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亲加九锡未果,幼子继业篡帝位,桓温桓玄父子如何终结东晋王朝

荔枝聊过去 2024-11-20 16:16:43

建安十八年(212),曹操受封魏公,加九锡、建魏国;建安二十一年(216)汉献帝刘协册封曹操为魏王;建安二十五年(220),刘协禅位于曹操之子曹丕,曹魏建立而汉亡。

景元五年(264),魏元帝曹奂拜司马昭为相国,封为晋王,加九锡;同年曹奂禅位于司马昭之子司马炎,晋立而魏灭。

桓温桓玄父子亦想要同前辈看齐,桓温讨要九锡,桓玄威逼晋安帝禅位,建立桓楚,可依然未能改变王朝短命之相。

一、雄姿英发,匡济天下

经过八王之乱、永嘉南渡后,东晋政权的统治远不及大汉、曹魏和西晋,只能偏安北方等待着覆灭之时的到来。然而桓温之父桓彝却不甘平凡,他在司马晋室南渡后交接名士,并成功入列“江左八达”,还曾与平定王敦之乱,沦为刑家的龙亢桓氏在他的努力下有了一些起色。

然而桓彝却死于非命,历阳内史苏峻、镇西将军祖约进攻朝廷,桓彝顽强抵抗,终因势小力孤而被叛军杀害。可桓彝也为儿子博得了晋升之资,桓温得知父亲的死讯后,“枕戈泣血,誓报父仇”,待他手刃仇敌为父报仇后,桓温之名为世人称赞,朝廷念及其父之功,令桓温娶南康长公主为妻,加拜驸马都尉,并袭父爵为万宁县男。

桓温为人豪爽,姿貌伟岸,风度不凡,尤其是迎娶了长公主之后,更是志在天下,他与“魏晋八君子”之一的庾翼交好,“相期以宁济海内”当时已是都督江、荆、司、雍、梁、益六州诸军事的庾翼向晋成帝举荐好友时是这样说的:“宜委以方、邵之任,必有弘济艰难之勋”。

庾翼去世后,桓温确实如好友希望的那样升任安西将军、持节、都督荆司雍益梁宁六州诸军事,领护南蛮校尉、荆州刺史。可庾翼临终前却请求朝廷让儿子庾爰之接掌荆州,这番举动成为桓温心中一根刺,在他看来,庾翼这是任人唯亲,已经不再有匡扶天下的气量了,同时让桓温在权臣的道路上越走越远。

二、一念忠叛,篡位未果

对偏安江左的东晋朝廷来说,荆州是自己的命脉之地,“荆襄每为强藩巨镇,以屏护上游”,若是坐镇荆州的将军有二心,便可顺江而下直取都城,上一个血淋淋的教训是“王敦之乱”。其实东晋朝廷对桓温镇守荆州是可以接受的,其父桓彝为国捐躯,桓温更是迎娶了晋明帝司马绍嫡长女司马兴男为妻,但前提是桓温不惹事。

一到任的桓温按捺不住了,他在荆州稳定住阵脚后便向割据巴蜀的成汉政权发起进攻,对桓温和东晋而言,家门口的成汉是悬在头上的利刃,现在的成汉几经叛乱政权不稳,皇帝李势荒淫无道,此时不取更待何时?还未等朝廷的回复,桓温便率军西进了,此战桓温运筹帷幄大获全胜,成功灭亡成汉政权。

然而桓温等来了不是英雄的待遇,反而是衮衮诸公和摄政王司马昱的警惕,朝廷讨论平蜀之功,欲以豫章郡封赏桓温,“荀蕤止封,朝野瞋目”,司马昱还将素有名望的扬州刺史殷浩引为心腹,以此激发荆扬之争。若非殷浩华而不实,多次北伐不利招致朝野怨声载道,可能桓温就此被雪藏起来了。

经历朝廷数年的打压,桓温没有怨气是不可能的,他曾率五万大军进驻武昌威逼朝廷表达自己的不满,在殷浩失败后落井下石。但桓温也错过了北伐建功的好时机,三次北伐无功而返,眼见无法因功受九锡,桓温又行废立之事,成功把自己的名声搞臭了,在名臣谢安、王坦之的联手合作下,桓温最终未能实现权臣的最后一步。

