担心未来失去对现有“殖民地”的控制,因此趁现在有能力时直接抢夺土地 。 美国的这种战略转变对全球格局产生深远影响。在特朗普的第二个任期内,他忙于驱逐移民、重整军工复合体利益链、对付LGBT群体、宰割盟友等事务,无暇顾及中国。尽管贸易战仍可能打响,但特朗普清楚其效果有限。而中国应抓住这四年时间,加快航母、六代机的量产,实现载人登月等目标,增强自身实力。 中国已派出高规格代表团,基于对国际形势的判断,相信在特朗普这一任期结束后,中美关系有望改善。前提是中国在面对美国的压力时保持强硬态度,持续提升自身实力。随着中国综合国力的不断增强,美国终将认识到与中国合作才是符合双方利益的选择。未来,国际秩序将在大国博弈与合作中持续演变,中国需把握机遇,在国际舞台上发挥更重要的作用,以实力为基础推动构建更加公平、合理的国际新秩序 。

0 阅读:26

评论列表

真_巍巍无双

真_巍巍无双

2025-01-23 09:44

拜登是阳谋,说制裁就制裁,绝不跟中国多费口舌,倒也爽快。特朗普是阴谋,就喜欢往中国跑,骗合作,交易达成回去就换张脸,制裁中国,乃真小人!你说谁可恨?[狗头]

曾杨清評论

曾杨清評论

有思想有深度的社会思考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