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在台海进行的大规模军演已经结束,人们本来以为台湾会老实一阵子,结果让人没想到的是,演习刚结束,大批的美军侦察机就赶到了这片区域,就连台军也是蠢蠢欲动,这是准备对我们动手了?
其实这或许与前几天大陆的无人机坠海有莫大的关联,5月22日中国海事局通报一架长海洋环境和地磁测量无人机,在当日发生坠海事件,莫不是要赶在我们前边抢夺残骸?

解放军23日到24日成功完成台海演习,当解放军战舰、军机在台海附近集结时,台当局一直以为美国会回应,结果遭到挫败,美国非但不敢轻举妄动,甚至连口头支援都没有。
解放军这次的军事演习,从一开就充分体现出了我们军队的迅速机动能力,在紧急情况下,在后勤保障上,也表现出了世界级的水准。

但是,自从解放军完成军事演习以后,美国的侦察机、无人侦察机,又在台海以南频频出没,究竟想要做什么?
这可能与此前解放军在演习前,那架无人机坠毁有关,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海事局发布消息,当天一架4米左右的无人机在海上坠落。
信息来源:中华人民共和国海事局 2024年5月22日——南海,海洋环境和地磁测量无人机坠海——粤航警78/24

根据官方发布的消息,这架无人机坠落大海,与中国人民解放军的“利剑-2024 A”演习没有任何关系。
这架无人机在台岛以南与菲律宾间的巴士海峡坠落,中国海事局对过往船只进行了精确的定位,并提醒过往船只小心无人驾驶飞机的残骸,以免影响正常航行。

但谁也没想到,就在这件事发生之后,美国空军突然变得异常活跃起来,根据卫星的追踪,他们看到了一架RC-135V电子侦察机和一架KC-135加油机,正在那架无人机坠毁的地方盘旋,很有可能是为了抢夺中国人的残骸。

美国的RC-135V型电子侦察机,自带卫星追踪装置,一旦发现了目标,就可以进行追踪,所以美国军方也不是不能这么做。

另外他们还派出了一架RC-135V的电子侦察机,以及一辆KC-135加油机,可以让飞机的飞行时间增加10个小时,这意味着美国方面已经做好了充分的准备。
毕竟这次坠毁事件发生在解放军的军事演习之前,美国政府很有可能会怀疑,这是中国的军用无人机,一旦找到残骸,他们会不择手段地把这架无人机完好无损地运回来,然后再对中国的先进无人机进行研究和破解。

很多人都认为,美国军方之所以发动这次大规模的搜捕,就是想抢先一步发现这架无人机的残骸,然后对它进行研究和解密。
但现在看来,这种推测似乎并不太现实,一来无人机坠毁的时间,要比解放军在台海进行军演还要早。

海事处的声明于5月20日公布,而人民解放军直到5月23日才开始采取军事行动,换言之在坠毁发生的时候,人民解放军尚未在台湾海峡进行任何军演。
其次若坠毁的无人机真的值得美国人如此执着,我们肯定会先封锁现场,然后全力搜索,而不是由中国海事部门发布准确的位置,以及说明无人机的民用身份。

所以就算被美国人找到了,它的技术也不会太过先进,毕竟它只是一种普通的侦察无人机,上面安装的都是一些普通的科学设备。
美国花费这么大的力气,动用了这么多的精英部队,可不仅仅是为了救出一架坠毁在海里的民用无人机。

还有一个更为令人信服的猜测,那就是美国军方对这件事的重视程度,很可能就是要以这次空难为借口,派出大量的侦察飞机,在台海附近进行一场电子对抗实战演练。
目前美国在印太地区的主要战略目标之一,就是提高对中国电子战态势的感知与干扰能力,而此次空难,无疑给了美国进行电子战演练的机会。

RC-135V电子侦察机对中国电子阵地进行了信号采集与分析,检验了敌方电子战态势,而MQ-4C,可以360度全方位监控海上目标,可以有效地控制中国海岸的电子设备,对美国而言,这是一场针对中国电子战系统的演习。
与此同时,装备了KC-135加油机的KC-135,让他们可以在该地区停留很久,并对中国海岸的电子系统进行持续的侦查、监测和干扰。

