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代名臣商鞅,最后为何会惨死?商鞅的死对秦国有多大意义?

探微心理 2023-03-25 11:22:44

公元前338年,秦国旧君秦孝公病逝。

对于秦国来说,秦孝公无疑是历史上最重要的君主。秦孝公在位期间,秦国大力推行改革,改革社会制度,彻底扭转了秦国从春秋中期开始衰落的局面。

此后,秦国逐渐开始向外扩张。经过几代人的努力,世界终于完全统一了。后世所谓的“奋六遗存”,其实就是指的这个六出的秦孝公。说白了,秦始皇后来之所以能统治世界,是因为他其实是站在了这位先祖的肩膀上。

但是对于当时的秦来说,秦孝公的死让秦走到了一个十字路口。下一个秦国必须做出非常关键的选择。

这个选择就是如何和商鞅发生关系,是否坚持商鞅变法的内容。

在秦孝公时代,商鞅当然是重臣,没有之一。商鞅不是秦人,而是卫国贵族,所以他的本名其实是卫鞅。但是后来魏国把卫国变成了他的弟弟,商鞅就在魏国做官,而在魏国做官期间,商鞅又没有被用到,所以他最终还是来了。到秦国。

到达秦国后,商鞅受到秦孝公的青睐,请他帮助改革法律。然后到了秦孝公时代,商鞅成了当之无愧的秦国二把手。他开创了整个秦国的农耕和战争制度。

但与此同时,由于以商鞅为首的变法,侵犯了秦国旧贵族太多的利益。因此,从商鞅开始推行变法之日起,他就与旧秦的众多贵族结下了不解之缘。秦孝公在世的时候,或许会大力保护他,但商鞅不怕这些老贵族的报复。

可是现在秦孝公死了。新太子之前与商鞅有仇,不可能保护商鞅。商鞅的命运也因此成为整个秦国关注的焦点:这位助秦的大英雄会不会被消灭?而如果商鞅被消灭了,他所引入的农战制度还会继续沿用吗?

这个问题来的时间不长。很快秦国高层开始行动了。在旧秦贵族的诽谤中,商鞅被指控谋反。随后,商鞅试图逃离秦国,但最终失败了。没办法,商鞅只能跑回封地,指挥封地军队抵抗前来捉拿他的秦军。

但是商鞅的造反就这样被证实了。于是在这之后,秦国开始派出最强大的精锐攻打商鞅的封地。最后,商鞅战败而死。他的尸体被运回咸阳,用车子折磨得七零八落。与此同时,商鞅全家被屠杀。

一代儒臣,为秦国立下汗马功劳,结果却分家杀光,着实让后人唏嘘不已。

那么商鞅为什么会走到这一步呢?为什么大秦容不下商鞅这样的英雄呢?商鞅之死对秦国意味着什么?商鞅在故事中应该怎么做才能避免这样悲惨的结局呢?

要说清楚,还得从商鞅的改革本身说起。可见当时秦大臣为何如此痛恨商鞅。

商鞅与秦国的恩怨可以追溯到公元前362年。

那一年,秦孝公刚刚登基。为使秦国全面强大,秦孝公主动下达招贤诏,希望天下有才之士来秦国做官。当时,商鞅在魏国失意,魏王不能再用他。于是商鞅主动来到秦国,通过秦孝公最得意的一位大臣,得到了会见秦孝公的机会。

然后商鞅和秦孝公的会面就平安无事了。第一次见面,商鞅给秦孝公讲了一些古代帝王统治天下的传说,秦孝公听得昏昏欲睡;秦孝公更没兴趣了。

商鞅第三次开始和秦孝公谈论富国强军。也正是在这个时候,秦孝公开始真正地对商鞅刮目相看,认定商鞅就是他真正需要的人。

很多人看到这个历史时期可能会有一个疑问:自从商鞅来到秦国之后,就主动回应了秦孝公的挑战。那么为什么商鞅初见秦孝公不开门见山,说家富国强,却要谈王道呢?

