伪装高手!弹棉花老汉竟是盗墓贼,清东陵157座墓被盗空!

浩歌说 2024-12-24 14:52:05

20世纪60年代,英国黑市流传着一个传说——一只白玉酒杯,历经千里之路,终在地下拍卖会上落入一位伦敦银行家之手。此杯据说是清朝时期的御用国宝——九龙玉杯。然而这件历史遗物在银行家去世后失踪,音信全无。直到一张照片在《太阳报》上曝光,才有人认出这或许正是曾被杨香武盗窃的康熙皇帝御用之物。九龙玉杯从东陵陵墓流落至今,背后究竟隐藏着怎样的秘密?下面小史就带大家一起了解一下。

辛亥革命的爆发终结了中国最后一个封建王朝——清朝,但许多满清遗老遗少依旧对溥仪心怀忠诚。民国政府为安抚这些遗族,特地制定了《保护皇室八条》,其中第四条专门提到保护清东陵,设立专门的护陵机构。然而随着袁世凯的死亡和政局动荡,清东陵的守卫逐渐松懈,盗墓的机会悄然出现。

1928年奉系军阀张作霖撤退至关外,马福田曾是奉军匪首的土匪,见状迅速带着手下流窜至清东陵附近,打算盗取陵墓中的宝藏。正当他准备行动时,国民党北伐军的孙殿英接到任务,派兵剿匪。孙殿英同样出身土匪,他迅速将马福田赶走,却在占据清东陵后,有盗取了乾隆裕陵和慈禧定东陵的财宝。

但王绍义的故事更加离奇。出生于河北黄松峪的他,家境贫寒,年轻时曾因修建清东陵而熟悉地宫结构。因家贫他加入了土匪,最终成为马福田的得力助手。随着马福田被打散,王绍义逃入山林,但他并未放弃盗墓的念头。

1935年秋,王绍义来到河北遵化县常瑞山附近的小村庄里,他声称因战乱流亡至此,谋生无路。村民们并未多加怀疑,他的样子实在不起眼,仿佛一个无害的老人。没多久,王绍义在村里摆了一个弹棉花的小摊,借此为生。看似平凡的生活背后,却隐藏着一个鲜为人知的计划。

王绍义的真正目的并非单纯谋生。事实上他在年轻时曾在清东陵做过工匠,熟知陵墓的布局和地宫的秘密。那时他在陵园内忙碌,眼前的珍贵陪葬品让他垂涎三尺,尤其是那些用黄金和翡翠装饰的宝物。

1937年,抗日战争全面爆发,整个华北陷入战火,王绍义也因此结束了他曾经的土匪生涯。为了躲避战乱,他回到家乡务农,农闲时便四处走访、弹棉花,实则暗中打探清东陵的动向。正是在这段时间里,他通过与村里一些老人、守陵的后代以及当地的无赖勾结,得到了许多关于陵墓的珍贵情报。

经过多次打听,他得知想要进入清东陵的地宫,首先必须克服一大难关——那便是那扇坚不可摧的地宫石门。这些石门由大理石和汉白玉制成,厚重无比,而门后还有一种被称作“自来石”的顶门石,这种石头死死卡在门的凹槽里,非一般人力所能推开。如果没有孙殿英当时军队的支援,外人根本无法打开这道门。

为了应对这一难题,王绍义通过反复思考,最终想出了一个办法:他使用废弃的钢板,亲自制造了一把自制的“拐打钥匙”,专门用来破解这些坚硬的顶门石。他知道,这一切准备工作都需要时间,而他能做的,就是耐心等待那个最佳时机。

1945年8月15日,日本投降,华北的局势发生了急剧变化。日本和伪军撤走,清东陵的管理开始变得松懈。原本负责守卫的日军和伪警察离开后,冀东军区的驻军因内战忙于调动,未能及时接管,而附近的民兵也无心顾及。此时清东陵进入了一个权力真空期,盗墓者嗅到了机会的味道。

