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2天,太少了!黄河很憋屈:为什么不能像长江实施"10年禁渔"

博文聊科学 2023-04-01 18:38:49

2023年黄河禁渔来了!从4月1日到7月31日在黄河上游、中游、下游及重要支流实施全面禁渔,期间禁止任何形式的捕捞,包括锚鱼、电鱼。

和很多网友一样,土豆一直期待黄河能像长江那样实施“十年禁渔”,以恢复日益匮乏的鱼资源。

要知道长江水域短短禁渔3年便取得了显著效果:长江江豚数量在2022年创近年新高,达到了1249头,比2017年的1012头增长了20%。此外,长江水域检测到的鱼种数量也由2020年的168种增加到了193种,一度濒临灭绝的长江刀鱼开始出现在洞庭湖一带,多年未现身的鳤鱼也频繁出现在长江中游和洞庭湖。

反观黄河水域虽然中下游禁渔时间从3个月延长到了4个月,黄河河源区及上游重点水域从2022年4月1日到2025年12月31日实行全年禁渔,但黄河从未实施过长期、全水域禁渔。

另一方面黄河禁渔的紧迫性并不比长江小,上世纪80年代整个黄河水域大约栖息着190多种淡水鱼,2007年渔业部门再次统计时仅剩下78种,降幅达58.9%!2016年相关部门发布的《中国脊椎动物红色名录》显示目前黄河仍有24种土著鱼生存状况欠佳,其中10种被列为了濒危,4种列为了极危。

与此同时,黄河渔获年产量降到了4.6万吨,在全国3000多万吨水产品面前基本可以忽略不计,而建国初期黄河水域曾是我国重要的“菜篮子”,巅峰期渔获产量超过20万吨。野生黄河鲤鱼曾是北方难得的河中美食,现在却是一条难求。

据了解黄河中的鲤鱼基本上都是杂交鲤,是德国镜鲤与黄河鲤鱼杂交的产物,它们鳞片杂乱、暗淡无光、肉质粗糙,味道和口感不及纯种野生大鲤鱼的一半。

也就是说,不管从哪个角度黄河水域应像长江水域那样实施全水域长期禁渔, 那为何又难以推进呢?

从上世纪50年代开始黄河主干流陆续兴建了20余座水电站,蓄水容量较大的水库有龙羊峡、刘家峡、三门峡、小浪底水库等,像龙羊峡水库库容达到了247亿m³,小浪底水库126.5亿m³。

据了解小浪底水电站年发电量为58亿千瓦时,三门峡水电站为17.1亿千瓦小时,大大小小的水电站源源不断地向外输送电力的同时,也将黄河航道拦腰截断,下游鱼群难以逆流而上。

以北方铜鱼为例,该鱼肉质新鲜、口味独特,有“宫廷鱼”之称,每年3、4月份它们逆流而上至宁夏段产卵,但小浪底、三门峡等水电站修建后导致北方铜鱼无非正常洄游,活动空间被大幅压缩,现已消失不见。

遭遇类似情况的还有黄河刀鱼,数百年来东平湖一直是黄河刀鱼的重要产卵地,每年三四月份从黄河入口出发,经过重重险阻到达东平湖产卵,自从东平湖大坝修建后,黄河刀鱼无法进入湖中立即丧失了产卵地,再加上过度捕捞,黄河刀鱼数量大减。据一些老渔民反映他们已经十几年没有见到野生黄河刀鱼了。

也就是说,兴建的大坝、水电站发展经济的同时,客观上也损坏了鱼资源,而黄河每年要进行的调水调沙又给了附近鱼群重拳一击。

每年6-7月黄河要进行调水调沙,有两个目的,一是腾出库容,应对即将到来的汛期;二是趁开闸放水完成排沙。 2021年小浪底、三门峡、万家寨在相关部门的组织下开始启动排沙,水闸一开水蜂拥而下,小浪底下游水流速最高达4480m³/s,排沙6374万吨,超过3600万吨泥沙进入了渤海。

调水调沙过程中黄河水体溶氧量降至不足2mg/L,大量鱼要么因缺氧昏厥或窒息而死,要么被迫游到岸边,那里有渔民正拿着渔网守候。由于泄洪时巨大冲击力,鱼群刚刚建立的产卵场、孵化场瞬间被摧毁,导致幼鱼大幅减少。

研究人员曾对风陵渡到三门峡水库河段调水调沙后鱼情况进行调查,发现鱼类数量比调水调沙前减少90%,鱼资源减少3.6万公斤,这还不包括对鱼卵造成的潜在威胁。

另外黄河实施全面禁渔还存在一个现实问题。黄河中上游经济远不如长江沿岸,目前仍有2万多专业捕捞人和1.5万兼职捕捞人,还有一些捕捞人没有统计在册。如果禁捕可能影响他们的生计。

长江水域为顺利实施10年禁捕中央和地方总计下发了269亿补助资金,如果按照长江年捕获量10万吨、黄河4.6万吨计算,黄河10年禁捕需要补贴123亿,这对于财政紧张地方是一个巨大挑战。

通过上文的描述不难看出黄河水域有他特殊因素,一方面要防止水土流失、调水调沙,一方面又要尽量保护鱼资源,确实有一定难度,所以相关部门和专家研究后始终无法推进黄河长期禁渔。

不过,从最近各省透露的信息来看,黄河长期禁渔正在加速推进,比如河南农业农村厅在回复政协委员关于“实施我省黄河流域十年禁渔 让母亲河永葆生机”的提案时表示正在加派人手摸清黄河流域水生生物资源,为可能实施的黄河禁渔新政做准备。显然,这里的新政是长期禁渔,或者正是“黄河十年禁渔”。

原创:土豆

2 阅读:95

博文聊科学

简介:分享大千世界的秘密与科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