这其实体现了商鞅的智慧。

俗话说:“君子不谈简,君子不谈。”当时,商鞅只是外来的学者,也是魏国的学者。当时,魏国和秦国还处于敌对状态。在这种情况下,如果商鞅只谈法家,秦孝公很容易将他误认为是魏国派来的奸细,更加不信任他。

作为法学派的代表,商鞅本人其实也很功利。他并不在意秦孝公给他的第一印象。他真正关心的是,能否赢得秦孝公的信任,重新使用他。

这种性格从商鞅初到秦国就已经表现出来了。但与此同时,这个人物,以及法家所倡导的理念,也被商鞅斥为“鲁莽”。它只考虑事情能不能做,不考虑事情做完要付出的代价,影响谁的利益。

这个性格其实是商鞅最后悲剧的主因。

被秦孝公认可后,商鞅开始在秦国工作。但没过多久,商鞅就发现秦国做事的阻力比他想象的要大得多。

因为秦国的历史包袱太重了。

关于商鞅的历史血统,我们先暂停一下,说说秦国的历史包袱。

秦国历史悠久。据史料记载,西周中期,秦王室的先祖被派往甘肃,进行马匹的繁育。后来,秦国先祖不断西崛起,并在西周除夕夜陪同周王室迁都正式册封,开国大功告成。

新中国成立后,秦在春秋时期逐渐兴起。春秋中期,秦穆公在位时,秦国逐渐控制了大半关中地区,成为中原西部最强大的国家。

但是后来,当秦国想要再次向东扩张的时候,却发现在东方有一个超级强大的晋国。此后,多年来,秦国一直想打败晋国,完成东征。但是可惜,在春秋的大部分时间里,晋国都是当之无愧的头号强国。

就这样,秦国完全堵在了西边,根本出不去。

很多人可能会说,既然不能东进,那秦国为什么不向其他方向扩张呢?西、北、南,没有多少空间?为什么秦国不向这些方向发展呢?

这个问题的答案其实很简单,因为当时不值得发展这些方向。

秦国向西扩张到陕甘不毛之地。当时这一带比较适合养马和放牧,基本上是西龙戈人居住的地区。秦国虽然能控制这片区域,但顶多能多一些养马用地,对秦国好处不大,反而会增加行政难度。

向南扩张,就是四川的方向。很多人说四川是鱼米之乡。如果秦国占领了四川,国力岂不是大增?秦国并没有真正往这个方向想,但吊诡的是,都江堰当时并没有建在四川。抗战中后期,秦国侵占这片土地,修建都江堰后,四川成为鱼米之乡。

之前它本质上是一片沙漠。还有,当时四川地区有巴、蜀两个国家。从陕西到蜀地的路途是出了名的艰难。只要蜀国控制了汉中地区,封住了蜀门。秦天再强,也无能为力。

所以在春秋末期,秦国真的要攻打汉中了。然而,最后往往以失败告终。虽然它可能会被短暂占据,但它终究会失去。因为这一带的路很难进。那时候连最简单的木板路都没有考虑,只好翻山越岭。

秦国北上,进入蒙古高原。这里对于秦国来说,除了放牧之外,仍然没有任何价值。那个时候牧场人还没有那么多,地盘太大不好控制,没必要再扩建。

至于西边和更西边,所谓的西域在当时的交通运输能力上离秦国太远了。想要攻打西域,就必须先打败西戎,彻底称霸陕甘地区,再通过河西走廊进入西域。但这条路对当时的秦国来说太难了,太难交付了。

除此之外,还有一个方向,就是青藏高原。但可惜的是,在青藏高原建国是唐朝的事情。先秦时期,由于气候原因,整个青藏高原人烟稀少,土地无法耕种。

这样一来,秦国几乎完全被关在关中地区,一开始无法向外扩张。

无法对外扩张会带来一个新的问题:那就是从春秋中期开始,秦国再也无法向外扩张,国家利益蛋糕也做不成了。于是,秦的增量游戏变成了存量游戏。

简单的说,当秦国能够扩张的时候,从君主到贵族再到百姓,都将是真正的统一。因为对外战争打赢了,国内的人都能分享到好处。但如果不扩张,中层贵族想要分得更多的蛋糕,就只能加大对平民的压力,或者联手从君主手中夺权。

正是因为这个原因,秦国从春秋中期一直到战争初期都在不断的撤退。尤其是春秋战国时期,秦国高层大乱长达近60年,后人称之为“四朝之乱”。六十年来,秦国大臣常年纷扰,诸侯英雄争权夺利。甚至出现了诸侯逼秦国君臣投降的事件。。自杀。

