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宠之死,与岳飞脱不了干系。
众所周知,高宠是被铁滑车给压死的,这种“眼见为实”的结局,却也掩盖了背后的很多真相。
为什么岳家军那么多将领,偏偏只有一个战力天花板高宠死了,难道仅仅是因为他运气太差吗?
高宠出场的篇幅并不长,第三十八回出场,到第三十九回就战死了。
重新检读高宠出场以来的全部细节,会发现高宠之死仅仅是一个结果,而酿成这个结果具有一系列的前因。
01
高宠之死,源自于岳飞错误的战术及人事安排。
岳家军被困牛头山,牛皋在高宠等人的帮助下,顺利突破山下的番兵重围,将粮草押送到牛头山上。
有了粮草接济的岳家军,士气得到了一定的提升,所以面对兀术的挑衅,岳飞决定下山迎战。
然而,岳飞是怎么安排的呢?
对于刚立了大功且战力强悍的高宠等人,岳飞非但没有重用他们,甚至连下山迎敌的权力都没给他们。
要知道,此时岳云还没有上山,岳家军中的战力天花板是张宪,其次则是何元庆、余化龙等人。
张宪的实力和郑怀、张奎差不多,与高宠则不可同日而语,也就是说,高宠、郑怀、张奎此时相当于岳家军中的顶级战力。
然而这一战,岳飞几乎把所有将领都动员起来了,唯独把高、郑、张三人留在了山上看风景。
郑怀、张奎负责鸣金收兵,高宠负责掌三军司令大旗,这个差事看似挺风光,实则就是一个扛大旗的。
《水浒传》中也有这么一个差事,梁山大聚义之后,排名一百零五的郁保四负责执掌帅字旗。一个是《说岳》战力天花板,一个是梁山泊的吊车尾,把他们两个人的职位对标,这是岳飞典型的大材小用。
岳飞难道不知道他的实力吗?
当然不会,帮助牛皋突破兀术大营,他的实力牛皋已经介绍过了。
而且,高宠本来就有四五千兵马,他是奉母命到牛头山勤王保驾。也就是说,高宠原本是诸多勤王援军中的一路,之所以决定投到岳飞麾下,是因为他仰慕岳飞的名气而已。
所以,不管是高宠的实力、功劳还是身份,都有资格在岳家军中成为独当一面的大将。
按照一般常理,即便不对高宠加以重用,让他继续带领本部人马也是常规操作,毕竟这支队伍是高宠一手带出来的。
然而,高宠归顺岳飞之后,岳飞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将他的兵马收编,并且把他带来的金银财帛充公——“送入后营,为劳军之用”。
仅仅一夜之间,高宠就从堂堂的勤王将军,变成了孤家寡人。仅仅这样也就罢了,毕竟对于高宠来说,这些对他都是身外之物,他本就是来报国杀敌的,只要兵马物资用于抗金倒也没什么不可。
然而,高宠加入岳家军,不但变成了光杆司令,甚至连参加战斗的资格都没有了。别人都在山下打仗,他扛着大旗在山上看风景,如果你是高宠,会作何感想?
02
高宠是个个性非常鲜明的人,他性情直率,年轻气盛,喜欢争强好胜、卖弄武艺,他投靠岳飞之前,专程在牛皋面前卖弄了一番,就是为了让别人能够高看他。
高宠之所以要这样做,自然是为了能被重用,以求能够在岳家军实现自己的抱负。
牛头山之战,高宠一个人孤身踹营,最后因马匹不堪重负,被铁滑车压的稀扁。很多人都认为,这是高宠太过于鲁莽和无脑,怨不得别人。
可高宠之所以要一个人冲下山,是因为岳飞与兀术交手时,仅仅几个回合就败退回山。高宠以为兀术很厉害,想要上去显显身手。而最为关键的因素是,他以为兀术比岳飞厉害很多,只要自己打败了兀术,就能让岳飞对自己高看一眼,也就能改变自己目前的处境。
这种心态,和当时在牛皋面前卖弄本领是一致的,目的同样是为了能得到岳飞的重视。
试想一下,以高宠的这种性格,以他当时的这种心境,眼睁睁的看着别人的山下打仗立功,又突然发现岳飞莫名其妙的败退上山,他会怎么做?单枪匹马冲下山去完全是在情理之中。
而整个过程当中,岳飞的行为却有些可疑。
从高宠单骑杀入敌营,再到他连挑十一辆铁滑车,岳飞对高宠的行迹竟然丝毫不知。要知道,高宠在番营之中,是从上午杀到了下午,最后才悲壮战死。
这么长的时间内,岳飞对于高宠竟然丝毫没有过问,直到高宠战死以后,他才带领众将在山前打探高宠下落,此时才发现高宠的尸体被吊在了番营的高杆上。
而面对如此意外的情形,岳飞竟没有丝毫反应,直到牛皋冲下山去以后,岳飞“不能禁止”,才命令众将下去接应。
高宠战死以后,牛皋悲痛欲绝,一连哭晕了几次,众将领也是“人人落泪,个个伤心”,独不见岳飞有什么反应。他只是让汤怀住进牛皋的帐中,早晚劝说牛皋不要过度伤心。
种种迹象表明,岳飞对高宠不仅仅是感情淡漠,而且是冷漠与防备。
虽然不能岳飞是借刀杀人,但岳飞对高宠的冷落与打压却是不争的事实。
岳飞之所以会这样做,恰恰是因为高宠的实力太过于强悍,而且又不是岳家军的嫡系心腹。
我们前面文章曾经分析过,整个岳家军近六十位主要将领当中,岳飞最信任的人只有七个,除了汤怀、施全、牛皋以外,他最放心的大将只有岳云、杨再兴、余化龙、何元庆,就连对他忠心耿耿的张宪也在他的防备之列。
我们不去评价历史上的岳飞,但在小说《说岳全传》中,作者对岳飞的态度就是这样的。高宠之死,与岳飞对他的故意防备和打压有直接关系。
用户10xxx94
明争暗斗,尔虞我诈,到哪里都一样,只看后世怎么评说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