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回村写礼簿,字体“幼态”被吐槽:不如80岁老人想笑忍住了

清风挽明月 2024-08-16 18:25:06

最近有个大学生回老家,结果摊上个大活儿,就任“礼部尚书”,就是写礼簿。没做过的感觉很简单,实则不然,这不,这个为大学生就被父母吐槽,“你这写的还不如你80岁的外公。”本来有点想笑,可还是忍住了,因为自己也是这种类型。

说起有点自豪,第一次任职“礼部尚书”还是20年前,那是邻居堂哥给他父亲办60岁生日宴席,那时候还没开始禁止办“无事酒”,农村很多酒席,生日酒、百日宴、搬家酒等等。高中刚刚毕业,就被叫去帮忙收钱,因为不熟悉来客的名字,所以与另外一个人配合,他写名字,我收钱。

回想起那次真还不容易,因为那时候随礼不多,五块、十块是大多数,还会有1块、5毛的零钱。而且50、100面额的也不多,收礼过程就涉及补钱,客人集中时段真的很容易忙中出错,四五百个名字,好在最后对账时没有出差错。

大学毕业后,因为在外地工作了几年,中间有间断。回村后,有邻居办酒席有时也会被任命为“礼部尚书”。我们这个寨子人员比较集中,三个生产队搬迁到周边的,总共有100多户人家,会记账收钱的人很多,所以也不是每次必须固定那几个人,看办酒席的主人家对那些人熟悉、放心。

近七八年来,村里的酒席少了,只有红白喜事才会办酒席,其他“无事酒”已经禁绝,所以当“礼部尚书”的机会也不多,一年有一两次而已。以前都是收钱的角色,从前年开始变成了记账的会计。

之所以不敢笑这位大学生,因为自己写字的水平也很不好,只能说写出来人家认识,水平是真没有。推托好几次,感觉还是收钱要安逸一些,但始终推托不掉,只有硬着头皮上了。不过,总体看,走过很多地方,看见过很多写礼金薄的人,自我评价“不算差,也不算好,勉强应付”。还是读书时没有练字,毕业后基本以电脑为主。

实际上,“礼部尚书”看似很有“脸面”,其实并不是轻松活。第一是时间长,农村帮忙端盘上菜的还没开始,礼金薄已经摆好了,他们结束了,收礼还没结束,基本是一整天;第二是责任重大,以前要补零钱怕出错,现在动辄几万十几万也怕出错。曾经有次就出糗了,多出来1000元,硬是没有找到差错在哪里。干了十几次“礼部尚书”,第一次出纰漏,心里很不爽。

农民办席收礼金、记账是个仔细活,两人搭配好了会轻松很多。不过,能叫去礼金桌任职也是一种信任和认可,大学生回村参与这些事也挺好,起码有同乡之情在,大家觉得呢?图一乐,只要不是原则问题,些许差错问题不大。



0 阅读:1

清风挽明月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