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内容均引用权威资料结合个人观点进行撰写,文中已标注文献来源及截图,请知悉。
谁能料到,美籍华人杨安泽,曾两度登上美国竞选舞台,却对自身亚裔身份深感羞耻。
这句话是不是很刺耳?一个黄皮肤的政治人物,为何会有这样的想法?
两次竞选之后,如今的他身在何处,又在做些什么?
信源:美国出现全国性新政党,华裔杨安泽任主席,曾称“身为亚裔羞耻”2022-07-28 3号国际站
学术精英的诞生杨安泽出生于美国中产阶级家庭,他的父母都是高学历者,优渥的家庭环境赋予他优质教育资源,而他也充分彰显自身学习天赋。
从布朗大学经济系到哥伦比亚大学法学院,一路走来,他积累了深厚的学术功底。
然而,与众多毕业于名校的精英不同,他并没有选择循规蹈矩地走上律师或金融的职业道路,他内心涌动着创业的激情,渴望创造一番属于自己的事业。
90年代末,初出茅庐的杨安泽便投身于互联网创业的浪潮中,试图在蓬勃发展的科技领域开拓出一片天地。
遗憾的是,经验匮乏加之市场环境的更迭,此次创业尝试终以失败落幕。
然而,短暂的失利并没有浇灭杨安泽的创业热情,反而让他更加清醒地认识到自身的不足。
经过几年的沉淀和反思,他再次踏上了创业之路,这一次,他凭借着自身在教育领域的深厚积累,创办了一家名为“曼哈顿备考”的教育机构,并取得了显著的成功。
尽管他在商业领域已经取得了显著成就,但他并未因此而自满。
他的内心深处始终燃烧着一种强烈的社会责任感,驱使他不断寻求新的方式,以帮助更多的亚裔美国人获得成功,助力他们实现心中的“美国梦”。
2011年,他创立了非营利组织VFA,这个组织旨在培养年轻的企业家,鼓励他们在美国各地创业。
随后,这一创举得到了时任美国总统奥巴马的认可,他被提名“白宫企业家大使”,成为连接政府与企业界的桥梁。
VFA的成功让杨安泽意识到,仅仅依靠个人奋斗和创业精神是不够的,要真正改变少数族裔在美国的处境,还需要从制度层面入手。
2020年,杨安泽以民主党人的身份宣布参选美国总统,成为首位寻求民主党提名的亚裔候选人。
身份认同的危机在竞选过程中,他面临着来自各方面的挑战,因缺乏足够的政治经验,他的政策主张被质疑过于理想化,更重要的是,他无法摆脱种族因素的束缚。
在以白人为主导的美国政坛,一个亚裔面孔的出现本身就充满了挑战。
一些人对他抱有偏见,认为他缺乏领导一个国家的能力,甚至质疑他的“美国性”。
尽管他积极参与竞选活动,努力通过演讲和政策阐述来赢得选民的支持,但最终还是在初选中败下阵来。
总统竞选的失利并没有让杨安泽放弃政治理想,2021年,他再次出发,参与纽约市长竞选。
然而这一次,他的竞选理念和政策主张依旧被一些媒体和对手歪曲解读,他再次败北,与市长宝座失之交臂。
在2020年新冠疫情肆虐美国期间,反亚裔仇恨犯罪事件频发。
在这个关键时刻,杨安泽非但没有为亚裔群体发声,反而发表了一系列备受争议的言论,引发了亚裔社区的强烈不满和批评。
他在一篇文章中公开表示,对自己的亚裔身份感到“羞耻”,并呼吁亚裔美国人向美国展现“忠心”,以换取主流社会的认同和接纳。
他认为只有证明自己是“爱国的美国人”,亚裔群体才能摆脱“永远的外国人”的刻板印象,获得平等对待。
这些言论一出,立即引发了轩然大波,许多人认为,作为一名亚裔政治家,杨安泽本应为自己的族裔群体发声,捍卫他们的权益,而不是在种族歧视面前选择退缩和妥协。
他的“羞耻”言论和“展现忠心”的呼吁,被视为对亚裔身份的否定和对美国主流社会的迎合,深深伤害了亚裔社区的感情。
杨安泽的争议言论并非一时冲动,而是其身份认同危机的一种体现。
退出民主党作为移民二代,他长期处于文化夹缝之中,既渴望融入美国主流社会,又难以割舍自身的亚裔身份。
在经历了接连的政治挫折后,他似乎迷失了方向,开始怀疑自己的身份认同,甚至试图通过迎合主流社会来获得认可。
这种身份认同的挣扎,也反映了美国社会长期以来对少数族裔的偏见和歧视,以及少数族裔在美国的身份认同困境。
两次竞选的失利和“羞耻”言论的风波,让杨安泽对美国现有的政治生态彻底失望。
他意识到,在两党制主导的政治格局下,少数族裔的声音很难被听到,真正的变革难以实现。
他开始反思自己的政治道路,并最终做出了一个大胆的决定,退出民主党。
2021年10月,杨安泽正式宣布退出民主党,结束了自己26年的民主党人身份。
仅仅三个月后,他便与一群志同道合的人士成立了“前进党”政治行动委员会,旨在为美国政治注入新的活力,缓和日益加剧的社会“两极分化”现象。
然而,“前进党”的前途并非一片光明,在美国两党政治根深蒂固的背景下,一个新兴政党要想获得发展壮大,面临着巨大的挑战。
至于他是否能在美国政坛引发变革,这还需要时间来验证。
笔者认为如今,杨安泽的故事,仍在继续,他的“美国梦”,依然在追寻的路上。
那么在未来,他将会走向何方,让我们拭目以待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