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人皇帝亡国,画家皇帝亡国,蟋蟀皇帝朱瞻基为何缔造盛世?

五千年文史 2022-08-14 19:01:09

历史上,因特殊爱好而亡国的皇帝很多:比如诗人皇帝李煜,因爱好诗词懒于朝政,亡于北宋;画家皇帝赵佶,因爱好书画懒于朝政,亡于大金国;音乐家皇帝陈叔宝,因爱好音乐懒于朝政,亡于隋朝。可是明朝有个蟋蟀皇帝朱瞻基,对蟋蟀的热爱不亚于前面几位皇帝对艺术的热爱,可是他却缔造了大明朝少有的“仁宣之治”。贪玩而兴国,这个朱瞻基是如何做到的呢?

(《大明风华》里的朱瞻基)

一、战马上的童年

公元1399年,朱瞻基出生于北平燕王府中,由于长相酷似其爷爷朱棣,又自小机灵懂事,颇得燕王朱棣喜爱。1411年,朱瞻基11岁,被当时已是皇帝的朱棣立为皇太孙,成为储君。

明成祖朱棣对朱瞻基的培养非同寻常,他要求朱瞻基从小接受战争的考验,成长为有胆有识、坚韧不拔的英雄好汉。朱棣数次北征蒙古,都带着朱瞻基。1414年朱棣第二次北伐蒙古,蒙古的瓦剌铁骑被击败,14岁的朱瞻基带500铁骑朝九龙口方向猛追敌军,逃跑中的瓦剌人发现大明骑兵簇拥着一个少年,猜测可能是重要人物,突然回身将朱瞻基等500骑给包围了,形势万分危急。但朱瞻基与500铁骑奋不顾身,拼死战斗,直到朱棣发现朱瞻基被围,拨出警卫部队前往救援,才得以脱身。

(朱棣)

军队的锻炼使得朱瞻基快速成长起来。接下来,朱瞻基又接受了权力场上的锻炼。

朱瞻基的父亲朱高炽身体肥胖,行动不便,能文不能武,朱棣虽然立了他为皇太子,却不甚喜欢他。朱瞻基的叔叔——汉王朱高煦却颇为不凡,朱高煦经常跟着父亲朱棣在漠北打仗,靖难之役时又跟随朱棣一起从北平打到南京,作战英勇,与父亲朱棣配合默契。所以,朱棣封能文不能武的朱高炽为太子,朱高煦很不服气,经常想办法打击朱高炽,在朱棣面前说坏话陷害朱高炽。

朱瞻基为了帮助父亲,一直与汉王朱高煦周旋,要么在爷爷朱棣面前,以旁敲侧击的方式提醒朱棣,汉王又在陷害父亲;要么经过调查,拿出证据,揭穿汉王的阴谋;要么给父亲出谋划策,将事情做得滴水不漏,不让汉王抓到把柄。在电视剧《大明风华》里,这样的细节很多,可以说,年纪轻轻的朱瞻基,情商远远高于父亲,他一次又一次地挽救了父亲,使父亲免受叔父的伤害。

这些经历,让朱瞻基洞悉了人心之险恶。

(朱高煦)

二、仁中有勇,勇中有狠

朱棣是靠兵变得到的皇位,他不希望他的悲剧在下一代重演,所以告诫儿孙们:

“以后朱家人的手上,不许有同族兄弟的血。”

朱瞻基有没有遵守朱棣的告诫呢?有,又没有。

公元1424年七月,朱棣死于北征途中,八月朱高炽即位,一年不到,朱高炽病重而逝,于是朱瞻基在1425后6月 即皇帝位。这期间,汉王朱高煦一直在寻找机会夺位。

公元1426年8月,汉王朱高煦反,并联系朝中英国公张辅为内应,张辅却向朱瞻基告发了朱高煦。面对叔叔的反叛,朱瞻基想到了爷爷所说的朱家人不能自相残杀的话,没有立即出兵平乱,而是写了一封规劝信给朱高煦,叫他罢兵息战,一切好说。可是朱高煦不听,依然我行我素。朱瞻基一怒而决定亲征,大军来到朱高煦封地山东省乐安城下,为了避免亲人相残,朱瞻基再写劝降书,用箭射入城内,要求朱高煦投降。朱高煦又不听。

朱瞻基将乐安城围得水泄不通,又派人劝降了一部分城内军官,朱高煦得知有人想拿住自己献给皇帝,大惊,心想仗是打不赢了,于是降了。

朱高煦投降后,大臣们都要求杀头,朱瞻基不许,只是将其父子废为庶人,关押起来。不久,朱瞻基去看望朱高煦,朱高煦居然故意用脚将其绊倒,朱瞻基再也忍不住了,命人用铜缸将朱高煦扣住,然后在铜缸周围点燃木炭,活活地把朱高煦烤死了。

可见,朱瞻基是听了爷爷朱棣的话,不向亲人举屠刀的,但是最后,他还是没有忍住,将亲叔叔给杀了。说明他仁而有度,并不是没有脾气的人。

历史学家们很欣赏朱瞻基,将朱瞻基执政的10年加上他父亲执政的1年时间,称之为“仁宣之治”。

三、蟋蟀皇帝的“蟋蟀情”,只是业余爱好

据《明朝小史》记载,朱瞻基爱好斗蟋蟀,坊间称之为“蟋蟀皇帝”:

“帝酷好促织(蟋蟀)之戏, 遣取之江南,其价腾贵,至十数金。”

这句话意思是说,因为明宣宗朱瞻基对蟋蟀的喜爱,民间群起仿效,到处购买蟋蟀,江南蟋蟀达到了“十 数金”一只的地步。这个价格非常吓人,说明明宣宗朱瞻基的“蟋蟀爱好”已经造成了比较大的危害。那么,为什么朱瞻基的“蟋蟀爱好”没有影响到他的“仁宣之治”呢?

首先,朱瞻基的“蟋蟀之爱”只是一种业余爱好,治理国家是他的主业, 斗蟋蟀、玩蟋蟀只是他的一种心理减压的方式。朱瞻基由于父亲太宽仁,而叔叔朱高煦太强旺的缘故,一直生活在权力斗争的漩涡之中,心理压力很大,人很累。在这种情况下,他利用休闲时间玩下蟋蟀,也是一种放松。只不过,上有所好,下必效之,当时宫中、民间有很多人仿效他,拍他的马屁,造成了不好的影响,这可能是他始料未及的。

其次,朱瞻基从小接受的军事训练,以及他从小在权力争夺的漩涡中摸爬滚打的经历,都不会让他将“蟋蟀之爱”上升为主业,从而耽误朝政。一个人小时候的严格训练相当重要,它会形成一种良好的习惯相伴你一生。像后唐之主李煜,打小在皇宫温软的环境里长大,在诗词歌赋的浸染下长大,成习惯了,做皇帝后便仍以诗词歌赋为主业,不愿多操心国事。像宋徽宗赵佶,也是一样地,在诗与画、玩与乐的环境里长大,最后爱诗、画、花、草远远胜过爱国家,终致亡国。

朱瞻基的童年时代,他的爷爷朱棣对他的锻炼与培养太重要了,所以,一点点业余爱好,尽管有过度之嫌,但他还把持得住,不会造成像李煜与赵佶那样的亡国悲剧。

0 阅读:43
评论列表
  • 2022-08-15 19:48

    冷淡熊说了,看斗蟋蟀,参悟攻伐之道。促织天子总比蟋蟀宰相要强。

五千年文史

简介:只写有思想有内涵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