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不怕地不怕,就怕专家说胡话。
这不,又有专家发话了。
2023年1月8日,中房集团原董事长、知名学者、企业家孟晓苏在第三届南方财富峰会上接受采访时称,2022年中国老百姓存款增加了15万亿,如果拿出三分之一的存款,恢复对房子的购买、装修和其他的购买,中国经济就能恢复。
一张口,又把大家雷了个外焦里嫩。
对于普通人来讲,买房子这种倾家荡产,要掏净六个钱包的事情,到了专家嘴里怎么就那么轻松随意呢,搞得比上菜市场买两棵大白菜还简单。
严格意义上来讲,孟晓苏并非真正的专家,他就一退休企业领导而已,他退休前曾担任中房集团董事长,有“中国房地产之父”之称。孟虽74岁高龄,但廉颇不老,依然在发光发热,目前共担任12家公司法人,其中6家企业已被吊注销,这些企业,多数都和地产开发相关。
自己本身就是地产红利的既得利益者,天天顶着中国房地产协会副会长和中房集团原董事长的帽子,为地产摇旗呐喊,他何止是希望三分之一,他巴不得老百姓把全部的存款都拿来买房。
2022年全国新增15万亿存款不错,但和普通老百姓还真没多大关系。前段时间,有一组近三年来的数据显示,相较于中高收入人群,低收入人群的工资增速已经从8%下滑至接近0%,很多人的收入不增反降,口袋里都是负增长。
此情此景之下,孟晓苏的观点多少有点“何不食肉糜”的味道。
我倒是想劝一劝孟总,在老百姓买房这个事情上,不要总是“拉偏架”,你劝老百姓拿三分之一的存款买房子的同时,能不能也劝一劝那些地产老板们,把房价也降个三分之一,双方都做一个让步,都来个三分之一如何?不要总捡着一边的羊毛薅。
另外,15万亿的存款,你也不能按人头平均啊,这15万亿的存款,其实和普通百姓没多大关系,其中的十分之一能在百姓手里就算不错了,真正有钱的只是少数中的少数,你非要把姚明的身高往大伙身上平均,人人整成两米高的大个儿,这也不科学啊。
有些人啊,不要总紧盯着老百姓的钱袋子,他们那仨瓜俩枣的,生儿育女,看病抓药,上学生活都费劲,哪还有富余去买房啊,一套房动辄百万数百万,不是上下嘴唇一碰那么简单的。所以,少说些挨骂的话,多办点靠谱的实事儿吧。
在发现被骂之后,孟晓苏近日又站出来解释,说自己的话被断章取义了。他本意是提倡有消费能力的居民掏钱购房,不要把钱放在口袋里,要积极去改善住房,多买房,不应该限制购买一套以上的房屋。
说千道万,最终不还是鼓励大家买房嘛。
谁不知道住大房子住着舒坦,谁不愿意把房子装修的高端大气上档次,这些事情不用任何人提醒,更不需要专家鼓励,老百姓心里门儿清,但凡手头宽裕一些,用不着你吆喝他们就置办了。没有钱,你就是说到天边边也没招儿。
为了鼓励买房,有些人真是煞费苦心。
2022年8月份,北师大房地产研究中心主任董藩教授在接受采访时表示:农民可以在城里买房生活,然后开车回农村种地,因为在县城居住,饮水、医疗、教育都比农村要好,农民能享受到城市文明。
董藩教授这番话幸亏只是在网上说说,要是到我们村子上去说,很容易被拿捏,能不能直立出村都难说。
难道农民不知道城里生活丰富多彩?不明白城里的医疗教育资源和水平吊打农村?
难道是他们喜欢紫外线照射的健康?还是迷恋农活的有趣好玩呢?
要真在城里生活,他们一年的收成,恐怕连车子烧油的钱都赚不出来。
除了专家教授极力吆喝大家买房之外,连官员都亲自下水帮腔了。
2022年8月16日,在湖南石门县举办的地产交易会上,时任县委书记邓碧波台上疾呼,希望大家积极买房,买了一套买二套,买了二套买三套,买了三套买四套。
不过,和专家教授相比,邓书记务实多了,他知道老百姓没啥钱,所以直接喊话全县领导干部和公务员买房。
邓书记一语惊起千层浪。石门县赶紧出面回应和解释,他们说书记所言并非讲话稿,是脱稿的即兴发挥,本意只是鼓励买房。
讲话稿也好,即兴发挥也罢,一字一句都是从县委书记的嘴中说出来的,这个已经是泼出去的水了,影响已经形成,而且在很多时候,即兴发挥也往往更能反映一个人内心的真实想法。
在一个县城当中,县委书记的话是很有分量的,它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说是县域经济发展的风向标,当他高调喊出鼓励大家买房的话语时,是会对当地经济发展的认知起到一定作用的。
在“房住不炒”的大环境下,作为县委书记,能够站台交易会,其实已经是对整个行业的支持了,实在没必要如此高调,他最应该做的,是带领全县领导干部把实体经济搞活,给企业营造一个良好的经营氛围,让从业者有钱赚,只要大家的钱袋子鼓了,不用你喊也会去买。
在号召大家买房后不久,任职不满十个月的邓碧波即被免职。
专家教授也好,官员也罢,站台不可怕,恰饭也没关系。
关键是,为什么带不动,为什么大家买不起。你把根源解决好,所有问题都会迎刃而解,兜里有闲钱,未来有保障,自然会主动去改善生活,愿意去消费娱乐。
竭泽而渔,结果就是大家都没得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