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一度喜剧大赛》戳中年轻人的原因只有一个…

影艺独舌 2021-10-28 22:18:54

经过前两期的角逐,《一年一度喜剧大赛》在第三期预告中留了一个悬念:参赛选手金靖疑似被淘汰。这一信息在网上引起不小的波澜。

作为选手中较有知名度和观众缘的演员,金靖如果出场即被淘汰,似乎不太符合综艺节目的“规矩”,但这件事倘若发生在《一年一度喜剧大赛》上,似乎也不算意外。

一方面,《一年一度喜剧大赛》早在开篇就定下了反传统的基调,除了节目形式与以往的小品有较大差别,风格也更能刺激到年轻观众的嗨点,选手甚至在爱奇艺的“场子”里吐槽爱奇艺。

另一方面,节目组请到的都是所谓的“新新喜剧人”。他们或许在线下的演出中有一定影响力,但并没有传统喜剧强人般的铁杆粉丝团。到这里,拼的就是作品。从这一点来说,节目淘汰谁,都不会背负太大的舆论压力。

李诞刚办完《脱口秀大会4》,就马不停蹄地赶到《一年一度喜剧大赛》,足见被宣传多年的“年轻态喜剧”已进入密集创作期。短视频平台的搬运工早已闻风而动,对优质作品进行切条式搬运。这一情景虽说在长短视频的版权之争下有些讽刺,但对于小品类节目来说也算久违。

无论如何,《一年一度喜剧大赛》的尝试是有意义的。它表明,简单粗暴地拒绝“喜头悲尾”,喜剧节目便能赢得观众的好感;搞简单直接的直给式幽默,真能迅速抵达年轻人的内心世界。

为什么要告别“喜头悲尾”

“别煽情,求求了。”这是《一年一度喜剧大赛》中的节目《站台》表演时飘过的一条弹幕,获得了非常多的点赞。《站台》致敬了朱自清的纪实散文《背影》,讲述父子在火车站离别时因拥抱而引发的笑料。

一旦牵扯到亲情,就容易奔向催泪的轨道。事实上,在前两期节目中,《站台》是唯一一个温情满满的作品,但并没有强行煽情、强行悲剧。从弹幕不难看出,观众对“喜头悲尾”避之不及。

“喜头悲尾”并非原罪,它更多反映的是此前小品类喜剧创作力的贫乏,经由小沈阳对这一现象的吐槽后,观众用该词表达自己拒绝套路化喜剧的态度。

在最新一季的《圆桌派》上,窦文涛请来了喜剧大师陈佩斯,并聊起了这个话题。

著名纪录片导演任长箴认为,“喜头悲尾”盛行的原因可能源于喜剧人的认知:“他们老觉得搞笑这事儿不高级,让人哭才算高级。也就是说,他们得奔着正剧去创作,才觉得最后能下得了台。”

马未都也认为“喜头悲尾”的盛行源自跟风创作。而陈佩斯的回答则一针见血:说白了,就是因为创作能力不足,无法在一个节目内实现笑料的不断翻升,最后只能用一个最简单的方法收场。

从这个角度看,《一年一度喜剧大赛》对参赛选手的考验,更侧重于节目“笑果”。为达成这一目的,节目组在形式上给了选手较大的发挥空间,如素描喜剧、漫才、默剧、音乐剧等等,为喜剧的多样化展示提供了一片试验田。

这就是告别“喜头悲尾”的另一大意义:它有助于挖掘更多的多类型喜剧人才,打破传统喜剧厂牌的垄断。

在传统的喜剧节目如《欢乐喜剧人》中,本山传媒、德云社、开心麻花、大碗娱乐是铁打的“四大门派”,季季冠军轮流坐,年年配角熬成主角。创作风格早已陷入同质化,观众看多了自然感觉无趣。

你退我进,于观众而言,《一年一度喜剧大赛》还处于新鲜状态。

“倍速式创作”的红与黑

近年来,随着脱口秀在国内的迅速发展,一种被称为“年轻态喜剧”的形式诞生了。它以直接、幽默、追求个性和自我,以及贴近互联网传播规律的方式获得了年轻观众的喜爱,一度被视为中国喜剧行业的“新变种”。

目前看来,年轻态喜剧的特点正在被注入传统的小品类节目中,逐渐形成了“倍速式创作”的新业态。

单从《一年一度喜剧大赛》的作品上看,“倍速式创作”一般要符合几大要素:极简形态、极速节奏和极致共鸣。

以舞台背景为例,《欢乐喜剧人》播出时,我们还常常被恢弘酷炫的舞台效果所惊艳(这一点主要适用于开心麻花团队)。节目组甚至可以为了只呈现几秒的舞台背景而专门闭幕布置。但在《一年一度喜剧大赛》中,舞台背景简单而固定,不再依靠大场景震撼观众。

极速节奏和极致共鸣也比较容易理解。目前受欢迎的几个节目如《互联网体检》《三毛保卫战》《这个杀手不大冷》,都不在一个笑点上过度深究,而是快速过渡到下一个包袱,可谓以量取胜。

其中,《互联网体检》中密集吐槽的互联网流氓软件,《三毛保卫战》里诉说的打工人脱发,《这个杀手不大冷》中的“情歌王梗”和“转音梗”等,均容易让观众代入场景,产生共鸣。

“倍速式创作”实际上剥夺的是人们的思考时间,不给观众冷场的机会,最终达到“一路哈哈哈”的效果。

这种直给式、轰炸式的创作自然引来了一些争议。编剧束焕在节目现场直言,一些节目让他笑得有种羞耻感。其实,这也是人们所批评的:有技巧无思想,有笑点无深度。

的确,相对于以往的优秀作品,“倍速式创作”的生命力无法比拟。两期过后,我早已想不起当时把人逗得哈哈大笑的那些细节,这或许就是“倍速式创作”亟需解决但可能无法解决的一道难题吧。

因此,《一年一度喜剧大赛》的妙,在于它出现的时机:在观众苦套路化创作久矣,苦1:1汉化抄袭久矣的时候,它刮来一股新风。而针对它的批评,就将是后来者要不断承受与面对的了。

【文/许心强】

0 阅读:316
评论列表
  • Mark 2
    2021-11-03 22:03

    只循环播放,这个杀手不大冷[呲牙笑]

影艺独舌

简介:关于影像和艺人最恰如其分的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