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好这八味药食同源中药,做家庭健康守护者

点点健见 2025-03-01 13:12:40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常用到的食材也是药材,就是药食共源的中药,大家可能仅当普通的食品或辅料使用,很少想到用于治疗或调理方面。以下是目前常用的可单味使用的药食同源中药及其应用实例,供大家参考。

一、生姜:味辛,性微温;归肺、脾、胃经。功能与主治:解表散寒、温中止呕、化痰止咳。主治风寒感冒、胃寒呕吐、寒痰咳嗽。

应用实例:

1、风寒感冒初期:生姜切片煮水,加红糖趁热服,以发汗解表。

2、胃寒呕吐:单用生姜榨汁,温水冲服,或配伍半夏增强止呕作用。

辨证要点:适用于寒证或寒湿体质,阴虚内热者忌用。

二、大枣:味甘,性温;归脾、胃、心经。功能与主治:补中益气、养血安神。主治脾虚食少、气血不足、脏躁(更年期综合征)。

应用实例:

1、气血两虚:大枣10枚,配伍龙眼肉、粳米煮粥,用于产后或术后调养。

2、脏躁(心神不宁):单用大枣煮汤,或配伍甘草、小麦(甘麦大枣汤)。

注意事项:湿盛脘腹胀满者慎用。

三、山楂:味酸、甘,性微温;归脾、胃、肝经。功能与主治:消食化积、行气散瘀。主治肉食积滞、瘀血经闭、高脂血症。

应用实例:

1、肉食积滞:单用山楂煎水或研末冲服,可配伍麦芽、神曲。

2、瘀血痛经:山楂配伍红糖煮水,适用于血瘀型痛经。

《本草纲目》记载:山楂“化饮食,消肉积”。

四、山药:味甘,性平;归脾、肺、肾经。功能与主治:补脾养胃、益肺生津、补肾涩精。主治脾虚食少、久泻、肺虚咳喘、消渴等。

应用实例:

1、脾虚泄泻:单用山药研粉煮粥,可配伍白术、茯苓增强健脾止泻之效。

2、消渴(糖尿病):山药配伍黄芪、天花粉煎服,可改善气阴两虚型消渴。

《本草纲目》记载:山药“益肾气,健脾胃,止泄痢,化痰涎,润皮毛”。

五、薏苡仁:味甘、淡,性凉;归脾、胃、肺经。功能与主治:利水渗湿、健脾止泻、清热排脓。主治水肿、脾虚泄泻、肺痈。

应用实例:

1、脾虚湿盛泄泻:薏苡仁炒后研粉煮粥,可配伍山药、白术。

2、湿热痹证(关节肿痛):生薏苡仁配伍赤小豆、防己煎服。

六、枸杞子:味甘,性平;归肝、肾经。功能与主治:滋补肝肾、益精明目。主治肝肾阴虚、目昏不明、消渴。

应用实例:

1、肝肾阴虚:单用枸杞泡水代茶,或配伍菊花、熟地黄。

2、虚劳精亏:枸杞配伍黄精、山药,制成膏方长期调补。

七、龙眼肉:味甘,性温;归心、脾经。功能与主治:补益心脾、养血安神。主治气血不足、心悸失眠、血虚萎黄。

应用实例:

1、心脾两虚失眠:龙眼肉单味嚼服,或配伍酸枣仁、茯苓煎汤。

2、产后血虚:龙眼肉配伍当归、大枣炖汤。

八、火麻仁:味甘,性平;归脾、胃、大肠经。功能与主治:润肠通便。主治肠燥便秘。

应用实例:

老年肠燥便秘:火麻仁研末煮粥,或配伍杏仁、柏子仁。

《伤寒论》记载:麻子仁丸即以火麻仁为主药,治疗“脾约”便秘。

总结:

名称

核心健康作用

适用人群/症状

生姜

驱寒温中

寒湿体质、胃寒呕吐者

大枣

气血双补

贫血、失眠、术后体弱者

山楂

消积化瘀

肉食积滞、高血脂、痛经血瘀者

山药

补虚固本(脾肺肾)

慢性腹泻、糖尿病体虚者

薏苡仁

祛湿健脾

水肿、湿热痹痛、湿疹患者

枸杞子

肝肾同调

眼干目昏、亚健康疲劳者

龙眼肉

养血安神

心慌失眠、产后血虚者

火麻仁

润肠通便

老年便秘、肠燥津亏者

注意事项:

寒热体质:生姜、大枣、龙眼肉性温,阴虚火旺者慎用;薏苡仁性凉,虚寒者需炒用。

虚实辨证:山楂消导力强,空腹慎服;火麻仁润下,腹泻者忌用。

以上内容综合《黄帝内经太素》“药食同源”理论及现代临床应用整理,突出单味药食的核心调理方向,应用实例仅供参考,具体使用需结合个体体质与证候,建议在医师指导下应用。

​

2 阅读:50
点点健见

点点健见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