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8年,开国上将朱良才上书中央,主动要求退出领导岗位。这一消息惊动了毛主席等高层领导人,聂荣臻将军得知亲自探访:“主席让我来看你!”
朱良才
在某次战斗中毛主席在延安还当面夸赞过他“军事上过硬,政治上合格,是军之良才”。而1955年授衔仪式上,朱良才也被授予上将军衔。
原本前途一片大好,朱良才为何会在1958年主动请辞?
“军之良才”探究朱良才的过往,他的出身也不算太差,好歹是书香门第。初中毕业后他在家乡当小学老师,原本日子也就这样平平淡淡的,然而,朱良才每天接触进步书刊,渐渐地萌生了参加革命的想法。
他与毛主席算老乡,都是湖南人,所以当毛主席带领的农民运动在湖南扬起轩然大波时,他毅然决然地加入了湖南农民运动的队伍当中。
在革命生涯中,朱良才担任过师长兼政委、在长征途中还担任过几天的司令员,除此之外,朱良才几乎都是做政治工作。可在战斗中,朱良才每一次都会冲锋在前面,与敌人厮杀。
朱良才(右)
1928年“朱毛会师”后,朱良才被调到红四军军部担任朱德、毛泽东的第一任秘书。朱良才将工作做得有条不紊,井然有序,深受朱德的喜爱,在后来的二打永新县城,朱德就让他留了下来,率领农民组建农民赤卫队。
朱良才在政治上十分出色,很快他就用最短时间组织起了一支庞大的队伍,足足有1000多人。在进行第三次永新战斗中,朱良才率领赤卫队,拿着大刀和梭镖,与敌人展开了猛烈的战斗。
敌人被我方打得如同惊弓之鸟,乱了阵脚,趁着这个时机,我方加大进攻火力,取得了胜利,此次胜利,是我军井冈山根据地创建以来最大的一次胜利。
在后来的一次战役中,朱良才所在的红34师在他的带领下,抢占蒋家岭、永安关等地,阻击向西追击过来的敌人,掩护中央军渡江。
战斗一开始就打得异常的激烈。面对敌人的火力攻击,朱良才与敌人展开了两天两夜的殊死搏斗。在这场战斗中朱良才被敌人的枪击中,流血不止,朱良才还想投入战斗,但为了他的生命安全,上级命人将他抬过了江,送到医院抢救。
红34师的战斗还没有结束,全师上下拼尽全力参加战斗。可惜红34师不敌敌人,被重重包围,全军覆没。
后来,经历过这场战斗的伤兵感慨地说:“要是朱良才不走,红34师不会全军覆没。”
在几十年的革命生涯中,朱良才将自己的全部精力都奉献给了革命。他用自己的全部力气创造性地将政治工作做得非常出色。抗日战争中,朱良才完美地创建了许多政治活动,毛主席对他的才能非常赞赏,曾在延安当着他的面夸赞他说:“军事上过硬,政治上合格,是军之良才!”
毛主席对他的赞扬绝对是对他个人的真实写照。朱良才在军事上能将生命置于身外,在政治上的建树也非常多。他对党的忠诚是绝对坚固的。
有一次,国民党疯狂屠杀共产党人和无辜百姓,我党的30多名农会骨干被敌人扣押其中就包括朱良才。敌人对他们进行了残酷的拷问,朱良才在经过各种刑具的摧残,也没有透露出半点信息。
那时候朱良才已经做好了赴死的准备,敌人也起了杀意,就在这时候,组织上想尽办法,终于将他救了出来。逃出来之后,朱良才立刻申请加入了中国共产党,成了真正的共产党员。在念入党誓词时,朱良才说:“做共产党员,死了也心甘,死了也光荣!”
朱良才
朱良才无论在何时,对党的忠心无人可比。
当朱良才带领的西路军向东去陕北的途中,遭到了敌人的伏击。队伍被打得四分五裂,朱良才与组织失去了联系。没有队伍,没有党的消息,朱良才坚定信念,就算独自一人也要找到组织。
就这样,朱良才踏上了寻找组织的艰难路程。西北地区地广人稀,朱良才经常是挨饿了好几天才能遇上一户人家。可就算是遇上人家,也不一定能吃上一口东西,因为当地的百姓对红军不是很了解,大部分的百姓不愿意对他提供帮助。
为了不被敌人注意到他,他只能晚上活动,白天隐藏起来,还不能走大路,只能走偏僻小路。迎着寒风,饿着肚皮,又冷又饿无时无刻地不摧残着朱良才的意志。他跋山涉水,无论遇到多么艰难的事情,他从来没有动摇寻找组织的信念。
朱良才的身上穿着一件御寒的皮袄,这是红军内部给战士们分配的物资,有好几次差点就被敌人发现。朱良才意识到,不能再穿着这身皮袄出现在大众的视野中了。他找到一个挖煤的工人,用自己的皮袄换了一身破皮袄。
朱良才(右一)
那件皮袄是他最后一件有价值的东西了,但为了长远考虑,朱良才不得不这样做。穿着破皮袄,朱良才又将自己的脸用煤黑弄脏,俨然成了一个难民模样,那个时候的难民非常多,都是一副又脏又破的形象,朱良才就利用这一点隐藏了自己的身份。
这样一来,朱良才白天也可以赶路,很少有人注意一个“乞丐”。靠着这身装扮,朱良才顺利地躲避过多次追捕,绕过了兰州。
有一次,为了摸清情况和补充食物,朱良才主动混进了一支被国民党押送的西路军队伍,他听到有的同志抱怨说:“党在哪里都不知道,还不如回家算了!”语气中满满的不信任和失望。朱良才立即反驳道:“党就在我们心中,只要坚持就一定能找到,怎么可以半途而废呢?”
