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国时期,广西的桂系军阀首领白崇禧,有着“小诸葛”的名号,在桂系统一广西的战争和北伐战争中,都有着很不错的表现,是国民党里面数一数二的名将,而他的头号智囊刘斐,却被不少人说是中共地下党。
当年白崇禧还只是马晓军模范营的连长,刘斐通过岳父的介绍,到白崇禧身边当文书,他头脑特别聪明,因此白崇禧很重视他,把他送到广西南宁讲武堂和广东西江讲武堂学习,之后成为白崇禧的得力助手。北伐战争爆发后,刘斐没有参加北伐,而是选择去日本学习军事,这一待就是七年。
抗日战争爆发后,刘斐辅佐李宗仁,指挥了“台儿庄战役”,后来担任军令部的次长,与蒋百里、杨杰、白崇禧,再加上“半个”刘斐,被称为民国时期的“三个半军事家”。解放战争时期,刘斐向蒋介石提议,把胡宗南手下的三个师调走,导致“宜瓦战役”中国民党部队惨败,然后又在“淮海战役”中出主意,导致黄百韬和黄维兵团被围歼,因此刘斐被怀疑是中共地下党,但又没有什么实际证据,最后刘斐参与了长沙的和平起义活动。
1898年,刘斐出生于湖南醴陵县,父母都是普通农民,由于家里太穷,刘斐被过继给亲戚,这才能到私塾读书,他的学习成绩很好,青少年时期在醴陵县的中学读书。
1917年,十九岁的刘斐和中医邹益经的女儿结婚。当时正是“护法运动”的时候,“广西王”陆荣廷派桂军到湖南和北洋军作战,而白崇禧那时在马晓军的模范营当连长。在驻守株洲的时候,因为水土不服的原因,白崇禧和一些官兵都病倒了,黄绍竑就托人请来邹益经到军营治病。
邹益经的医术很好,白崇禧的身体很快康复,为了感激邹益经,白崇禧就把刘斐带走,说只要有他在,刘斐肯定会有出息的。
1920年,刘斐离开湖南去往广西,由于他有文化基础,字也写得很好,白崇禧就让他当文书,不久又升为排长,被送往广西南宁讲武堂学习。
1921年6月,“粤桂战争”时期,刘斐从广西南宁讲武堂毕业,在白崇禧身边当参谋。
1922年初,刘斐被送往广东肇庆,在粤军开办的西江讲武堂学习,在这里他接受孙中山的“三民主义”。
1924年,李宗仁、黄绍竑、白崇禧三人领导的新桂系崛起,这时候刘斐也从西江讲武堂毕业,他回到了白崇禧身边,参加了讨伐军阀陆荣廷和沈鸿英的战斗。
1926年初,新桂系统一广西后,被广州国民政府改编为国民革命军第七军,李宗仁担任军长,刘斐被派到广东,作为桂军和国民政府的联络员。7月,北伐战争爆发后,蒋介石担任北伐军总司令,白崇禧担任副总参谋长,刘斐被任命为上校作战参谋,协助白崇禧做军事策划。11月,刘斐想到日本学习军事,白崇禧同意了。
1927年初,刘斐去往日本,考入日本陆军步兵学校。
1930年,刘斐以优秀的成绩,升入日本陆军大学深造,在日本读书的时候,正是国内军阀混战的高峰,他时刻关注着国内的局势。
1934年,刘斐回到国内,当时蒋介石想让他到南京国民政府任职,可刘斐还是坚持回到白崇禧身边,在第四集团军当高级参谋,兼广西民团干部学校教育长,协助白崇禧培训民团骨干。红军长征经过广西的时候,为了保存势力,白崇禧在封锁线上打开一个缺口,放红军离开了桂系的防区,刘斐参加制定了一系列的军事部署。
1936年5月,“两广事变”爆发,刘斐作为白崇禧的代表,多次到广州和陈济棠联系。6月,蒋介石派重兵准备进攻广西,白崇禧要对抗到底,刘斐建议和平解决。8月,蒋介石用金元战术,收买了陈济棠的部下,导致陈济棠下野,这时候白崇禧开始服软,在程潜的邀请下,刘斐去往广州见蒋介石,探讨和平解决战局,最终“两广事变”顺利解决。
12月,“西安事变”爆发,张学良和杨虎城在西安把蒋介石关押,刘斐劝李宗仁和白崇禧不要去掺和这些事。
