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书法名家:王家琰(三)

八公山人看文化 2024-03-19 20:48:42

2024年春节前夕,王家琰先生在家乡寿县南门他题写的春联前留影

编者按:本文是为《安徽书法艺术掇英丛书 · 人物卷》文稿,因原文很长,特分期连载。这里刊出的是原文第三部分,以飨读者。我们相信,王家琰先生的艺术成长之路,会给大家以有益的启迪。

35岁的怀素,正是由于“担笈杖锡,西游上国”,得见“遗编绝简”,结交当世名公,从而眼界大开

王世国/文

三、眼界大开,见识大增

凡是大艺术家都需要胸藏风云,有浩然之气,必须有超过常人的见识,正所谓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唐代,已经“江岭之间其名大著”的35岁的怀素,正是由于“担笈杖锡,西游上国”,得见“遗编绝简”,结交当世名公④,从而眼界大开,草书艺术境界大增,成为一代草书大家。同样,已经成为安徽书坛新星的35岁的王家琰亦是如此。

安徽省博物馆(旧址)

此前的王家琰凭借家教和天赋,勤习“二王”、颜柳、董赵等古代名家书帖,自学成才。但是,要真正成为书法大家,仅仅如此还远远不够。他并没有被名气所累,深知书法需要更上一层楼,否则很有可能是昙花一现。恰恰这时他获得了省博物馆得天独厚的工作条件,此职位是当时许多书画家梦寐以求的。

安徽省博物院

“忽如一夜春风来,万树千树梨花开。”从此,他有大量时间专心自己喜爱的书画艺术。而更加难得的是,博物馆内书画收藏甚为丰富,他可以方便地看到自己从来也没见过的古代大家书画真迹,使他眼界大开。记得他对笔者说:“博物馆中有许多书画收藏,特别是董其昌在画上的那些题跋写得很好,我时常临摹。”⑤

董其昌山水图

不仅如此,与他同事还有书画界的前辈——著名画家徐子鹤和著名书家葛介屏。王家琰与他俩朝夕相处,亦师亦友,经常向他俩学习请教,看他俩挥毫书画,心领神会。这是他人无法方便得到的亲炙面授啊!

著名画家徐子鹤的《黄山松云》

这时还有更好的机会向王家琰走来。那时,省博物馆要征集文物,王家琰负责经常北上南下,联系一批全国顶级的书画鉴赏家,与他们书信往来,还上门拜访。上个世纪八十年代,全国开展文物普查时,谢稚柳、启功、杨仁凯、刘九庵、傅熹年等名公巨擘来皖鉴定书画,王家琰因“年轻而卓然有成绩”,成为唯一相伴左右的书法家。

著名书家葛介屏隶书对联

一个多月里,王家琰看着他们评书论画,鉴定文物,也时常从旁提问求教,获益良多。而喜欢有人拜访和聊天的谢稚柳,因为王家琰常在合肥稻香楼宾馆里陪聊,俩人还因此结下了深厚的友谊。

后来,省博物馆决定在日本举办“安徽文房四宝展览”,王家琰承担了筹备这次大展的具体工作,这让他有机会到北京、上海、南京,登门拜访谢稚柳、启功、林散之等老先生,当面请教。特别是在上海期间,王家琰更是成为谢稚柳先生家中的常客,在与谢老饮茶聊天之中,自然得到真传。

谢稚柳手札

试想一下,在那个连书画资料的印刷品都十分匮乏、名碑名帖更是难得一见的年代,王家琰却能够经常看到和临摹古代名家真迹,又有机会陪侍当代名公左右,听其谈书论画,这是多么幸运啊!王家琰青年时期就能享有得天独厚的书画学习条件,并且有这样的见识和交游经历,使他学富品高,胸罗万有。仅此一点,他就已经超过了同时期的许多书法家,这也构成了他一生书画成就的坚实基础。

1989年,王家琰先生为笔者拙著《中国历代书法家评述》题签

注释:

④ 见王世国《中国历代书法评述》,广东教育出版社2008年第2版,第137页

⑤王世国《当代书法评鉴》,岭南美术出版社2020版,第155页

————————————————————————————————————

王家琰

中国书法家协会成立后首批会员,安徽省书法家协会顾问、发起人之一;安徽省青年书法家协会原常务副主席;安徽省政协第六、七、八、九届常委。

1976年,行书《鲁迅·赠日本歌人》入选国家文化部和对外文委首次在日本举办的“现代中国书道展”。

1980年以后,作品屡获大奖:草书《孙过庭书谱》获“王安石杯”国际书法大奖赛金奖;行书获《人民日报》举办的全国书法大赛金奖,并作为示范作品刊登,后又在央视新闻节目中介绍。在“纪念郑和下西洋六百年全国诗联书画大展赛”中,其国画《中流砥柱》入展并获优秀奖,其国画《雄鹰图》获安徽省“希望工程爱心金奖”,其书法对联《清风•白露》在首届“翰墨养生”全国书画邀请展中荣获金奖。

1997年,应中国艺术研究院邀请,赴北京参加中国书画家与首都新闻界团拜会,行书对联在会上获精品奖。同年12月,应日本日中协会会长端木康夫邀请,赴日举办个人书画展。

2001年为庆祝澳门回归两周年,应澳门书法家协会主席连家生邀请赴澳门举办书画展。昆明世博园“徽园”、朱德纪念馆“云海”,九华山、普陀山佛教圣地皆有王家琰先生墨宝。

举报

0 阅读:0

八公山人看文化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