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地革命时期,并不是所有的红军都参加了长征,也有一部分红军选择留守苏区,坚持游击战争,这一部分红军也被称为“南方八省留守红军”。1937年,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后,在两党第二次合作的基础上,南方八省留守红军改编为新四军,在叶挺、项英等人的带领下投身抗日救国的烽火狼烟当中。
1941年1月,国民党反动派制造了皖南事变,包围了新四军军部。因为敌强我弱,新四军血战数昼夜依然未能突围成功,最后关头只能分散突围。在分散突围阶段,有一位新四军高级将领身受重伤,突围失败,为了不连累其他战友,他把最后一发子弹留给了自己,坚决不当俘虏。
他的名字叫袁国平。袁国平出生于1906年,湖南省邵东市人,出生于一个贫苦的手艺人家庭。早年时期,袁国平主要在家乡一带读书,1922年,16岁的袁国平考入了湖南省立第一师范学校,这是一所历史悠久的学校,也是在这所学校期间,他开始接触进步思想,积极投身反帝反封建的爱国运动。
1924年,袁国平加入了共青团,1925年,他考入黄埔军校第四期,也是这一年,袁国平转为正式党员。在这之后,袁国平投身北伐,参加了汀泗桥、贺胜桥和攻克武昌城战役,为北伐的胜利贡献了一份力量,也为推动大革命浪潮的传播作出了积极的贡献。
1927年,大革命运动失败,袁国平没有对革命灰心,他迅速投身反抗国民党的武装斗争当中,辗转南昌、广州、香港以及上海等地,继续秘密宣传我党的革命思想,积蓄武装力量。1929年,袁国平又被派到湘鄂赣根据地,担任了红五军政治部主任等职务,此后他积极投身根据地的创建工作,参与领导了根据地的游击战,并参加了第一到第五次反“围剿”,在极端困难的环境下,与敌人进行了不屈不挠的斗争。
1934年10月,袁国平跟随中央红军的主力部队踏上了长征之路,于1935年10月到达陕北。到达陕北后,袁国平奉命创办了红军学校,为红军培养了大批优秀的后备干部。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后,为了加强新四军的建设,袁国平被派到新四军,担任了新四军政治部主任,是新四军的高级将领之一。
在新四军工作期间,袁国平坚持我党既独立自主,又联合抗日的统一战线政策,致力于创建抗日根据地,同时,他也在广泛开展统一战线工作、团结各阶层爱国人士共同抗日等方面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促进了新四军以及抗日根据地的发展壮大。
时间很快就来到1941年1月,国民党反动派制造了皖南事变,包围了新四军军部。在皖南事变的分散突围阶段,袁国平率领一部分部队向北突围,不幸的是,突围过程中,袁国平身受重伤,失去了行动力。战士们发现袁国平受伤后,坚持要带着袁国平一起突围,袁国平虚弱地说:“你们走你们的,赶快突围出去,不要管我了。”
战士们坚持带着袁国平一起突围,袁国平也了解自己的部下,为了不拖累部队行动,他趁着战士们不注意的时候,掏出了自己的手枪,向着自己的头部扣动了扳机……袁国平牺牲时年仅35岁,他也实现了“如果有一百发子弹,要用九十九发射向敌人,最后一发留给自己,决不做俘虏”的诺言。
值得一提的是,袁国平有个儿子名叫袁振威,袁振威长大后继承了父亲的遗志,参军入伍,进入了海军,是我军海军指挥学院专家组成员、海军作战指挥学博士生导师,并成为了我军的文职少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