中国完全有能力在中国海岸建立起一套临时的电子对抗系统,而在这场军事演习中,各种电子武器的使用也将变得更加重要。
中国对这一点视而不见,极有可能是故意的,目的就是为了观察美军的动向,了解美军的电子战争能力。

从这一点可以看出,美国军方对这架无人机的关注程度,并不是单纯的想要收集残骸那么简单,很有可能是在利用这一机会,对中国的电子战系统进行一次全面的侦查,以应对未来可能发生的冲突。
毕竟在未来的战争中,电子战的重要性自不必多说,台海的情势一转而为军事对峙,就必须先在电磁领域角力,切断对方的感应系统,才能为后续的实际设备运作争取先机。

最近几年,解放军军事演练中,提到最多的话就是“面对复杂电磁环境该怎么做”,众所周知,电子对抗在现代战争中的重要作用,为何我们在这一至关重要的领域取得如此之快的进展呢?
因为我们拥有最优秀的对手,电子对抗就是你用一米的雷达波攻击我,然后用它来确定我的方位,还有我的身高体重,不过你的雷达波太简单了,我用一条线都能测出来。

接着我用同样的雷达波回你,你会目瞪口呆,接收机里全是白色的信号,那就是电子干扰。
人类在探索这个世界的过程中,一直都在研究电磁波,任何一种电磁波,都是由波长、频率、幅度和相位组成的。

所以你怎么可能不受我的影响?你冥思苦想,想出了一个很好的主意,发出一种不停变换的雷达波,
从一米开始,一直到0.9米,再到0.8,再到0.7,你自信满满地认为我没有办法了,当时我要做的就是研究出符合这种规则的连续波,这就是连续波雷达。

不过这种情况并没有持续太久,在我坚持不懈的努力下,我成功地破译了你的雷达信号,并用同样的方式向你发出了同样的信号。
所以你又想到了一种办法,那就是每隔一段时间,就会有一道长达数公里的超高频段的脉冲,这种脉冲雷达只要盯紧了,就可以无视我的干扰,这就是脉冲雷达。

高频和脉动是雷达的指纹,这是国家的秘密武器,如今的雷达非常复杂,即使是同样的型号,它的电磁波也会有很大的不同,这也是电磁干扰的关键。
如果我不想让你插手,你非要插手的话,我就会调制出更诡异的信号,让你看不懂,这也是火控雷达不可以轻易启动的原因。

如果你辛辛苦苦弄到了一个有用的脉冲信号,万一被人发现,对方也会把它换成同样的信号,到时候整个系统都会报废。
按照雷达波的原理,米波雷达的波长越长,照射的范围就越大,但准确度就会降低,这也是为什么大部分的预警雷达都是用来探测远处的目标的,至于准确度,那就不重要了,就算瞄准了,也没有任何武器能射到这么远。

唯独反导系统,必须要在数千公里之外才能进行精确定位,这是一种非常独特的X波段雷达,一般波长为厘米级的火控雷达,其精确性能达到对目标的锁定,并能引导导弹实施打击。
还有一种是毫米级,它的精确度甚至超过了火控雷达,主要用来引导导弹的飞行,而在更低的层次,则是微米,甚至是纳米,但这些都不在雷达的范围内,而是被归类为红外线和可见光线。

在和平时期,雷达的竞争从来都不是单纯的竞争,而是通过各种渠道收集到的真实信息,在正常情况下,这是他们谈判的筹码,也是开战前的致胜之道。
当初韩国搞了萨德,我们怎么会那么激动,以为那区区的导弹就能解决问题吗,最重要的是,它能采集到火箭的飞行轨迹,分离点,弹头反射特性等数据。

但现在,随着越来越多的大型相控阵雷达出现在了我们的视野中,萨德应该已经被我们看穿了,无论它怎么改变信号,都逃不出我们的眼睛。
从新中国建立到现在,我们从来没有停止过电子对抗,有的时候美国人打,有的时候日韩人用美国的设备,有这么一个高水平的陪练,我们不进步就奇怪了。

美军这一举动,已经将未来台海对峙中最重要的一场电子战争,提前做好了准备,可以说一架小小的无人机坠毁,背后就是一场巨大的阴谋,我们必须时刻保持警惕,不能因为一时的疏忽,而导致灾难性的后果。

小马哥
我们应该可以远程毁灭吧[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