种黄瓜,为何有人打去黄瓜笼头?也有人保留笼头?打与不打咋选择

看理聊综合 2025-01-25 15:50:36

黄瓜做为日常生活中经常被拿来当做配菜使用的一种菜,营养丰富,做法简单,受到了广泛的喜爱。

黄瓜种植的技术也慢慢的被发展了起来,但是在种植黄瓜的过程难免会遇到打笼头和不打笼头的问题。

打笼头又称为“打顶”,它是黄瓜生长过程中的一种管理技术,起源于我国浙江省的慈溪一带,是当地农民在长期的种植中总结出来的经验。

这项技术通过对黄瓜茎端的处理,可以提高黄瓜的品质和产量。

打笼头是什么意思?

黄瓜这一植物在成长过程中有一个非常显著的特征,就是它的茎秆是中空的,这与其他植物是有着极大的不同的。

除了这一点,还有就是它的节间生长是十分规则的。

在自然界中,植物一般都是根据环境中的因素进行成长,从而适应这个环境。

黄瓜之所以有着这样与众不同的特征,就是由于它适应的是选择性的生存环境。

这种选择性环境主要体现在生长空间上。

黄瓜由于要用藤蔓来攀爬才能进行正常生长,所以它一般都会将自己当做较矮小植物,需要依附在其他植物身上进行阳光的捕捉。

而其他植物则将自己当做遮蔽空间中的植物,通过更高的身高阻挡其他植物需要生长的阳光,所以黄瓜就只能选择其他植物,在空隙中进行阳光捕捉。

这就是黄瓜能适应空隙生长环境更加重要的一步。

但是对于农田中的人工种植,就不同于草原森林中的自然选择环境了,在人工种植的田地中,由于没有其他植物的竞争,所以没有了阳光争夺战。

黄瓜就会毫无节制的进行生长,因此也会毫无节制的消耗力气,就很容易出现徒长的问题。

这时黄瓜就不能产生果实,就只能长出许多藤蔓,所以就算是有好几个黄瓜,也只能有一两个能够成熟。

所以为了打破这种自然选择环境带来的不好的影响,就需要人为的进行调整。

而这也就是打笼头存在的原因。

打顶可以通过去掉顶端的幼嫩部分,使植物体内产生的生长素急速增加后转移至侧枝上,从而使侧枝得到更好的发育。

同时,顶端的幼嫩部分去除后,可以打破植物体内的顶端优势,使养分转移至果实和侧枝,有利于更多果实能够更好的结果,也使侧枝能结出更多果实。

由此可见,打笼头可以解决徒长问题,让黄瓜结出更多优质的果实。

打笼头好处如此多,那在种植黄瓜时又为何却能发现有的人并不会选择打笼头呢?

由此我们就要考虑品种的问题了,不同品种之间对笼头管理是有着很大的差别的,一些品种能够接受打顶,而一些品种则不能。

所以我们应该根据不同品种来进行选择。

什么时候打顶?

打顶时间肯定是特别的重要,每个品种都有适合自己的打顶时间,只要选对了时间,我们才能有更大的可能性获得成功。

这里面就要考虑品种的问题了,当下市场上比较流行的一些大果型主蔓结果性品种一般是不需要打顶的,这种品种如果随意更改都会导致果实数量和质量都受到影响。

但是对于中熟性和晚熟性品种来说,如果不打顶那么极有可能会出现徒长现象出现,所以这些品种需要按照一定的方法打顶。

这些品种主要通过控制打顶时间来进行不同管理效果,也就是说不同打顶时间期间,会产生不一样的管理效果,主要可以表现为侧枝数量和开花情况。

通过观察发现,这些品种一般在主蔓开花结果之后,花序向下滑落,然后剪去2-3朵花,这样促使侧枝能够及时萌发。

通过这样的方式打顶可以减少由于打顶过早造成的养分流失过多,同时也可以避免因为侧枝没来得及生长就打顶造成的封顶现象。

其实早熟型品种对打顶也有一定的要求,但是相对较为宽松一些,它一般是在经过了两片完全叶片后,再进行第二次打顶,这时候叶腋部分会出现分枝,这样就让分枝能够及时萌发。

通过这样的一般方式来选择是否需要打顶,其实已经非常有效率了,但是随着科技的发展,我们现在也有一些其他方法来进行管理。

怎样选择打顶?

已经介绍了这么多,有人在好奇现代科技难道不能辅助我们选择吗?

其实是可以的,现代科技发展了许多先进工具,我们可以通过使用这些工具来搜集到大量数据,然后分析出最佳打顶时机和打顶数量。

还有一些新技术就是利用植物传感器来获取实时数据,通过这些数据我们可以大致了解到植物需要什么,这样就能帮助我们做出更正确的判断,不仅节约了时间,也提高了效率。

同样,我国农业科学院也为我们带来了帮助,他们通过多年不断探索和实验研究建立了一套系统的数据表,通过这套数据表,我们就能更方便快捷地选择最佳时机。

这让我们农业生产过程变得更加科学和有效,并且减少了很多不必要的尝试。

实际上这些设备从更大的程度上来说,不只是单纯用于某个品种,甚至可以广泛用于更大范围内,有些设备专门用于监测土壤湿度等状况,对不同作物都有一定适用性,简直就成为了“农民朋友”的好帮手。

但是值得注意的是,这些措施只是增加了我们的成功率,并不是百分之百保证成功,因为实际生产受到很多环境因素影响,如气候变化、病虫害等,而这些始终无法被预测,所以我们应该明白这些限制,并灵活应对。

在各个地方,不同地方还有不同人的具体做法,在实际应用中,他们根据当地气候条件、土壤特点等因素利用自己的经验和知识调整管理措施,从而得到最适合本地生产条件的方法,这也是一种灵活应对的方法。

综合以上因素,我们实际上保证不只是一方面,而是多个方面相结合,通过解决已知问题,同时尝试探索未知领域,为今后的发展增添新的可能性。

0 阅读:1
看理聊综合

看理聊综合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