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甄嬛传》中皇上让曹贵人去接温宜时,会觉得寒心?

霍雨昕阿 2025-02-21 10:53:05

华妃把曹贵人的温宜公主强行抱到自己宫里抚养时,是做了一笔赔本的买卖。

第一笔损失,是逼得曹琴默为了女儿,加速反水。

第二笔损失,则是让皇帝对自己心生不满。

皇帝并不看重曹琴默,但对温宜这个女儿,有几分特别的眷顾。

这份眷顾,来自皇帝童年时期的缺憾。

皇帝小时候被送给养母佟贵妃抚养,但养母又早早去世。

等到皇帝可以回到生母身边,生母已经有了自己最真心疼爱的同母弟弟老十四。

皇帝和生母的关系一直冷淡疏离,无从和解。

可以说,皇帝内心最大的缺憾,就是和母亲的关系。

这份缺憾,最初投递在温宜身上。

皇帝只要看到曹琴默给温宜唱儿歌,嘴角就会不自觉的笑起来。

这几分笑意,居然还夹杂着几分羡慕和遗憾。

对于华妃抱养温宜一事,皇帝的态度并不反对。

从前缘来看,皇帝对于弄掉华妃亲子并且给她用了欢宜香这件事情上,无法做到心安理得。

从惯例来看,高位妃嫔抱养低位妃嫔的孩子,是后宫常态,不值得大惊小怪的。

但皇帝已经本能觉察到,温宜到了华妃宫里,并没有得到善待。

颂芝在皇帝跟前给华妃邀功,说是华妃彻夜照顾哭闹的温宜,熬得自己都憔悴了,皇帝表面上相信,但私底下还是有些怀疑。

这不是华妃的作风。

温宜在华妃那里的日子,估计不好过。

等到曹贵人带着去除了莲心的莲子,来婉转陈述自己的“怜子之心”,皇帝已经笃定华妃抱养温宜,实际上是强抢孩子。

皇帝用万历帝景妃利用亲子争宠的故事,来试探曹贵人。

曹贵人直接表示,自己如果是万历帝,必定要杀了景妃。

因为景妃不配为人。

皇帝听到后,沉默半响,才说曹琴默难得有这样言辞激烈的时候。

皇帝这个时候下定决心。

他很难得将心比心一次,理解了曹琴默的不易。

于是他明确下令,让曹琴默去翊坤宫华妃那里,接回温宜。

等到曹琴默告退以后,他立即询问苏培盛,曹琴默出门的表现。

苏培盛回禀说,曹贵人“高兴地就差点没飞起来了。"

皇帝于是说出了那句话:“朕才觉得寒心。”

皇帝此时的寒心,一共是针对2.5个人。

第一个人是太后。

曹琴默今日的位分和处境,与当年的太后类似。

皇帝认为,曹琴默起码奋力为了女儿的抚养权争一争。

太后当年为什么没有采取类似的行动呢?

皇帝或许认为,与亲妈当年相比,曹琴默真的更爱女儿。

而太后也许真的不爱他。

第二个人是华妃。

皇帝对华妃,带有偏爱和愧疚。

偏爱是因为他真的对华妃有感情。

愧疚是因为他至今都在算计华妃。

他给了华妃最多的纵容和偏爱。

皇帝一直告诉自己,年世兰的本性并不坏。

这一次,事实明晃晃地告诉他,华妃其实手段也挺狠。

第三个人是曹琴默。

准确来说,是半个曹琴默。

皇帝和太后都知道曹琴默在替华妃效命。

如今曹琴默为了女儿,豁出去来到皇帝这个求支援。

皇帝从来都知道,华妃在后宫中的不少事情,都是这个女军师的主意。

皇帝对曹琴默的防备和不满,都是一种迁怒。

皇帝又感叹于曹琴默,对亲生女儿的拳拳爱护之心。

温宜作为女儿,都被生母如此坚定且全身心的爱着。

恰好是这份维护,让皇帝内心对曹琴默都高看几眼。

皇帝最喜欢看曹琴默哄孩子的场景。

那场景里,曹琴默给温宜的母爱是100%。

曹琴默从来不会因为自己生下的是个女儿,就觉得心里有气。

在她眼中,女儿如珠如宝,值得自己倾尽全力去呵护。

这种场景,让皇帝觉得得到了满足和补偿。

他能从中读到,原来孩子能够得到母亲100%的爱。

所以,皇帝会对半个曹琴默寒了心。

皇帝一面他确信曹琴默是真疼女儿,一面也更加确定,曹琴默就是华妃的给力军师。

如果曹琴默能够敏锐觉察到,皇帝对温宜的父爱里夹杂着这么一层怜惜,单凭这份怜惜,她也能在后宫找到自己的容身之地了。

只是要是曹琴默找到这份允许,这个人物的光芒,也要大打折扣了。

0 阅读: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