等到达目的地,朱良才趁着押送兵松懈之际,又跑了出去,又开始了寻党之路。直到“流浪了一个多月,朱良才终于在一个小村庄找到了一支红军的驻扎地。
他激动万分,连忙上前跟卫士说:“我是西路军的红军,我找你们的领导。”等红军长官出来后,他立即认出此人是他以前的部下。
朱良才(中)
终于见到了熟人,朱良才欣喜万分,多天未进食和长期的紧张状态,让朱良才再也没能坚持下来,晕了过去。在晕倒之前,他还不停说着:“终于找到了!”
响应号召,主动请辞朱良才醒来之后,发现自己睡在一所温暖的房子中,透过玻璃他看到了站岗的红军战士。他这才松了一口气,嘴角露出了微笑。
他发现自己的衣服已经换成了干净整洁的红军军装,身上也被擦干净了,安全感充斥着他整个心头。这时,一位红军走进了房间,见他已经清醒十分高兴。
来人正是他以前的部下陈坊人,陈坊人问他为何会如此狼狈,朱良才将自己的所有遭遇一一道出,回忆后,两人皆是一声叹息。
陈坊人安慰他说:“好在现在没事了,老首长你今后有什么打算?”朱良才坚定地说:“你帮我上报给组织,请求重新上战场。”
朱良才
很快组织就给了回应,组织希望朱良才能好好休养,等伤势好了,会给他安排工作。
经过一段时间的休整,朱良才的精神好了很多,组织将他调回了兰州,在八路军办事处接收西路军将士。他本就是西路军的成员,对于那些失散的部队一眼就能认出来,通过他的努力许多红军干部都被找到,给我党节省了不小的资源。
朱良才忠于党,无论组织安排什么样的任务,都能尽心尽力地完成。在兰州结束了接收任务后,朱良才又被调到了延安,奉命在中央党校的高级干部班学习,并向中央汇报西路军接收任务的工作事宜。
他的工作完成得非常完美,毛主席在听完他的汇报之后,高度赞扬了他。朱良才因此高兴了好几天,但他并没有和任何人炫耀,就连他的家人也不知道还有这回事。
朱良才不骄不躁,本本分分地做着一个军人该做的事情,他将中国共产党奉为自己一生的信仰。
1955年,朱良才被授予上将军衔,获一级八一勋章、一级独立自由勋章和一级解放勋章。此时此刻所有荣誉也掩饰不住朱良才身上散发出来的光芒。
朱良才
从1950年开始,毛主席就开始考虑培养接班人和领导班子年轻化的事情了,几次在不同的场合提出这个问题,毛主席号召老同志应该将机会留给年轻人,早日回乡。可效果很不明显,将军们都是用自己的命换来今天的功勋,所以很少有人能下定决心归乡。
就在这时,朱良才有了请辞的想法,他将这个想法告诉过自己的好友,好友劝他说:“你再想想,不要冲动。”朱良才却说:“我不是冲动,是真的有这种想法。”
好友见劝不动朱良才,又将视线转移到了他的妻子李开芬身上,希望李开芬能劝一劝。李开芬也是革命工作者,也是一名有资历的老红军了。
而朱良才对妻子说:“开芬呀,咱们都是从死人堆里爬出来的,都是革命的幸存者呀!战争年代,我几上几下都挺过来了,我们都是党的干部,权力是党和人民的,不是私人的,该放手的时候得放手,老抓着也没有什么意思!”
