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明:本文内容均引用网络资料结合个人观点进行撰写,请悉知。
“开朗的人怎么会得抑郁症?”这句话,这几天频频出现在社交媒体的热搜榜上。
一位女演员因为抑郁症出现严重躯体化症状,甚至被紧急送医抢救的新闻,再次把抑郁症这个话题推到了公众视野。
而评论区的态度却让人五味杂陈:有的网友满是关心,也有人冷嘲热讽,甚至质疑“生活顺遂的人矫情什么”。
但抑郁症真的是“矫情”吗?看似阳光的人就不会得抑郁症?今天,我们就来聊聊这个常被误解、却越来越常见的“隐形杀手”。
事情的起因是某女演员公开了自己与抑郁症抗争的经历。
她提到,自己曾长期饱受情绪低落、失眠、盗汗等折磨,身体还出现过荨麻疹等躯体化表现,但因为外表看起来一切正常,这些信号都被忽视了。
直到她病情严重到需要住院抢救,才引发了关注。
事实上,这并不是第一次有公众人物因为抑郁症登上热搜。
今年7月,歌手李玟的离世更是让无数人震惊。
她在荧幕前总是活力四射,舞台上的她光芒四射,可是谁能想到,这样一个阳光的人,竟然会因抑郁症选择结束生命。
这些事件无疑揭示了一个残酷的现实:抑郁症并不会因为你性格开朗、生活体面而远离你。
它的复杂性、隐匿性,往往超出我们的想象。
【焦点问题作出分析】
1. 开朗的人为什么也会得抑郁症?
很多人对抑郁症的理解,停留在“情绪不好”“想不开”上。
觉得只要乐观一点、看开一点,就能避免。
但事实并非如此。
正如北大六院精神科医生范滕滕所说,有一种抑郁症被称为“微笑型抑郁”,患者外表看似坚强乐观,但内心却长期被悲伤笼罩。
为什么会这样?这和患者的心理防御机制有关。
他们习惯戴上“乐观”的面具,把自己的痛苦藏得很深,害怕被人看出“脆弱”。
但长此以往,这些情绪无法排解,只能在内心积压,最终演变成抑郁症。
更重要的是,抑郁症的成因并不仅仅是心理问题。
它往往和遗传、脑内神经递质失衡、生物钟紊乱等生理因素有关。
也就是说,哪怕一个人生活无忧、性格开朗,他的身体状况或生活中的压力一样可能让抑郁症找上门。
2. 抑郁症的症状真的只是“情绪不好”吗?
很多人以为抑郁症就是心情不好、爱哭、害怕社交。
但实际上,它的表现多种多样,甚至可能完全看不出来。
比如,有些患者主要表现为躯体症状:失眠、乏力、头痛、胸闷、胃肠不适,甚至全身疼痛。
但因为身体检查结果正常,他们往往被误诊为“没病”或“多虑”。
这样的误解不仅拖延治疗,还会让患者更加焦虑。
此外,抑郁症还会影响一个人的思维和意志力。
轻则记忆力下降、注意力不集中,重则觉得生活无望、甚至产生自杀念头。
正如北京安定医院赵茜主任医师所言,抑郁症的表现形式可以千变万化,隐匿性极强。
这也让很多患者得不到及时的诊断和治疗。
3. “休学/辞职就能治好抑郁症”是误解吗?
一些人认为,抑郁症患者之所以痛苦,是因为压力太大。
如果停下工作或学习,专心休息,就能好起来。
这种看法有一定道理,但并不完全正确。
如果患者的抑郁源于过大的学业或工作压力,那么减轻压力确实会有所帮助。
但抑郁症并不仅仅是压力过大的结果,它是一种疾病。
就像感冒需要药物治疗一样,抑郁症也需要专业的心理咨询和药物干预。
更重要的是,完全脱离社会活动,可能让患者陷入“孤立”的状态。
研究表明,社会支持对抑郁症的治疗很重要。
患者需要亲友的陪伴和理解,而不是独自面对病情。
因此,辞职或休学只是减轻压力的一种选择,而非治疗的万能药。
目前,我国抑郁症的患病率逐年上升,世界卫生组织的数据显示,全球约有2.8亿抑郁症患者,而我国就占了9500万。
国家卫健委近年来也在加强对抑郁症的关注,比如将抑郁症筛查纳入学生体检,为老年人提供精神健康服务,甚至把孕产妇抑郁筛查纳入常规孕检。
然而,公众对抑郁症的认知依然存在诸多误区,比如“抑郁症是矫情”“阳光的人不会得抑郁症”等偏见。
在这次女演员的事件中,虽然她已经接受治疗,但评论区的质疑声却让人遗憾。
这种对抑郁症患者的不理解和冷漠,恰恰是患者最害怕面对的社会压力。
正如专家所言,抑郁症不是“思想病”,而是一种需要被重视、被治疗的疾病。
抑郁症的可怕,不在于它会让人痛苦,而在于它太容易被忽视。
阳光的人可能会得抑郁症,生活幸福的人也可能会得抑郁症。
它无关性格、财富,而是一种复杂的疾病。
所以,与其对患者指指点点,不如多一点理解和支持。
毕竟,谁又能保证自己永远不会成为抑郁症的下一个目标呢?
(免责声明)文章描述过程、图片都来源于网络,此文章旨在倡导社会正能量,无低俗等不良引导。如涉及版权或者人物侵权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内容!如有事件存疑部分,联系后即刻删除或作出更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