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盛晚年待遇:获得老人称号,每个月200元生活费

烟火阑珊舞红尘 2025-01-09 13:01:03

1984年的南京街头,一位71岁的老人行色匆匆,他像一位普通的老头儿一样融入早上逛菜市场的人群之中,突然一位大妈将他认出来了,并称呼他为“丁将军”,他微笑着摆摆手,谦虚地说:“别这么叫,我现在已经不是了,还是叫我老丁吧。”

谁能想到这个普通的老人就是从小参加红军,经历长征、百团大战、解放战争、抗美援朝,担任新疆、广州、南京军区司令员的丁盛将军。

一、“丁大胆”的产生

丁盛将军为人熟知的是电视剧《亮剑》中铁三角之一丁伟的原型之一。

在《亮剑》中,丁伟是一个具有远大战略眼光和天才战术指挥能力的角色,而在历史上,丁盛将军是开国少将,他的经历与剧中丁伟角色有许多相似之处。

丁盛将军在解放战争时期是四野的一员虎将,参加了三下江南四保临江、辽沈战役、平津战役等东野发动的一系列战役,骁勇善战,战功赫赫。

而这所有的一切,都要从上个世纪江西的一个小村子讲起。

丁盛出生于1913年,当时的中国正值民国初年,国家面临着从帝制向共和制转变的挑战,孙中山的革命运动告一段落,袁世凯称帝,社会动荡。

他的家乡是江西省于都县新陂乡上水排村(后迁移到罗江乡上溪村居住)。

家中兄弟姐妹共七人,四个哥哥和两个姐姐,丁盛排行最小,全家人以务农为生。

童年时期的丁盛相对还是可以的,不算太困难。他的父母,尤其是母亲,对他非常好。

丁盛对母亲有着深厚的感情,并且母亲对他的影响也很深。

家里后来逐渐变得比较困难和贫穷,尤其是到了他十二三岁时,家中吃饭都成了问题。

在江西,10月份之后地瓜(红薯)收起来,从10月份开始到次年1月份,他们基本上是以地瓜为主食。

作为家中最小的孩子,丁盛的母亲会单独给他蒸一碗饭,并且偶尔会卖鸡蛋给他一些零钱买零食。

丁盛的家庭长期处于贫困状态,他从小给地主家放牛砍柴干活,吃尽了苦头,也没少挨揍。这些经历让他早早地萌生了反抗的想法。

终于到了17岁,丁盛从小听红军的故事,此时听说陈毅带领红军部队路过他的家乡,他知道红军是为穷人打天下的队伍,于是他果断联系了同村的6个小伙伴,一起报名参加了红军,就此离开了家乡,踏上了未知又波澜壮阔的人生。

加入红军后,丁盛由于年龄小,先在连部担任通讯员,两年以后他成年了,也由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转入中国共产党,成为一名光荣的党员。

因表现突出,被赋予更多事务,直到第三次反“围剿”时成为团部的旗官。

旗官在红军中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角色,负责在行军和战斗中指引全军。

在一次战斗中,丁盛将军所在的团队团长牺牲后,他不顾个人安危,冲上山头将红旗插上,因此获得了“丁大胆”的称号,这个称号也伴随了他的一生。

第三次反“围剿”后,丁盛被调到红四军担任政治部通讯员,后来还荣幸地成为总政治部通讯班班长,主要负责给毛泽东、朱德、周恩来等领导人送信。

在第四次反“围剿”期间,丁盛负责照顾受伤的总政部主任王稼祥,并在此期间学习了很多文化知识,知道了文化知识的重要性,后来还进入了公略中学学习。

在长征期间,他经历了无数次生死考验,包括在穿越大草地时带领战士们找到野菜和草根,帮助队伍渡过粮食短缺的难关。

他的职务也从最开始的班长、连政治指导员一直到红二十八军政治部科长、团政治委员等职位。

二、战功赫赫

1937年,抗日战争全面爆发,24岁的丁盛加入八路军120师,先后担任八路军团政委、旅长等职务,并在抗日战争末期参加了百团大战,为稳定晋察冀抗日革命根据地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在著名的黄土岭围歼战中,丁盛时任晋察冀教导二旅团政委,他领导部队一举击毙了侵华日军中擅长运用“新战术”的“俊才”和“山地战”专家,被日本国内誉为“名将之花”的阿部规秀,他也是抗日战争中被八路军击毙的职务最高的日军将领。