妻子很同意他的话,没有再劝。
朱良才和妻子
既然要请辞,也不能将工作堆积在岗位上,接下来的时间,朱良才整日埋身与工作中,处理公务。没日没夜地操劳,铁打的身子也熬不住。
直到1958年,朱良才旧病复发,他这才意识到自己的病情已经发展得非常严重了。平时他工作得时间长了,就会感觉头痛,休息一会儿也就好了,可这一次,头痛难忍,他差点晕过去,幸亏秘书送文件,看到即将晕倒的朱良才。
秘书将朱良才慢慢扶在椅子上,马上拨打了医院的电话,把朱良才送到了医院。经过医生的抢救,朱良才这才脱离了生命危险。
此次病发,让朱良才更加觉得自己力不从心,他自知这种病不是短期就能治疗好的,可他不在岗位上,许多公务就会耽搁,所以他决定立即请辞。
他叫来秘书,让秘书代笔给中央写了一份辞职信。秘书劝他考虑考虑,朱良才说:“我是正职,因病不能多抓工作,对军区工作有影响,还不如响应国家号召,将位置让给年富力强的年轻人。”
秘书舍不得朱良才,也无法改变他的心意,只能含泪写下了这份辞职信。党中央收到信后,也非常惊讶,将这件事上报给了毛主席。
毛主席
毛主席对朱良才的印象极深,这个将军千里寻党的事迹令人感动,对于这样忠于党、忠于人民的好将军毛主席怎么会忘记。不过他依然觉得不可思议,因为此时,朱良才只有50几岁。正是发挥光热的年纪,而且从他的政绩来看,朱良才绝对为国为民都非常尽心。
朱良才本可以一边治病、一边工作。当时不管中央干部还是身边的同事、朋友都劝他这样做,但朱良才依旧坚定自己的想法。
在医院休养的朱良才看到有一个身影进入了病房,定睛一看居然是聂荣臻将军。朱良才很是惊讶,他连忙请聂荣臻坐下,聂荣臻坐在床边说:“是主席让我来看你的,听说你要请辞,是为什么呀,要是生活上有困难可以向组织汇报。”
朱良才摆摆手说:“替我多谢主席关系,我并不是生活有困难,我只是病了,感觉力不从心,还不如响应毛主席的号召呢,把机会留给年轻人。”
聂荣臻
聂荣臻听后,说:“老朱呀,你还是老样子,忠于党、忠于人民,这很好,你放心吧,我一定将你的心意传达给主席。”
于1959年,朱良才的请辞报告被批准下来,此后,朱良才就一直在家休养。对于他让位的事,毛主席说他“觉悟高”,周总理说他“开明”,邓小平称赞他“顾全大局”。
淡泊名利,廉洁奉公其实,朱良才请辞不是冲动之举,从抗战时期就能看出他并不是一个重权重利之人。
从参加革命到主动请辞,在这几十年的革命生涯中,朱良才永远都是淡泊名利、不争不抢。他只想将工作做好。在抗战时期,朱良才负责红军的宣传工作,他谁都宣传,只要是好士兵。但他从来没有宣传过自己。
朱德自己做的扁担
他对社会公开发表的文章只有4篇:《这座山,它革命》、《练兵与御寒》、《一根灯芯》还有一篇家喻户晓的《朱德的扁担》都是出自他之手。
朱良才用自己真挚的情感和浓厚的文化底蕴,将红军的精神体现得淋漓尽致。在他的笔下,一个个有血有肉的灵魂都得到了极大的释放。
黄洋界保卫战后,一个老同志看到朱良才的文章时,才发现朱良才在书中称他为打黄洋界的红1连党代表。当有人对朱良才说:“你也是红1连党代表呀,你也要写一写自己嘛!”朱良才总是一笑了之。
除了对名利的淡薄外,朱良才还十分廉洁奉公。建国后,生活条件变好了,应该说也不用太过拮据,但朱良才还保持在抗战中的生活习惯,家里的摆设一直很简朴,一套布沙发,一直从1950年用到1989年。
朱良才(右)
家中的其他事务,他都要约法三章,凡是制度发放的东西才能要,公家的东西一点也不能碰,他的汽车从来没有让家属坐过,只用作公用。
据他的儿子回忆,他的父亲从来不让他们进入到他的书房内,只要进去就会被严厉的赶出来。从来不跟家里人谈论工作的事情,公和私分得非常清楚。给他们讲得是红军的故事,讲红军与敌人拼命厮杀的故事,讲英雄们是如何用生命保卫国家山河的故事。
在人事关系上,朱良才与所有人都保持着一点距离,他不想乱拉关系。他与战友们保持的是纯洁的、最真挚的革命友情。
在战友们生活上有困难时,朱良才又会毫不犹豫地帮助他们渡过难关。在战友沙飞死后,朱良才将沙飞的女儿带到自己的家中抚养。
朱良才的优良品质是每一个红军战士的缩影,他忠于党和人民,淡泊名利、不争不抢、重情重义。
朱良才和家人的合照
1989年,朱良才去世。在他的追悼会上,各界人士都来吊唁,他们都是与朱良才将军有过生死之交的人,朱良才的品德深深地影响着他们。
出席人数有5000人之多,创造了八宝山十几年来没有出现过的盛况,这也是对朱良才一生战功和高尚品德的最真实、最深情的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