王绍义见机不可失,迅速联系了同乡杨芝草,后者是个有些历史的家伙,曾在抗战期间为日本人当过伪警察,做了不少恶行。杨芝草对这些勾当并不陌生,一听说有机会发财,立马跃跃欲试,答应了王绍义的提议。之后王绍义找到了几位地元守陵人,其中包括穆树轩、关会增等人,这些人世世代代生活在陵区,对陵墓的结构非常熟悉。

为了确保盗墓行动顺利进行,王绍义还联系了一些当地的“干部”,如时任分区长的赵国正、区助理赵子新等人,这些人被王绍义用各种手段拉下水,一起参与盗墓。王绍义巧妙地将盗墓行为伪装成了“反抗封建主义”的行动,甚至宣称这是“帮助贫苦百姓度过困苦”的“正义之举”,从而获得了更多人的支持和参与。

1945年9月23日,杨芝草带着民兵们悄无声息地来到定陵,行动如期开始。王绍义用他那把“万能钥匙”轻松打开大门,紧接着,陵墓建造者的后人带领大家走进了真正的墓室。表面看似简单的步骤,却耗费了他们几天的时间。

当咸丰帝与妃子的棺材终于被打开时,队伍中的人纷纷开始疯狂地装填金银珠宝,几乎不顾亡者的尊严。少数人试图悄悄藏些珍贵物品,但一看到王绍义冷峻的眼神和手中的枪,所有想法立刻打消。

很快,王绍义以同样的方式打开了慈安太后的陵墓,收获了更多宝物。随着盗墓行动的消息泄露,越来越多的村民加入了这个队伍,规模不断扩大。王绍义担心庇护变得不可靠,于是他想到了张尽忠。

张尽忠是十五军分区的敌工部部长,熟悉陵区地形,且势力不小。王绍义认为,拉拢他能为自己提供强有力的支持。当王绍义亲自去见张尽忠时,后者虽然坚守八路军干部的底线,拒绝参与盗墓,但在金钱的诱惑下,张尽忠最终妥协。他不仅允许王绍义继续行窃,还开始提供帮助,甚至亲自参与其中。

每当陵墓大门无法打开时,张尽忠便指挥手下使用炸药破门。打开墓室后,他站在一旁警戒,确保没有人打扰。他的任务是分配赃物,并为王绍义的行动提供后勤保障。

当他们来到同治的陵墓时,王绍义使用“万能钥匙”无法打开大门,张尽忠便毫不犹豫地下令炸开。进入墓室后,王绍义迅速抢夺了同治及皇后的陪葬品,甚至连皇后的衣服都被撕破。张尽忠冷眼旁观,确保一切顺利进行。

不久后,张尽忠又带人炸开康熙的景陵,数不清的珍宝被挖掘出来,甚至连康熙的遗骸也被肆意丢弃。面对满载的赃物,王绍义得意洋洋地说:“这次景陵的宝贝比孙殿英挖的还多!

在这场盗墓行动中,王绍义与张尽忠越来越放肆,陵墓的宝物、遗骸一一遭到践踏。盗掘的规模不断扩大,周围的村民纷纷加入,整个盗墓团伙变得越来越庞大。清东陵,这片曾经神圣的墓地已经成为了他们挥霍财富的地方。

王绍义盗墓团伙的猖狂行径,随着他们在清东陵的成功盗宝,变得越来越肆无忌惮。他们迅速发展成一个有组织的犯罪集团,甚至以“剿除腐败的帝王宝藏”和“帮助贫民渡过难关”为幌子,公开洗劫陵墓。民间更是传出了“盗墓一夜变土豪”的说法,鼓动更多人加入其中。

短短几个月,除顺治帝的孝陵外,清东陵的几乎所有皇帝陵墓都被洗劫一空。珍宝流散,国家损失惨重。而当时的国民党政府虽然得知消息,却因腐败和收受贿赂,选择放任不管。直到1948年,随着东北战局的变化,唐山地区进入我党管辖,盗墓团伙的罪行终于引起了重视。新政府决定彻底铲除这一犯罪集团,将盗墓案件列为重点打击对象,展开了全力追查。

