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9年开国第一宴,国宴酒为何不选“茅台”,而是采用了“汾酒”?
《从贵族饭店到人民食堂那场改变历史的开国第一宴》
1949年10月1日的夜晚,北京饭店灯火通明。这座曾经只允许权贵进入的高档食府,今天却挤满了穿着普通的工人、农民和各界代表。更令人意外的是,他们不是来当服务员,而是坐在曾经只属于达官显贵的餐桌前,享受国宴级的待遇。这一幕在当时的北京城,堪称最大的反转。
【风云突变从法租界到人民饭店】
北京饭店的变迁,就像一部浓缩版的近代史。1903年开业时,这里是法国人的私人会所,一般中国人根本进不去。后来日本人占领期间,它沦为日军军官的销金窝。等到国民党来了,又成了达官贵人的专属场所。谁能想到,这座见证了半个世纪风云变幻的建筑,最终会成为人民当家作主的象征?
【厨师的烦恼大鱼大肉还是接地气】
筹备国宴时,最让人头疼的是菜单。典礼局局长余清心和一帮同事可费了不少脑筋。摆高档菜吧,显得铺张;太过简单吧,又怕丢面子。最后还是周恩来拍板就用淮扬菜。这个被称为东南第一美味的菜系,清淡适中,南北皆宜,关键是符合建国初期艰苦朴素的作风。
【厨房里的革命】
可是北京饭店当时主打西餐,连像样的中餐厨师都找不到几个。没办法,只好从北京胡同里的小馆子借调厨师。饭店总管郑连福更是大刀阔斧,直接在精致的西式厨房里加装了大铁锅。要在以前,这简直是不可想象的降格。但正是这种改变,让这家贵族饭店终于有了烟火气。
【国宴背后的故事】
当天的菜单看起来再普通不过五香鱼、油淋鸡这些大众菜,配上几道淮扬名菜。酒水也很接地气,没用洋酒,就是咱们的汾酒、竹叶青和绍兴黄酒。但就是这些被某些人嘲笑为大锅菜的佳肴,却赢得了满堂喝彩。
有人说,这场国宴其实是一场无声的革命。以前那些趾高气扬的达官贵人,现在都不见了。取而代之的是普通老百姓的欢声笑语。还有人说,用大锅菜招待贵宾,这在世界各国的国宴史上都是头一遭。但正是这样的反转,才是最好的胜利宣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