三、幼子乖张,因祸得福

桓温死时幼子桓玄仅有五岁,但桓玄却是他最喜爱的儿子,桓温死前将大权交给自己的弟弟桓冲,让桓玄承袭其封爵南郡公。虽然早已不记得父亲的相貌了,但桓玄对父亲推崇不已,“晋室之机危于殷汉,先臣之功高于伊霍矣”,可父亲晚年的种种行为导致桓玄的晋升之路被彻底堵死。

加上叔父桓冲更是对晋室忠心耿耿,甚至到了不惜损伤桓氏的利益来成全谢安和晋室,导致桓玄一直郁郁寡欢。此时的荆州刺史王忱处处遏制着桓氏在荆州的势力,桓玄好不容易熬死了王忱,但让他更崩溃的是,晋孝武帝钟意与王忱齐名的王恭出镇荆州,从人比王忱更加刚强,桓玄只得贿赂晋孝武帝所宠信的尼姑支妙音,换成被视为“弱才”的黄门侍郎殷仲堪当荆州刺史。

因父叔长年治理荆州颇有威望,桓玄虽然没有官职,却能专横荆州,殷仲堪果然不敢与他对抗,不过桓玄没有兵权也不敢把殷仲堪逼得太狠,两人明面上深交交好,背地里却是互相提防。终于,桓玄等来了一则“好消息”:会稽王司马道子与晋孝武帝争权,帝相的心腹尚书仆射王国宝发难,青州刺史王恭起兵反抗,桓玄得以怂恿殷仲堪起兵。

更让桓玄狂喜的是,由于王恭、殷仲堪明面上的实力强大,加上二人的靠山晋孝武帝驾崩,司马道子为了分化他们,对桓玄的限制放松了,可他不会想到的是,自己由此放出来一头终结东晋的猛兽。桓玄借机先后除掉了殷仲堪、杨佺期,向朝廷索要都督江州及扬州豫州共八郡诸军事的权力并领江州刺史。

四、桓楚篡晋,覆宗殄国

司马道子之子司马元显及时察觉桓玄的野心,但早已无力回天,在北府军将领刘牢之向桓玄投降后,桓玄入京,得到了父亲所追求的权臣套餐:“总百揆,侍中、都督中外诸军事、丞相、录尚书事、扬州牧,领徐州刺史,又加假黄钺、羽葆鼓吹、班剑二十人,置左右长史、司马、从事中郎四人,甲杖二百人上殿”。

可桓玄却不满足仅仅与伊尹霍光比肩,与心腹谋划后,桓玄借朝廷之手为自己加九锡,封楚王,后又如曹丕、司马炎故事,逼迫晋安帝禅让于己,成功篡位为帝。然而桓玄篡位后的政权却远不如曹丕、司马炎那般稳固。桓玄刚入京时还能演一演当个贤臣,“罢黜奸佞之徒,擢用俊贤之士”。

不久后桓玄便原形毕露,常报私仇或向群臣泄愤,为的就是抒发昔日郁郁不得志的愤懑,“陵侮朝廷,幽摈宰辅,豪奢纵欲,众务繁兴,于是朝野失望”。当了皇帝后的桓玄更是肆无忌惮,当时正闹饥荒,桓玄却兴修宫殿、扩建乘舆,“于是百姓疲苦,朝野劳瘁,怨怒思乱者十室八九焉”。

给予桓玄致命一击的还是北府军,其实桓玄在接受刘牢之和北府军的投降后并未放松警惕,他剥夺刘牢之的军权并诱使刘牢之反抗自己,为的是让刘牢之与北府军离心离德,“往年反王兖州,近日反司马郎君,今复欲反桓公。一人而三反,岂得立也”,并借机解散了北府军。可北府军旧部在刘裕的组织下举起义旗,桓玄的“桓楚盛世”很快就如泡影般覆灭了。

“雄豪之逸气,韫文武之奇才”,桓温沦为奸雄,实为曹魏、司马晋开了个权臣篡位的坏头,更是因为东晋自身的实力不济,无进取之心还要掣肘前线将领。因父亲的种种行为而受限的桓玄,心生叛逆也是正常,但他轻易篡晋代楚又草草殒命,“计其僭位之期,不过半年,其亡也忽,谁曰不宜?”

0 阅读:0
荔枝聊过去

荔枝聊过去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