随后战国大战打响,秦国终于又等到了一个机会。战国时期,原本强大的晋国分裂为韩、赵、魏三个国家。这样,秦就有了东进的机会。但与此同时,新分裂的韩、赵、魏三国整体上更加强大。尤其是魏国,哪怕只得到一部分晋国,也能压制秦国。

在这样的历史背景下,秦孝公的父亲秦献公在20多年前即位。

秦献公原本是秦国的合法继承人,但是四朝之间,秦献公的父亲英年早逝。所以在他父亲死后,贵族们并没有让他继位,而是让他的叔叔回来继位。之后,年少的秦献公不得不流亡魏国,保全性命。

20多年前,因为当时登基的新秦王还比较年轻,太后当权。太后掌权后,再次利用自己的原生家族,损害了旧秦贵族的核心利益。因此,秦献公才得以与旧秦贵族建立联系,并在这些旧贵族的支持下回国掌权,成为新的秦王。

按照当时的情况,秦献公应该是挖掘了老贵人。不过,秦献公即位后,却用了一些巧妙的手段来维持自己的地位。当时秦献公以与魏国开战为借口直接迁都。迁都后,秦献公得以进一步摆脱旧贵族的控制。

同时,因为与魏国的战争,秦献公也能够掌控军队,其实也有军事实力。

此后二十年,秦献公在位期间,继续征伐韩、魏,取得了一些胜利。打赢这场战争,秦国就能从中受益。所以,秦献公这才充分了解了真正的权势,确立了自己的权威,得到了老贵族的支持。

秦献公死后,秦孝公即位。秦孝公即位后,一方面是为了让秦国重新崛起,另一方面是为了进一步摆脱旧贵族的控制,减少旧贵族集团的影响,他下令广纳贤才。

以前,几乎所有的秦国官职,都主要由秦国地方贵族担任。至于外国人才当公务员,基本没有。这不仅是因为秦国古代贵族联合起来排外,还因为春秋时期晋国完全封锁了秦国东进的道路,同时也阻止了其他国家的学者进入。入秦未为官。

春秋中后期,所有想归秦的外国学者都被金朝劝回了。此外,晋国还进行文化宣传,声称秦国是虎狼之地,文化庸俗落后。这样一来,自然应该没有外国学者来担任秦官了。没有外国学者进入秦国,这进一步导致秦国地方贵族在秦国根深蒂固,几乎渗透到每一个角落。

在秦献公时代,这些老贵族之所以愿意拥护秦献公,主要是因为秦献公可以给他们提供好处。但秦孝公登基后,一方面,秦孝公资历太年轻,难以服众;如此一来,老贵族们就无法再支持秦孝公,甚至反对秦孝公了。

唯一的好消息是,秦献公接手后,秦孝公手中已经有了足够的兵权。有了武力,也算是最可靠的保障了。

在商鞅开始做事之前,秦国的情况是这样的。估计那个时候连商鞅都头疼了。商鞅出身于魏国,魏国是一个发展中国家,建国之初就进行了改革。所以魏国变法的时候,没有旧的贵族势力反对变法,反对变法的人也少之又少。

被改成秦国,因为历史的包袱,商鞅要想改革,首先要解决这些旧贵族带来的反对。

如何解决?

如果你是无脑统治者,这种情况下可以选择无脑方式。比如直接击杀远古贵族团。你既然反对我,我就直接肉身毁灭你!

这种方式一般在现代网络小说中比较常见,会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但它在实践中并没有真正起作用。

因为对于秦国来说,这些老贵族就是秦国统治的根基。如果秦孝公真的要杀人,很容易导致国家崩溃,贵族会联合起来反对他。秦朝内乱后,魏国乘势再次入侵。那个时候,秦国估计离投降不远了。

其实历史上还没有人这样做过。比如战国两千多年后的某个王朝,国家也遭到列强的围攻。

0 阅读:142

评论列表

Nick

Nick

1
2023-05-13 16:59

胡说八道,商鞅怎么是儒臣。商鞅是法家大家。

探微心理

探微心理

关注科技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