在“百团大战”中,丁盛率部在晋察冀一带与日寇斡旋,他把游击战的精髓发挥到了极致,令日军苦恼不已。

他多次率部破坏日军运输线,成功率极高,且都能全身而退。

日寇当时吃尽了苦头,却又对这支部队无可奈何,恼怒的日军还给丁盛起了个外号“守路钉”。

抗日战争胜利后,为了准备解放战争中央军委确定了“挺进东北”的战略方针,丁盛作为教导第2旅第1团政委,奉命率领部队直达锦州城下。

1945年11月,上级以丁盛带来的这个团为基础,另外抽调了两个团给他,组建了热辽纵队第27旅,丁盛担任旅长。

在解放战争时期,他担任了东北野战军主力第八纵队24师的师长。

在著名的辽沈战役中,他率领部队英勇杀敌,为攻占锦州、围歼号称“国民党三大主力兵团”的廖耀湘兵团做出了重要贡献。

辽沈战役结束后,丁盛的24师被改编为中国人民解放军第45军135师,挥师入关参加平津战役。在这次战役中,丁盛指挥的135师表现神勇。

他带队在三分钟之内就率先突破城防,第一个打到金汤桥。

在参加攻打天津的22个师中,135师是唯一一个被四野通令嘉奖的部队。

1949年四野大军开始南下进行南线追歼,丁盛将军带领的135师在衡宝战役中以自身为诱饵,创下“腰斩七军”的辉煌战绩。

丁盛带一个师与数倍于己的桂军精锐周旋,最终促成了重创白崇禧王牌第7军、第48军的战绩,敌人的五万主力也被悉数歼灭。

之后,丁盛将军率部南下参加了渡江战役,为解放湘、鄂、粤做出了贡献。

尤其在在1949年10月的衡宝战役中,丁盛的135师竟临时抗命,果然是“丁大胆”,他孤军深入到敌后。

这样一来,不仅打乱了林彪的部署更出乎敌人的意料之外。

白崇禧慌乱中调集第七军的主力四个师的兵力来打135师。

连林彪都对135师的命运绝望了,但是戏剧性的是,丁盛和他那英勇的部队竟顽强地挺住了,更将敌人打败了。

新中国成立之后,丁盛将军担任抗美援朝志愿军54军的军长。

1953年7月13日,丁盛率部重创南朝鲜军“首都师”、第六师和第八师,歼南朝鲜军1.4万余人。

1953年7月15日,丁盛率部打退南朝鲜军多次进攻,歼南朝鲜军6250多人。

1953年6月下旬至7月27日,丁盛率部参加金城战役,与其他部队一起,共歼以美军为首的“联合国军”5.3万余人。

金城战役向金城方向推进了160多平方公里,拉直了金城以南战线,有力地促进了朝鲜停战的实现。

丁盛将军率领的54军在朝鲜战争中参加了大大小小二百多次战斗。

最惨烈的要数金城战役中,54军牺牲了很多位连长和指战员,但是坚守的阵地却一直都没有失守。

15天的金城战役一共歼灭了敌人7.8万人,极大地促成了抗美援朝停战协议的签订。

三、晚年生活

和平时期,他依次担任了新疆军区副司令员兼生产建设兵团司令员、广州军区司令员、南京军区司令员等职务。

1955年,他被授予少将军衔,之后还担任了第四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中国共产党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代表、中国共产党第九届、第十届中央委员等。

晚年的丁盛将军先被安置在南昌市老干局的一个干休所,这个地方的条件比较普通,他也很少和子女们来往,因此有时心情郁闷、较为孤独。

他晚年身体的整体状况并不怎么好,尤其是1984年9月18日的一次,他在去医院看病途中,心脏病发作,重重地摔倒在地上。

在经济状况方面也较为困难,他每个月靠150元的退休工资艰难度日,过着粗茶淡饭、破宅漏屋的生活。

直到1993年8月2日,总政治部、总后勤部体察他的情况,联合向南京军区发出通知,将丁盛的生活补助费每月增加50元,享受与当地退休干部相同的生活补贴和与当地城镇居民相同的价格补贴,医疗待遇也由军队按正师职干部安排。

丁盛将军晚年常说,他生活中有三靠:一靠妻子儿女,二靠组织,三靠老战友。

平时,他的战友给他寄钱,一百也有,五百也有,一千也有,丁盛让他们不要寄,他们说这是自己的心意。

后来,他被安排到了南京,并最终在1995年被广州军区按照师级离休待遇接回,住在军区司令部干休所,之后生活有了明显的改善。

他在广州军区司令部干休所安家后,结束了长期漂泊的生活。

丁盛将军在闲居时喜欢四处游览,由于他早年曾领导过54军和45军,这些部队在全国各地都有转业干部和退休干部。

因此,无论他走到哪里,都有许多人前来拜访,这些拜访者中包括了他过去的部下和战友。

1999年9月25日,丁盛将军病情急剧恶化,广州方面将钟南山院士在内的广州几位著名专家请来会诊,最终仍然没有挽救他的生命,最终他在广州逝世,享年86岁,结束了他英雄般的一生。

在丁盛将军的追悼会上,出现了不太顺利的一幕。因为老将军身份过于敏感,在告别仪式上,在老人名字面前不能用“同志”二字,甚至连“老红军”都不能用。

最后老人子女在丁盛名字后面加了“老人”二字才顺利送了丁盛老将军最后一程。

信息来源:

[1]他战功可媲美上将,开国却只被授予了少将,只因性格有一重大缺陷. 搜狐网

[2]铁血战将丁盛的传奇人生. 红色文化网

[3]中华人民共和国开国少将 丁盛.抗日战争纪念网

0 阅读: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