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晓平菇病虫害种类,提前做好防备,养殖少些阻碍
在平菇养殖的世界里,病虫害就像隐藏在暗处的敌人,随时可能给养殖户带来损失。了解平菇病虫害的种类,并且提前做好防备措施,这是平菇养殖成功的关键所在。
先来说说平菇可能遭遇的病害。绿霉病是平菇养殖中比较常见的一种病害。正常的平菇菌丝是洁白、浓密的,就像健康生长的白色绒毛地毯。可是绿霉病一旦发生,菌袋或者菇床上就会出现绿色的霉斑。这些绿霉就像侵略者一样,不断地蔓延滋长。绿霉病的产生往往和环境的湿度、温度以及培养料的卫生状况有关系。比如说,当湿度长时间保持在过高水平,空气不流通的时候,就特别容易滋生绿霉。对比那些管理得当,湿度、温度控制精准的菇房,就会发现绿霉很难找到生存的机会。
还有菌丝生长不良的情况。平菇的菌丝如果在生长过程中出现问题,比如变得稀疏、细弱,颜色也变得暗淡,这就表明它生长得不健康。这可能是因为培养基质的营养成分不均衡。想象一下,一个营养不良的生物,肯定是没有活力去茁壮成长的。如果培养基质中缺乏氮源或者矿物质等重要的营养元素,菌丝就像缺乏食物的人一样,慢慢地失去生机。而在营养充足、配比合理的培养基质上,菌丝则是茁壮成长,密密麻麻且富有活力,就像一片生机勃勃的景象。
再谈谈平菇的虫害。菇蝇就是平菇养殖中的虫害之一。菇蝇体型比较小,但是危害可不小。菇蝇的幼虫会蛀食平菇的菌丝体和子实体。那些被菇蝇幼虫侵害过的平菇,就像被啃食过的树叶一样,变得千疮百孔。菇蝇喜欢在潮湿、肮脏的环境里产卵繁殖。对比清洁、干燥且通风良好的菇房和那些杂乱、潮湿又通风差的菇房,就会清楚地看到,菇蝇更倾向于在后者中大量滋生。
还有跳虫也会危害平菇。跳虫小小的,颜色多为黑色或者褐色。它们会在平菇的表面活动,吸食平菇的汁液。被跳虫侵害后的平菇,表面会出现一些小坑洼,这不仅影响了平菇的外观,还会影响其品质。跳虫喜欢温暖潮湿、阴暗的环境,而且它们的繁殖速度很快。在平菇生长的环境中,如果有机杂质过多,就为跳虫提供了良好的藏身之处和繁殖场所。
在平菇的病虫害防治方面,环境的控制至关重要。菇房的温度、湿度和通风是必须要重点关注的三个因素。温度要保持在平菇生长的适宜范围内。大多数平菇品种适宜在15 - 25℃之间生长。如果温度过高或者过低,都可能引发病虫害。湿度方面,一般要求在70% - 80%左右,太湿了容易滋生绿霉病和各种虫害,太干了则不利于平菇的菌丝体和子实体生长。通风就如同给菇房注入新鲜空气的活力源泉,良好的通风可以带走多余的湿气、二氧化碳,同时也能阻止病菌和害虫的大量滋生。例如,在菇房里安装合适的通风设备,让空气能够不断地流动,就像给平菇的生长环境做了一次又一次的好气循环SPA。
培养基质的处理也是预防病虫害的关键。在制作培养基质的时候,要选用干净、无霉变的原材料。比如玉米芯、棉籽壳等,这些原材料在使用之前最好进行暴晒处理。暴晒就像给原材料做了一次天然的消毒,可以杀死其中可能存在的病菌和害虫卵。而且,在配制培养基质的时候,要注意营养元素的均衡搭配。就像为平菇准备一顿营养丰富又均衡的大餐,让它能够茁壮成长,有足够的抵抗力去抵御病虫害。
物理防治方法也是不容忽视的。可以利用高温来杀灭病菌和害虫。例如,在平菇收获完毕之后,对菇房进行高温焖棚处理。把菇房内的温度升高到一定程度,并且保持一段时间,这样那些残留的病菌和害虫卵就难以生存了。还可以采用人工捕捉的方式对付菇蝇和跳虫等害虫。虽然这种方式可能比较费时费力,但是在病虫害初期或者规模较小的菇房里,也是一种简单有效的办法。就像人们亲自下场去把这些害虫一个个揪出来,让它们无处可逃。
生物防治也是一种绿色环保的防治手段。可以引入天敌来控制害虫的数量。比如说,有些捕食螨可以捕食跳虫,利用它们之间的捕食关系来维持生态平衡,减少跳虫对平菇的危害。还有一些微生物制剂,这些微生物可以抑制病菌的生长。这就像是给平菇的成长环境组建了一支天然的防御部队,在病菌想要兴风作浪的时候,就会受到这些微生物的狙击。
对于已经发生病虫害的情况,也要及时采取措施。如果发现绿霉病,要及时把染病的地方隔离并且清除掉,防止病菌进一步扩散。就像是把传染病源送进隔离病房,防止它感染更多的人一样。如果虫害严重,可能需要使用合适的药剂来进行防治,但是一定要严格按照规定的剂量和方法使用,避免药剂残留对平菇的品质造成影响。
平菇的病虫害种类多样,但是只要我们用心去了解,在养殖过程中从环境控制、培养基质处理、物理和生物防治等多个方面入手,就能够提前做好防备,让平菇在相对健康的环境中生长,从而减少病虫害带来的阻碍,提高平菇的产量和品质。每一朵平菇都是养殖户心血的结晶,守护好它们的生长是我们的责任,只有这样,平菇才能成为我们餐桌上一道道健康又美味的佳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