判处8岁儿童入狱的法官被特赦,移民被扔进私人监狱做工盈利

曾杨清評论 2024-12-26 10:15:32

随着拜登政府的一系列特赦行动,尤其是对那些看似“不可饶恕”的罪犯的宽恕,引发了广泛的社会争议,也让人们开始重新审视美国所谓的“法治精神”与“公平正义”。拜登不仅特赦了自己的儿子,还一次性赦免了39人,减刑了1500人,这一系列举动无疑在公众心中投下了巨大的问号——在美国,法律的天平是否真的能够保持公正?

以丽塔·克伦威尔为例,这位迪克森市的审计长,利用职务之便,在长达六年的时间里,挪用高达3000万美元的市政资金,用于个人奢华消费,从珠宝到旅行房车,再到养马农场的维护,无所不包。更令人震惊的是,这座人口仅1.5万的小城,克伦威尔竟能从中捞取5370万美元,几乎相当于迪克森市年预算的数倍之多。她的贪婪行径最终换来了20年的有期徒刑,但实际服刑仅8年,余下时间在哥哥家的软禁中度过。如今,拜登的特赦令让她得以进一步减轻刑罚,这样的结果无疑是对法律尊严的一次践踏,也是对纳税人情感的极大伤害。

再看迈克尔·科纳汉,这位前法官的恶行更是令人发指。他利用职权,编织罪名,将2300多名未成年人送入私营监狱,其中不乏因轻微过错甚至只是言语不当就被判重刑的孩子。科纳汉的行为,不仅是对法律公正性的扭曲,更是对儿童权益的极端侵犯。而这些孩子一旦进入私人监狱,就成了监狱资本的赚钱工具,被迫在恶劣条件下长时间劳动,为私营企业创造利润。拜登的特赦,无疑是对这种罪行的一种纵容,也是对美国法治体系中深层次问题的暴露。

美国的私人监狱制度,自上世纪80年代里根政府提出以来,便逐渐发展成为一个庞大的产业。政府将监狱的运营交由私人公司,本意是减轻财政负担,却意外催生了一个以盈利为目的、忽视人权与法治的怪兽。私人监狱为了保持高“入住率”,不惜游说政客制定更严苛的法律,甚至通过罗织罪名来填充监狱,将无辜者送入牢笼。据统计,从1980年至2022年,美国私营监狱的数量已激增至200多家,每年创造的利润高达900亿美元,成为名副其实的“支柱产业”。这一制度下的种种乱象,如儿童被非法囚禁、囚犯被迫成为廉价劳动力等,都是对美国法治精神的严重背离。

而拜登政府的特赦行动,不仅未能纠正这一错误,反而有加剧之势。随着特朗普的再次上台,其强硬的移民政策预示着私人监狱将迎来新的“春天”。特朗普承诺将执行史上最严厉的移民政策,大规模驱逐非法移民。这一政策若得以实施,将直接导致大量非法移民被逮捕、拘留,并最终送入私人监狱。对于私人监狱资本而言,这无疑是一个千载难逢的赚钱良机。据美国媒体报道,特朗普政府上任后,移民和海关执法局驱逐非法移民的数量显著增加,而私人监狱巨头如GEO集团和CoreCivic等已摩拳擦掌,准备扩容监狱以迎接即将到来的“客户”。这些公司不仅计划从政府合同中获利,还期待通过增加囚犯劳动力供应来进一步拓展其利润链。

更为严重的是,美国私人监狱的盈利模式不仅仅依赖于关押人数,更在于对囚犯劳动力的残酷剥削。以亚拉巴马州为例,该州通过向私营企业出租囚犯,并从囚犯薪资中提成,自2000年以来已赚取超过2.5亿美元。囚犯们在恶劣的工作环境中长时间劳作,却只能获得微薄的报酬,甚至还要被抽取大部分作为“管理费”。这种将囚犯视为免费劳动力的做法,无疑是对人权与劳动法的双重践踏。

拜登政府的特赦行动与特朗普即将实施的移民政策,不仅未能改善美国法治体系的现状,反而可能进一步加剧私人监狱的泛滥与人权危机。在美国,法律的天平似乎总是在权力与金钱面前失衡,而那些本应受到保护的最弱势群体,却往往成为利益博弈中的牺牲品。在这个看似光鲜亮丽的国家背后,隐藏着的是一个充满不公与腐败的阴暗面,而私人监狱的暴利与扩张,正是这一阴暗面的真实写照。

0 阅读:1
曾杨清評论

曾杨清評论

有思想有深度的社会思考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