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寸不改,天地不同,智能耳戴设备寻求新赛道

见机行事吖 2023-01-15 23:54:02

大约两年前,我写过一篇关于以TWS耳机为主的智能耳戴设备市场现状和前景分析的文章,名为《小小耳机,大大生意,智能耳戴设备的无“线”可能》。这么长时间过去了,TWS耳机市场的发展早已不同,是时候再来一篇了。和前一篇稿子我寻求了高通的技术支持一样,本文的技术支持一是来自高通,二是来自刚刚推出Earbuds 3 Pro的荣耀,先行感谢。

从几份报告看起

从知名市场分析机构Canalys在2022年3月发布的2021年全球个人智能音频设备(含TWS、颈挂式、蓝牙音箱等诸多品类)出货量数据可以看出:全球市场的总出货量为4.67亿台,同比增长8%,其中苹果(含Beats)以1.04亿台的出货量和22.2%的市占率继续稳居第一。三星、小米、来自印度的boAt和来自美国的Skullcandy分居2~4位。

由于Canalys的数据为个人智能音频设备,TWS耳机作为一个品类包含其中,我们再来看看另一家知名市场分析机构Counterpoint Research推出的关于TWS耳机的数据报告。全球TWS耳机出货量为2.996亿台,同比增长高达24%;其中苹果以26%的市占率高居榜首,往后四位分别为小米、三星、JBL和Skullcandy,它们的份额加起来刚好与苹果一家持平。

如此来看,苹果迟迟不更新AirPods Pro,并以挤牙膏的方式推出AirPods 3是有充分自信的,前五其他四家加起来也就顶一个苹果,就算AirPods原地踏步,余下几位也是连灰都吃不上啊。

另外,Counterpoint Research还指出,全球TWS耳机出货量从2016年的0.09亿台增长至2021年的近3亿台,年均复合增长率超100%。比起步入平台期已久的智能手机,TWS耳机依旧是一个让所有从业者激动的大市场,几乎所有指标都看涨。

接下来让我们看看高通发布的《音频产品使用现状调研报告2021》,出炉时间为2021年5月。虽然时间有些久了,但我认为这份报告最重要的意义是消费者需求的洞察,这恰恰是厂商推出新品最重要的参考因素。和之前的报告一样,调研样本还是来自美国、英国、德国、中国、印度和日本6个区域市场的智能手机用户,每个市场1000名,共计6000名,年龄跨度18岁~64岁。

对比写之前那篇文章我参考的《音频产品使用现状调研报告2019》,主要洞察内容已经发生了很大变化:

-70%的受访者认为在使用智能手机时,无线耳机或音箱的出色音质能够助力打造最佳体验,比之前的66%又有提升;

-58%的受访者表示,他们很可能会订阅高清流媒体服务,5%的受访者表示已经订阅了该服务;

-42%的受访者在玩PC、主机和移动游戏时使用真无线耳塞;

-52%的受访者希望获得高分辨率或无损音质;

-57%的受访者表示,在疫情之后,他们会续更加频繁地使用音频设备。

对比两年前的那份报告,除了音质这一项需求还是高居榜首之外,其他四项关键洞察项目都已经从产品性能向完全转向了应用向。我认为这意味着两点:第一,TWS耳机从认知普及阶段进入了应用成熟期,消费者已经完全接受了这类产品,简单地性能提升,比如ANC降噪深度、续航等参数变化对消费者的吸引力会下降,因为整个行业技术水平在提高;第二,消费者对TWS耳机功能需求变得更加丰富,虽然音频相关项目还是占去了大半,但诸如助听、情景感知、多设备连接、健康生物识别等功能的比重变得更大,即TWS耳机已经从过去简单的替代线缆的音频设备,向更多功能性上转变,智能耳戴设备的“全面智能化”正变得越来越重要,从解放距离在向解放双手进化。

这一系列的变化也从消费者在近期对TWS产品的感受中看得出来。随着带ANC功能的品牌TWS耳机价格下沉到300元区间,该功能带来的新鲜感也在消失,要知道,这在过去还一度是消费者判定高端产品的重要指标;为了提升音质,诸如LDAC,LHDC,aptx Adaptive,Snapdragon Sound等一系列高清编码格式和认证为越来越多人所看重;以Apple Music为代表的一系列高清流媒体服务出现在越来越多的在线音乐平台上;随着芯片制程和算法的提升,单次充电8小时,整体续航超30小时已屡见不鲜……用时下流行的一句话来形容还在高速发展中的TWS耳机市场就是:“迅速陷入内卷”。那么,TWS厂商应该用什么样的方式来摆脱这种负向螺旋呢?

