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青春之火“炼”一方好砚——记绛州澄泥砚第三代传承人蔺霄麟

消费日报 2024-08-30 13:38:32

工匠简介

蔺霄麟, 1990年生,助理工艺美术师,国家级非遗澄泥砚制作技艺市级代表性传承人,中国文房四宝行业“青年之星”,中国文房四宝协会会员,山西省工艺美术协会会员,山西省工艺美术行业优秀从业人员,运城市欧美留学会副会长,运城市民间文艺家协会副会长,运城市民间文艺家协会澄泥砚专业委员会副主任,新绛县工商联商会副会长,山西省新绛县绛州澄泥砚研制所设计总监。

蔺霄麟毕业于韩国首尔国民大学陶瓷工业专业,选修玻璃工业、金属工艺。代表作品有“福禄双全砚”“祥云系列砚”“云水系列砚”“新意系列砚”等。自2020年以来,蔺霄麟为助力绛州澄泥砚这一优秀传统非遗技艺的发展与传播,带领创新团队开始在抖音、淘宝等平台开启直播,探索传统非遗产品营销新模式,经过几年的努力,直播的各项数据排名在全国砚台行业中均名列前茅。

《日月同辉砚》获颁“世界杰出手工艺品徽章”

日前,由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与世界手工艺理事会开展的“2024世界手工艺理事会杰出手工艺品徽章认证”评审结果揭晓,由山西省新绛县绛州澄泥砚研制所蔺霄麟设计、张迎利制作的绛州澄泥砚——《日月同辉砚》,获颁“世界杰出手工艺品徽章”,这是本次评审中山西省唯一的获奖作品。

“‘世界杰出手工艺品徽章’是世界手工艺行业的最高荣誉。绛州澄泥砚是‘山西三宝’之一,与广东端砚、安徽歙砚、甘肃洮砚并称中国四大名砚。其制作工艺历史悠久,始于秦汉,兴于唐宋,至明代技艺达到炉火纯青的境界。自中唐起,历代皆为贡品。”蔺霄麟在接受记者采访时介绍,此次获得“世界杰出手工艺品徽章”的《日月同辉砚》,造型别致,砚质细润。其整体呈圆形,中心砚堂圆润,砚岗微凸如浩日东升,上部墨池呈弧形凹陷,又似一轮弯月,砚堂周边浮雕浪涛翻滚,极为生动传神,如日月交辉,浑然天成,寓意吉祥。这件作品构思巧妙,雕工精湛,繁简有序,别有风韵。

谈及《日月同辉砚》的设计灵感,蔺霄麟对记者说:“一次我在去往西安的动车上看向窗外,当时夕阳投射在窗户上,倒影和落日随着动车的开动平行向前。我突然发现,两个本该不会相遇的物体,在外部环境的影响下,竟然完美的结合在了一起。我当时就想到了昼夜交替的太阳和月亮,空心圆包围着半个月亮的砚台图案出现在我的脑海中,我立即拿起背包里的笔记本开始做记录——日月共生,未曾谋面,也终会相见。”

勇挑重担

“90后”扛起“创新旗”

蔺霄麟出生于澄泥砚世家,蔺霄麟的祖父蔺永茂和父亲蔺涛都是国家级非遗澄泥砚技艺代表性传承人、中国文房四宝制砚艺术大师、山西省工艺美术大师。从小家庭环境对于他的艺术熏陶,使他非常热爱这门古老的非遗技艺。2011年,蔺霄麟前往韩国学习陶瓷工艺,并选修了玻璃工业、金属工艺等课程。2019年归国后,他选择留在家乡,在保留原有澄泥砚的精神内核与精湛技艺的前提下,为这门中华优秀的传统技艺不断注入新的时代内涵。

蔺霄麟说:“我虽然从小耳濡目染澄泥砚技艺,但是家里的长辈却没有刻意要求我必须去传承这门技艺。在我留学归来后,与父辈的多次沟通中,逐渐产生了传承、保护和发展澄泥砚这项技艺的想法。”对于肩负澄泥砚复兴的事业,蔺霄麟表现得非常自信也十分坚定。他认为,作为第三代传承人,让澄泥砚技艺不断发扬光大是自己义不容辞的责任。

制作一方绛州澄泥砚,需要经过选泥、采泥、澄清、过滤、陈腐、做坯、阴干、雕刻、打磨、烧制、精修……十余道主要工序,一块泥巴成为一方美砚需要耗时近1年,其中选取原料和烧制两道工序最为关键,为此,身为第三代传承人的蔺霄麟把整套流程都学习了一遍。他对记者说:“只有亲自参与每一个细枝末节的工艺流程,才能真正了解到哪个环节出现了问题,哪个环节需要合理优化,从而进行科学和系统的工艺改进。相比烧制陶瓷,烧制砚台过程中的未知性更大,而我就是喜欢这种不断探索未知的过程。”

为了让澄泥砚的颜色更丰富,蔺霄麟打破传统工艺,采用调整窑内温度及氛围的方式,让原本只有3种颜色的澄泥砚增加到8种颜色。父辈们数十年来只烧成了三四方的豆沙色澄泥砚,经过蔺霄麟的不断调整,一次出窑就烧成了三十多方,这样的成绩令所有的师傅及前辈惊喜万分,开窑现场的所有人都感受到了一种前所未有的成就感。

