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史迁今若在
编辑|史迁今若在
晚清时期也是大清王朝最艰难的一段时期,大厦将倾,王朝危在旦夕,周围的列强就像饿狼盯着肥肉一样。
新疆正处于最危急的时刻,头发花白的左宗棠抬着棺材挺身而出,直言若是不能收复新疆,自己就死在战场上。

这场仗最终是打赢了,但是也是惨胜:总兵冯桂阵亡,打到了玛纳斯南城那时候总兵李大洪、熊佑林等众多勋贵也接连留在那儿。
这些个勋贵背后的家族在朝堂上树大根深,他们的阵亡不仅对战局产生了极大的影响,还让整个晚清朝堂震惊。
这些人的牺牲是左宗棠在战略布局上出现了问题?还是另有隐情?左宗棠打的这场仗,为什么如此惨烈?
19世纪的中后期,太平天国运动没有完全结束,国内各地百姓日子过得叫苦连天,西方列强也开始各种找理由侵略、瓜分晚清的财富。

当时俄国和英国紧盯着新疆,前者想要直接吞并,让新疆成为他们的国土,后者则是要借着新疆打开在国内的商业版图。
1865年,在这两个有心之辈的支持下,中亚浩罕汗国的军事头目阿古柏背靠大树的入侵了新疆,还在当地建国,所到之处烧杀抢掠,根本没把当地的百姓当人看。
新疆的事情自然是瞒不住的,传回晚清政府的时候,朝廷中的大臣态度也根据这件事情一分为二。
李鸿章为首的大臣们主张干脆放弃新疆,实行弃车保帅政策,把朝廷现有的那些财力和物力都用在海防上。

李鸿章对新疆的事如何解决,态度非常坚决:收复新疆的成本难以想象。
就算将新疆收复回来也没什么用,放在咱们手里的“鸡肋”还不如就直接给回去,然后加大海防力度。
站在他那一派的大臣都表示支持,毕竟当时的晚清政府已经没有什么多余的能力去顾及到新疆,拿回来也没有办法好好地治理。
左宗棠在朝堂上与他们据理力争:新疆不像你们嘴里说的那样没用,西北边就靠它挡着了。新疆要是没了,咱们西北这边就没有屏障了,到时候任谁都是来去自如!

而且你们轻而易举的就要放弃新疆,有没有想过生活在那边的百姓?海防重要,西北就不重要了吗?眼光得放长。
最后这场争执以左宗棠赢下告终。
1875年,左宗棠顶着钦差大臣的名头负责收复新疆。
他其实也知道李鸿章他们的担忧,更清楚晚清政府的现存实力,这场战争可以说是他强求来的,所以他也做好了最差的准备——命人抬着棺材跟自己一同前去新疆!就算是死也要死在收复新疆的路上。

哪怕在身体不好,后勤保障不稳定的情况下,左宗棠依旧坚定不移的踏上了新疆之旅,在兰州就制定了先北后南的作战方案,还从全国各地调集了各类精锐部队、购买了能买到的最先进武器。
左宗棠定下的第一步就是进攻北疆,他派出刘锦棠带着主力部队以最快的速度包围了古牧地,城外用炮台猛攻,撕开城内防线后,打白刃战。
古牧地之战没有牺牲勋贵,算是为了后续收复新疆开了个好头。
第二步棋被左宗棠下在了乌鲁木齐,阿古柏军没想到一个老头竟有此魄力,直接避战。

左宗棠至此拿回了北疆大部分地区,但他也知道难啃的硬骨头还在后面。
总兵冯桂死在了玛纳斯北城之战里,当时大部队已经包围了北城,但是冯桂想着能早点立功,没等着后边支援的部队赶来就下令强攻。
阿古柏军也是看到了冯桂带着的人明显没有后续支援,就借着城墙的优势居高临下反击,冯桂正是冲在最前方,直接牺牲在敌军的子弹下。
领头的牺牲了,剩下的士兵士气自然也会受挫。

南城那边更是多次打退清军进攻,负责南城的总兵李大洪可是在战场上摸爬滚打多年的老手。
但在一次冲锋时被敌人炮弹炸伤,本着轻伤不下火线的道理,他带伤坚持指挥战斗,最后却被敌人的炮弹炸死。
跟他一起牺牲的还有熊佑林、陆辉、张大发、杜生荣、司世道等多位参将、总兵,剩下的将士们在左宗棠的带领下悲愤冲锋。
这些个勋贵的牺牲对左宗棠来说是难以接受的,先不说他们身上那些丰富的作战经验和指挥能力有多可惜,就连原本制定好的战略布局也需进行紧急调整。

而且这些人牺牲的消息传回清政府,他们背后的家族也不干了,好好派出去的子弟牺牲在新疆,自然是要朝廷给个交代。
朝廷那边自然是想办法安抚,更何况左宗棠收复新疆已经花费了太多的人力和物力,这时候不可能再给人叫回来。
好在那些家族也很快的接受了事实,毕竟这是为了朝廷战死,是光耀门楣的事。
在成功地收复了新疆之后,左宗棠给晚清政府打了一个漂亮的胜仗。

生活在新疆当地的百姓重新过回了安宁幸福的生活,丝绸之路重启,中原和西域之间的联系也逐渐恢复,倒是没有最初李鸿章他们说的那样“鸡肋”。
而那些在战争中牺牲的勋贵,他们的名字也永远地留在历史上,在晚清时期,在大家都不看好的那段时光,他们居然能够用自己的性命去拼一把,保住了晚清的体面。
而且这些人的牺牲不止对收复新疆做出了极大的贡献,还给了当时的社会“当头一棒”,当时朝廷中很多昏昏欲睡的官员都因为他们的事迹重整旗鼓。
左宗棠被封了二等侯爵,那些个牺牲的勋贵也都得到了清政府的嘉奖。

这时候转头看那段历史,我们除了为左宗棠抬棺出征的魄力而感动,也会永远记得那些为了收复新疆而牺牲的勋贵。
他们的亲身行为告诉我们,国家的兴盛和存亡是关于每个人,无论国家是否需要,大家都不能事不关己,而是要继承先辈们的爱国精神,始终为了国家的发展而拼搏。
信息源:
《左宗棠全集》(奏稿六)《详陈攻拔古牧地克复乌鲁木齐迪化州城战状请奖恤出力阵亡各员弁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