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王昕瑞 胡宸鑫 来源:《湖北省董必武思想研究会》
重庆办事处五周年纪念
董必武
七年犹作抗倭谋,
五载渝城强滞留。
乍暖乍寒更气候,
忽张忽弛度春秋。
曾闻宋国驱狂狗,
莫讶韩生笑沐猴。
学得毛公双字诀,
挤钻如意更何求?
董必武(1886—1975),湖北黄安(今红安)人,中国共产党第一代领导集体的成员和国家的重要领导人。抗战时期,曾任中共与国民党谈判的代表,国民参政会参政员,长期驻留重庆。
这首诗通过描绘重庆地区气候多变、忽冷忽热的情况,反映当时社会环境的复杂多变和斗争形势的严峻,表达了作者对国民党腐败和无能的嘲讽以及在抗战时期坚守后方为抗击敌人出谋划策的决心和毅力。
1938年初,周恩来派周怡到重庆建立八路军驻重庆通讯处,在城区机房街70号设立机关。武汉沦陷后,董必武等人来到重庆,在原通讯处的基础上正式成立八路军重庆办事处。
1943年,面对重庆严峻的形势和复杂的斗争,周恩来等南方局领导人认为光有英勇顽强的精神,没有文化是不行的,必须提高干部战士的文化和政治理论水平,这是抗日战争夺取胜利的必不可少的条件。周恩来和董必武把“红色三岩”(红岩嘴13号、曾家岩50号和虎头岩的总称)的工作人员组织起来,两周举行一次座谈会,大家进行专题发言,每半年进行一次考核,在检查个人学习成绩的同时,也借以教育每位同志。
周恩来等南方局领导人更是以身作则,引导大家加强学习。周恩来号召办事处同志在工作之余努力学习英语,尽管他外语流利,仍让龚澎教他英语;60岁的董必武则在办公室戴着老花镜朗读英语。在两位领导的带动下,办事处开办了英语培训班,学习外语蔚然成风,无论是清晨或夜晚,室内或室外,都能看到同志们手拿课本、嘴里念念有声读外语的动人景象。
来源:学习强国 七里河党史
编辑:李祯
责编:高文凤
审核:林峰 范启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