“一次不行就多尝试几次,虽然周期长,但我不怕从头再来。日复一日地重复劳动,有时我也会觉得枯燥和无奈,但我从没想过放弃,因为我深知,我的祖父和父亲就是这么熬过来的,他们在无数个夜以继日的创作与实践中,用汗水和血泪堆起了澄泥砚艺术的‘高山’,而我要做的是让这座‘山’上,繁花似锦、游人如织。”蔺霄麟对记者说:“我现在所遇到的困难,与我父辈们的创业经历相比,简直是微不足道。我是幸运的,澄泥砚经过祖父和父亲两代人的苦心经营一路走到现在。作为绛州澄泥砚的第三代传人,我自幼从祖父和父亲身上学到了很多优秀品质。多年来,我在不断总结自我的过程中告诫自己要藏锋、隐智、戒欲、省身、求实、慎言、节情、向善。如今,我要站在他们的肩膀上进行再创造、再创新,让古老的绛州澄泥砚更符合当代人的审美和需求。”

镶嵌宝石作为点缀的《滴水沧海砚》

开创澄泥砚施釉新工艺的《才子砚》

据介绍,在澄泥砚的制作过程中,烧制是核心技术。每一块土坯能否实现“华丽转身”,最终的答案就是出窑看成品。每一块烧制好的砚台要在窑内逐渐冷却,等待半个月的自然降温后,工匠才能抱着“拆盲盒”的心情去入窑“取宝”。

每当出窑之时,蔺霄麟会亲手把砖头砌成的封口一一敲开。每到这个环节,他总会深吸一口气,一跃而上,一头钻进窑中。尽管此时窑内上千摄氏度的高温已经逐渐退去,但余温平均为80摄氏度,最高甚至可达160摄氏度。为了保护皮肤,蔺霄麟在进窑前都要全副武装,戴帽子、戴手套、穿长衣长裤,然而,窑内的温度加之繁重的体力劳动,总会让这位已过而立之年的“90后”汗流浃背,身体因高温而产生的头晕、呕吐现象时有发生。

“太热了,根本无法规律呼吸!窑内的温度已经超出了人体承受的极限,随着一个个澄泥砚的不断递出,汗水早已经湿透全身。但此时,我更关心的是手中传递的每方砚台能否成功脱胎换骨。因为,每窑澄泥砚的成品率只有30%。”蔺霄麟说,“记得小时候每当我看到父亲回家后表情严肃,情绪低落,我就知道肯定是新烧制的砚台成品率不高。在我的眼中,父亲就是在这一次次失败和精进中不断成长和进步,他持之以恒的‘守艺精神’,也深深地影响了我。我深知,一名合格的传承人,要对制作澄泥砚的每个环节都要抱有敬畏之心,只有精益求精的努力付出,才能提高成品率。”

多年来,蔺霄麟凭着这种韧劲,在澄泥砚的复兴之路上不断精益求精。2020年,他设计的《云水系列砚》荣获山西省首届工艺美术产业博览会金奖;2021年,《滴水藏海砚》荣获金凤凰创新产品设计大赛铜奖;2023年,《澄泥砚·滴水藏海砚》在新疆文化旅游产业交易博览会上荣获特等奖。

持续创新

“老非遗”拥抱“新青年”

在蔺霄麟看来,传统的澄泥砚产量少、价格高,多用来收藏。想让这门艺术走进大众生活,必须设计出更符合当代人审美需求的新品类。他认为,在保留澄泥砚传统内核的同时,应该融入更多时代的元素,传统非遗技艺只有不断赋予当代审美内涵,才能真正重回百姓生活。

蔺霄麟说:“为了将传统和当下潮流结合,让一方澄泥砚展现出简繁相融的设计风格,我开始了多方面的创新尝试。地上文物看山西,山西丰富的文物古迹和非遗项目,为我提供了丰富的创作灵感。澄泥砚作为具有浓郁地方特色的非遗产品,其设计中也一定要体现出地方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在创新设计的过程中,需要设计师将自身技艺与具有地方特色艺术素材进行充分融合。每当设计出现瓶颈的时候,我就会带着笔记本,背着相机,一个人走走看看,在无数次的‘寻梦之旅’中,在无数次和文物古迹的‘对话’中,我寻找到了设计灵感,也找到了不同艺术元素与技法有机融合的方式,呈现出属于自己的创意表达方式。”

完美呈现“入窑一色,出窑万彩”意境之美的《宋荷砚》

将玻璃材质与澄泥砚结合的《碧潭砚》

蔺霄麟为了让更多人了解澄泥砚泥料的选材、雕刻的过程和烧窑成品的不易,他将自己的工作日常拍摄成视频发送到网络上,和伙伴们开设直播,有时会将自己的设计灵感及背后的故事讲述出来。他带领团队持续创新,不断推出有颜值、有卖点的澄泥砚产品及一些周边产品,如摆件、笔搁、印章等文创产品,希望让更多年轻人了解澄泥砚、喜爱澄泥砚。如今,蔺霄麟的团队在线上已经有了固定的客源群体,年龄在20岁至40岁之间,传统的非遗正被赋予当代审美内涵,重回生活。

“在当今这个信息快速传递的互联网时代,闭门造车的传承模式早已落后,虽然酒香不怕巷子深,但是如何让更多的年轻人‘喝’下第一口酒,成为摆在新一代传承人面前的时代命题。通过网络直播和短视频的分享,让这门传统技艺走入更多年轻人视野,吸引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关注、了解澄泥砚。我觉得只有让更多的人去关注传统非遗技艺,才能让古老的艺术真正走进人们的心中,让每一位使用澄泥砚的用户感受到工匠双手的温度。” 蔺霄麟表示,下一步,将计划和高校合作,设计出更多富有青春气息、贴合时代主题的作品,让更多人了解并爱上澄泥砚。

文|记者 贾淘文

0 阅读:3
消费日报

消费日报

立足消费领域,依托轻工行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