当地政府接到上级命令后,立即展开行动,公安局发布了全国通缉令,誓言抓捕盗墓分子。与此同时许多当地百姓意识到自己曾被王绍义等人带偏,参与了违法行为。为了争取宽大处理,他们主动上交了手中的清东陵珍宝。警方顺势加强了调查,不仅从百姓处收回部分文物,还得到了关于王绍义等人的关键信息,为抓捕提供了线索。

王绍义等人在得知风声后,迅速将剩余的珍宝打包逃亡。虽然警方未能在第一时间抓住他们,但通缉令依然生效。多年后王绍义等人最终被捕,1951年经过审判,他们被判死刑,盗掘清东陵的罪行得到了应有的惩罚。

在王绍义和张尽忠最终落网后,他们盗取的大量文物和财宝却大多没有追回。根据两人的交代,他们将这些宝贵的古董和珍品卖给了外国人及一些反动派人士。然而令人遗憾的是,这些财宝究竟流落到了哪些人的手中,至今仍是个谜。

王绍义和张尽忠的交代透露出,他们所盗的物品种类繁多,包括黄金戒指、翡翠、玛瑙、玉石等,其中一些被团伙成员私分,剩下的几乎全部收入了两人自己的腰包。

这些盗得的财宝虽然价值连城,但王绍义和张尽忠在贩卖时并未过多考虑买家的身份,只要能交换到现金,他们便毫不犹豫地出售。这种草率的行为使得大部分珍贵文物流向了不明的买家,增加了后续追踪和追回文物的难度。

随着专案组的成立,文物管理局也开始介入对这些财宝的调查和追踪。虽然通过努力追回了一小部分物品,但绝大多数珍贵的文物和古董依然下落不明。根据王绍义和张尽忠的供述,他们在出售盗宝时,曾与许多国民党高官和反动派有过交易。而让人愤怒的是,这些高官并未如当时所声称的那样全力抓捕盗墓分子,反而在抓捕过程中发现了大量财宝后,心生贪念,将这些珍贵的文物据为己有。

其中负责追捕王绍义和张尽忠的国民党官员马汉三便是其中的关键人物。马汉三在搜查到大量文物后,并没有如实上交,而是私自贪污了一部分。利用自己在内部的特殊渠道,他将这些文物、古董等通过非法途径卖给了国外的收藏家,这使得文物的追踪变得更加复杂和困难。

经调查最终发现这起盗墓案件涉及到的人员多达上千人。除了王绍义和张尽忠这些直接参与者外,许多人在背后提供了帮助或参与了交易。这直接导致了大量文物的流失,许多珍贵的历史遗物至今未能追回。虽然部分追回的文物已经被妥善保存在博物馆中,并进行展览,但这场盗墓案的阴影依旧笼罩着我们的历史。

1960年代左右,英国古玩市场上曾出现过一件精美的白玉酒杯。这件酒杯用料上乘,工艺精致,外形晶莹剔透,在灯光下散发着诱人的光泽。经过多次转手,这个酒杯最终被一位伦敦的银行家以6000万英镑的高价买下。

酒杯的照片出现在报纸上时,文物专家发现,这竟是中国丢失的一件国宝——九龙玉杯。这个玉杯原本属于康熙皇帝,作为陪葬品与康熙一同入葬清东陵,后来随着盗墓事件的发生,才被王绍义盗走,流落到海外。

许多珍贵的清东陵文物也以类似的方式流失到了国外。每当想起这些文物的下落,国人都不禁为之心痛。而对于那些购买这些文物的国家和买家来说,它们也许仅仅是财富和奢侈品,但对我们来说,这些流失的文物的价值是无法用金钱衡量的。在此也衷心希望,未来能够有更多的文物归还活动,恢复它们应有的荣耀与尊严,让它们重新见证中国的复兴与伟大。

0 阅读:0
浩歌说

浩歌说

欢迎留言交流,你的留言都是我前进的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