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春节,我去看望我姑姑时候,姑姑说你弟弟(表弟)毕业四五年了,我都不知道他在做什么工作,问就不是不说,让我别管。其实我知道表弟毕业后一直努力考公,来自农村家庭的表弟,毕业后不好意思再向父母开口要钱,所以自己一直一遍打一些零工(送外卖、发传单),一遍考公考编。有一次表弟发传单时发了一个朋友圈,朋友圈文字说,“我相信我的光会在不久的将来照进来,虽然此时我还在黑暗之中。致那刷题到凌晨的呜咽与怒吼,谁说上岸的才算英雄!”并配了一张发传单的自己的照片和公考时候的照片。我看到后给表弟点了一个赞。表弟立刻给我发私信说,“哥,千万别告诉我妈我又在发传单。我不想让我妈担心我,我今年考公上岸了就给我妈说我的工作。
一、当代“范进”的诞生:考公热的魔性循环
表弟的故事是当下很多年轻毕业大学生的一个缩影,但为什么年轻人宁愿“啃老备考”也不愿就业?
1. 稳定压倒一切:当“铁饭碗”成了宇宙尽头
经济下行期,企业裁员潮与“35岁危机”让年轻人患上“职场PTSD”。公务员的“编制魔法”——终身聘用、福利完善、旱涝保收——成了最安全的避风港。正如范进中举后“鸡鸭鱼肉送上门”,如今的公务员也能让全家“光宗耀祖”,甚至成为相亲市场上的“硬通货”。
2. 社会地位焦虑:从“学而优则仕”到“考公即正义”
古代科举是“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现代考公则是“上岸即人生赢家”。我表弟或许正经历着范进式的“身份撕裂”——备考时被亲戚嘲讽“啃老”,一旦上岸却瞬间成为“全村的希望”。胡屠户式岳父的现代版,可能正提着茅台和房产证,准备把女儿嫁给这位“准公务员女婿”。
3. 逃避型奋斗:当“备考”成了拖延现实的借口
有人戏称:“考公三年,学会的最大技能是刷题。”范进54岁中举前“卖鸡换米”的窘迫,映射着当代考公人“全职儿女”的尴尬——啃着父母退休金,刷着粉笔题库,用“我在备考”的标签逃避职场竞争与社会压力,活成了现代版“孔乙己”。
二、历史照妖镜:范进中举与考公热的“灵魂共鸣”
范进考了20次秀才才中举,我表弟考了4年公务员——两者看似时代迥异,内核却惊人相似:
1、科举vs考公:一场跨越千年的“鱿鱼游戏”
古代科举要闯童试、乡试、会试、殿试五关,如今考公需过笔试、面试、体检、政审四重门。范进靠贵人周进提携中举,现代考生则依赖“考公名师”和AI刷题软件——工具变了,但“贵人+努力”的成功公式从未过时。
2、疯癫的隐喻:当“上岸”成为执念
范进中举后发疯,当代考公人则可能陷入“考公PTSD”:备考群里的“人均140分”传说、面试失败后的自我怀疑、看到“拟录取名单”时的手抖……这种集体焦虑,像极了古人“金榜题名”前的焚膏继晷。更有甚者,如你表弟般“四战考场”,早已模糊了坚持与偏执的界限,仿佛不考上公务员,人生便永远“未完成”。
三、未来的“铁饭碗”会生锈吗?AI公务员与职业重构
当ChatGPT都能写申论作文时,公务员还是“铁饭碗”吗?
1. 技术冲击:机器人公务员已来?
日本部分市政厅引入AI处理户籍业务,韩国用算法分配新冠疫苗——基层事务性岗位最可能被取代。但政策制定、应急管理等“人性化服务”仍需要人类公务员的“温度”。 深圳作为科技创新前沿阵地,率先引入机器人公务员,这是我国科技与政务服务深度融合的大胆尝试。这些机器人并非传统意义上的人形机械,而是依托先进的人工智能算法、大数据处理技术和自然语言交互系统,在政务流程中承担特定工作的智能系统。它们能够快速处理海量数据,例如在税务申报审核、社保信息核对等业务中,瞬间完成人工可能需要数小时甚至数天的工作,极大提高了效率。在政务咨询方面,通过智能语音交互,机器人可以随时解答市民问题,全年无休,且回复准确率极高,有效缓解了人工咨询压力。
2. 职业转型:从“盖章机器”到“超级个体”
未来的公务员可能需要:
科技力:熟练使用大数据分析、区块链政务系统;
共情力:调解社区矛盾、应对突发舆情(毕竟AI可不会像胡屠户一样扇耳光唤醒疯癫群众);
创新力:设计智慧城市方案,而非机械执行文件。
3. 价值重估:当稳定不再是唯一答案
新加坡公务员年薪百万但考核严苛,北欧公务员高福利却难逃舆论监督——全球趋势显示,“铁饭碗”正在变成“玻璃杯”:透明但易碎。当AI接管琐碎工作,公务员的核心竞争力将回归“为民服务的初心”,而非“一杯茶一份报”的刻板印象。
四、结语:在“范进困境”中寻找破局之道
范进若穿越到今天,大概会惊叹:“原来不止科举,考公也能让人疯!”但历史总在循环中前进:
给个人:考公可以是选项,但不该是人生的“唯一解”。与其执念“上岸”,不如学会“冲浪”——在稳定与冒险间找到平衡点。我表弟或许需要一场“自我救赎”:是继续做备考界的“范进”,还是成为数字游民时代的“王冕”(《儒林外史》中拒绝科举的画家)?
给社会:需要打破“万般皆下品,惟有编制高”的集体潜意识,让教师、工程师、外卖小哥都能获得体面与尊严。毕竟,一个健康的社会,不应只有“范进中举”的疯狂,更该有“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的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