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有没有这样的经历:兴致勃勃地买了生菜或甘蓝的种子,一股脑儿地撒进地里,结果出苗率低得可怜,好不容易长出来几棵,还瘦瘦弱弱的,最后能吃到嘴里的,寥寥无几?
是不是觉得特别丧气,怀疑自己是不是根本不适合种菜?
别急着灰心!
其实啊,种生菜、甘蓝,真不是随便撒把种子就能完事的。
很多老农都有个习惯,那就是先育苗,再移栽。
这可不是什么故弄玄虚,而是提高产量、保证品质的关键一步。
今天,就跟大家聊聊这其中的门道,保你种地不走弯路!
菜苗好不好,全看这一招!
你可能会问,为啥非得育苗呢?
直接把种子撒地里,省事儿又省力,难道不行吗?
当然不行!
原因有几个。
生菜、甘蓝的种子都比较小,就算人工筛选过,品质也难免参差不齐。
有些种子先天不足,出苗慢,长势弱;有些种子则比较强壮。
直接播种,就会出现苗儿长得不齐的情况。
强壮的苗会抢占养分和阳光,弱小的苗就更难长大,最后的结果就是,地里一片高矮不齐,产量自然上不去。
种子太小,直播的时候很难撒均匀。
很容易出现一片地里种子扎堆,另一片地里却空空如也的情况。
苗儿长出来之后,密的地方挤得透不过气,稀的地方又浪费土地。
后期即便进行疏苗补苗,也费时费力,增加了成本。
再者,直播的生菜、甘蓝,苗间距往往过密。
互相遮挡,争夺养分,生长不良。
这样不仅不能提高产量,反而会降低产量,得不偿失。
而育苗,就能很好地解决这些问题。
通过育苗,我们可以选择在温室或者肥沃的地块中,甚至可以使用育苗钵,每个钵里只留一棵壮苗。
这样一来,苗儿生长空间充足,养分充足,长得自然就壮实。
等移栽的时候,我们就可以挑选出棵大、茎秆粗壮、叶子翠绿的优质幼苗,保证了移栽后的成活率和生长势头。
而且,育苗钵育苗还有一个好处,那就是可以控制苗间距。
甘蓝的苗间距一定要给足,这样才能保证它们有足够的生长空间。
虽然苗儿看起来比较稀疏,但棵大、虫害少,产品产量和质量自然就高了。
育苗有门道,省事又高效!
那么,生菜、甘蓝该怎么育苗呢?
主要有两种方式:地块育苗和育苗钵育苗。
地块育苗比较简单,直接把种子撒在地里就行了。
但移栽的时候比较麻烦,需要先挖出来,然后再移栽。
挖的过程中,很容易伤到根系,影响幼苗的生长。
育苗钵育苗则相对复杂一些,需要一个一个育苗钵放入种子。
等幼苗长出来之后,还需要花时间把每个育苗钵中的弱苗剔除,留下最壮的一棵。
不过,育苗钵育苗在移栽的时候特别方便,直接从育苗钵中把幼苗连泥一起取出,按照一定的间距把幼苗播种下去即可。
育苗钵育苗还有一个优点,那就是醒苗快。
基本上是当天移栽当天醒苗,不带延迟的。
因为移栽的时候,是连泥一起移栽的,没有伤及根系,不影响生长,幼苗只需要花小半天适应新环境即可。
具体操作其实很简单。
准备一些营养土。
如果没有营养土,可以用完全发酵的农家肥加上少量泥土制作。
然后在育苗钵中装入一半钵的营养土,耐心放入2、3颗生菜、甘蓝种子,盖上泥土,稍微淋水湿透即可。
大概几天时间,幼苗就会长出来。
长齐全之后,需要使用喷雾壶定期喷水,同时坚持每隔5天到7天淋一些液体肥,幼苗就可以长得非常快。
小心!
育苗也有“雷区”?
育苗看似简单,但也有一些需要注意的地方。
要注意防虫、防病害。
可以在拱棚内育苗,育苗期间,需要时常掀开拱棚的塑料膜,让幼苗能够经常接触到外界环境。
而且不可以遮挡光照,让自然光大半个白天都可以照射到,避免高脚苗。
当在育苗钵里面育苗,一定要舍得拔掉一个育苗钵里面的弱苗。
否则当幼苗的根系互相纠缠在一起,后续移栽的时候分开,就会弄伤幼苗的根系,影响幼苗醒苗,甚至会导致幼苗死苗。
移栽前,再多做一步!
还有一点非常重要,那就是在准备移栽的前几天,需要把幼苗放在露天的地方进行练苗。
为什么要练苗呢?
因为育苗期间,幼苗一直生活在相对稳定的环境中。
突然移栽到露天环境中,温湿度、光照强度都会发生变化。
幼苗如果不能适应这些变化,就很容易出现生长停滞甚至死亡的情况。
通过练苗,可以让幼苗逐渐适应外界环境,提高移栽后的成活率。
练苗的方法很简单,只需要每天逐渐延长幼苗暴露在露天环境中的时间即可。
第一天可以只放在外面几个小时,第二天再延长一些,直到幼苗完全适应外界环境。
总而言之,生菜、甘蓝的种植,先育苗再移栽,绝对是提高产量和品质的关键。
特别是甘蓝,更需要先育苗再移栽。
我想说的是,种菜其实就像养孩子,需要耐心和细心。
只有用心呵护,才能收获丰硕的果实。
别怕麻烦,多花点心思在育苗上,你会发现,种出来的生菜、甘蓝,比超市里买的更香甜,更有成就感!
其实,种菜的乐趣,不仅仅在于收获,更在于这个过程。
看着小小的种子,在你的精心照料下,慢慢发芽、长大、结果,那种成就感是无法用语言形容的。
种菜,种的不仅仅是蔬菜,更是希望和快乐。
所以,不妨放下手机,走进田园,感受一下泥土的芬芳,体验一下种植的乐趣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