耳畔“核舟记”

首先是音质。我认为这个方面可以从两个层面来看,首先是硬件,各家厂商对此是“八仙过海,各显神通”。不同尺寸的动圈,全频动铁单元,都可以在不同的产品中看到;如荣耀Earbuds 3 Pro、两代OPPO Enco X等产品,则是选择多单元组合,如前者是动圈+陶瓷高音单元,后者是动圈+平板,另外还有声阔Liberty 3 Pro这样的圈铁组合。除了单元,还可以加别的,比如HIFIMAN TWS800就加入独立功放电路,刚刚上市的Astell&Kern UW100则选择加入独立DAC芯片,所有的目标都是为了让耳机的硬件部分有更好的基础声音表现。

但声音这个东西,三分看硬件,七分看调校。相比之下,传统音频大厂自家功底深厚,而新入行的品牌,除了基于自家产品团队对基础音质的调整之外,还会选择“出圈”合作。比如荣耀Earbuds 3 Pro这种,通过CPHA权威认证来彰显自家实力的做法(CPHA即CAIA Premium Hi-Fi Audio,是中国电子行业音响协会推出的我国电声行业首个针对中高端Hi-Fi音频产品综合客观检测+主观评价的权威性认证),成为Billboard第一次颁发的BEST of MWC大奖中唯一一款TWS耳机,也能看出它的音质表现还是很有实力的。

“音质总是消费者选择TWS产品的首要衡量标准,但绝大多数人又并非清楚什么是好音质”。音质这玩意儿虽然主观,但随着高清流媒体服务的兴起和高清编码连接协议的普及,就算是“木耳”消费者也能最起码分辨出声音的变化——iPhone除外,AAC调得再好也还是AAC。所以,当厂商想尽各种办法做好音质之后,还是需要求助圈外的力量来背书,从而达成提升消费者“脑放功率”的目的。当然,这种需求的变化也会让厂商在定义产品的时候左右为难,它们都是力争在HiFi与大众听音习惯之间求得平衡。

其次是连接。这个地方说的连接不是编码协议,而是TWS耳机与其他设备之间连接的能力,在这一点上,手机背景的厂商比之传统音频厂商有着更强的表现力,特别是同一生态体系下的不同设备之间的连接操作要快捷很多,这也是核心竞争力之一。

多设备连接功能也被越来越多的消费者所看重,有些产品要通过操作硬切换,而未来会有更多的产品会通过音源状态实现自动切换,这对于双设备用户来说是相当友好,也符合消费电子行业发展的方向。很多游戏爱好者关心的连接延迟,个人认为在目前的技术条件下想要再有大的提升可能会比较难,但随着厂商系统底层调校能力以及LC3这类新编码技术的普及,还是会有一定的进步。

然后是健康。我打算把ANC主动降噪与其它健康功能都放在这个部分,因为在苹果设定的穿戴健康版图中,听力健康是与“Apple Watch+AirPods Pro”所构成的闭环紧密相连的。在越来越多用户体验过ANC功能后,都能感觉到它的好处,然而大多数耳机的ANC功能又是与入耳式设计结合在一起的,长时间佩戴会带来耳道健康的问题。

因此我们能看到很多不错的解决方案,比如华为FreeBuds 4在半入耳设计下加入了ANC功能,能解决大部分生活场景中的降噪问题;也有如荣耀Earbuds 3 Pro这样,每佩戴两小时就会提醒用户摘下耳机休息片刻。更重要的是,随着蓝牙芯片能力强化,能感知环境的自适应降噪功能日后会成为趋势,TWS耳机因为降噪深度引起的耳压过大等问题,也会得到改善。

几年前我曾使用过华米带有心率功能的TWS耳机,整体表现一般,但将健康检测带入TWS耳机的思路不错。荣耀Earbuds 3 Pro此次加入体温AI监测功能也是TWS在健康方向演化的重要事件。在国内发布会之后对荣耀CEO赵明的专访中,他也特别提到了这项功能,一方面是因为近两年肆虐全球的新冠疫情促成了消费者对体温这项数据特别关心,另一方面则是荣耀健康团队本身也认为体温是关乎人体健康的重要参考数据,而TWS长时间佩戴和贴近耳朵两项特性,恰恰让它能扮演一个非常好的数据传感器的角色,因而加入了这项功能。

如果把前边几项结合在一起看,很多人都会感觉TWS耳机还会有很大的发展空间,但为什么会在市场前景如此大好的情况下迅速陷入“内卷”呢?因为无论是多单元还是独立音频电路,抑或是健康功能的加入,都会对本来就小巧紧凑的TWS架构设计与性能带来诸多影响。比如荣耀Earbuds 3 Pro,要实现体温AI监测功能,需要加入三个测温传感器才行——这比桃核上边雕艘船有过之而无不及,还要把单只耳机重量控制在5克左右;再比如加入独立音频电路的HIFIMAN TWS800和AK UW100,它们单只耳机的重量都达到了7克,比起常规4~5克多出好几成。

况且,更多功能对耳机续航也是有明显影响,而续航对用户的体验影响更加直接。都说做产品是平衡的艺术,但当产业发展对TWS耳机的功能提出更多要求的时候,这个平衡的把握自然更难,要是大家都挑容易的做,“内卷”自然就来得很快了。

所以,我认为只有从业厂商将目光放得更远一些,真正从智能设备的角度,而非简单地以音频设备来看待TWS耳机的未来,才有可能从“内卷”的竞争中跳脱出来,比如智能眼镜这个品类最近我用得比较多,从我的使用场景来看,它们还真有可能成为一个新的垂直领域不断向前发展。

写在最后

智能耳戴产品的未来不同于传统耳机产品,在音质、续航、降噪、调音玩法等基础上,“智能”一定会成为不同品牌打造产品力的关键领域。更重要的是,这不仅要求厂商要有“王叔远”那般精湛的产品打造功力,还要求在这背后建立起庞大的用户数据分析应用平台,这才是能避免TWS耳机市场粗暴内卷,迎合乃至创造消费者需求的必由之路。

0 阅读:18
见机行事吖

见机行事吖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