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后,蒋介石调白崇禧和刘斐前往南京。8月,“淞沪会战”爆发,蒋介石任命何应钦为军事委员会参谋总长,白崇禧为副参谋总长,刘斐被委任为对日作战大本营作战组中将组长,参与大本营对日作战决策,成为老蒋在军事上的重要助手,由于中日双方实力悬殊,刘斐建议和日本人打持久战。
11月,上海沦陷后,蒋介石在南京召开最高军事会议,刘斐在会议上建议,说淞沪战场大败,本来士气低落,而且南京无险可守,只能象征性的防守下,但唐生智坚持要死守南京,最终唐生智担任南京卫戍司令。
1938年,国民党军事委员会成立了军令部,刘斐为第一厅厅长,他被派到李宗仁身边。等刘斐到达前线后,滕县已经失守,日军重兵进攻徐州,在刘斐等人的谋划下,李宗仁派孙连仲的部队死守台儿庄。4月,“台儿庄大捷”,消灭日军上万人,这是国民党部队第一次在正面战场打败日军。
在“武汉会战”的时候,刘斐留守武昌,参与了制定一系列的作战计划。武汉失守后,刘斐去往重庆,升为军令部的次长。刘斐任军令部次长期间,仍然主管作战计划,先后主持或参与制订了常德会战、长衡会战等一些重要的作战计划。他经常往返奔走于各大战区,参与对日作战的策划和指导,协调战区间指挥作战等问题。他敢于陈述和坚持自己的意见,连军令部长徐永昌也要让他三分,甚至他的意见和蒋介石相悖时,也敢于冒犯。
1946年5月,国民党成立了国防部,白崇禧担任部长,陈诚为参谋总长,刘斐为参谋次长。
1947年5月,解放战争时期,孟良崮战役时,张灵甫要率整编七十师孤军上孟良崮,刘斐对此持反对意见,认为此举太过冒险。但当时老蒋和张灵甫正沉迷于“中心开花”的美好蓝图中,又哪里会理睬刘斐的建议呢。
1947年下旬,解放军在豫西攻下三十多座城镇,为了解决豫西的危机,刘斐向蒋介石建议,让胡宗南从陕西调三个师去往豫西作战。当时胡宗南率兵进攻陕北的解放军,听到南京方面要调走三个师,胡宗南立马派参谋长盛文赶到南京,向蒋介石表示陕北的战斗到了关键时刻,不能把部队调到豫西,可刘斐在那里唱反调,说是胡宗南想保存实力,气的盛文要和刘斐打架,被其他人拉开了。
最后没有办法,胡宗南把三个师调到豫西,导致国民党在陕北的战力大减,解放军趁机发动“宜瓦战役”,消灭了胡宗南的二万八千人,一下子改变了西北的局势。此后盛文对刘斐恨之入骨,到处说刘斐是中共地下党,就连军统特务头子郑介民也到处调查,也没有什么证据说刘斐是中共地下党。
“淮海战役”的时候,刘斐又开始出主意,向蒋介石建议把王泽俊的第四十四军从海州调到徐州,又让黄百韬兵团在新安镇逗留两天,丧失了撤退的最佳时间,导致最后被解放军彻底消灭在碾庄。刘斐还建议黄维兵团死守双堆集,打乱了杜聿明的排兵布阵,他的这些建议让国民党部队吃了大亏。
“淮海战役”结束后,蒋介石对刘斐彻底不信任了,就这样刘斐从南京回到湖南长沙。在长沙的时候,刘斐和程潜来往很密切,他感觉到国民党败局已定,在他的提议和帮助下,程潜通过白崇禧,把唐星调回湖南任长沙绥靖公署副主任,成为协助程潜走和平道路的重要人物。
李宗仁当上国民党代总统后,多次让刘斐去往南京,担任总统府参军长,可刘斐没有去。
1949年4月,刘斐作为军事顾问,跟着张治中一起到北平与共产党谈判,但和谈最终失败。6月,刘斐去往广州,劝李宗仁和白崇禧起义,但二人拒绝了,刘斐只好去往香港,和程潜保持着联系,为长沙和平起义出了不少力。
8月,长沙和平起义后,刘斐去往北平,参加了政治协商会议。
1950年,新中国成立后,刘斐担任过革命军事委员会委员,国防委员会委员,中南军政委员会委员兼水利部部长,体育运动委员会主任,文教委员会副主任等职务。
1983年4月,刘斐在北京去世。
国民党败退台湾后,还是有不少国民党的人说刘斐是中共地下党,而最了解刘斐的白崇禧却说,刘斐“五毒俱全”很会享受生活,如果不是跟自己太久,他是很反感刘斐的生活作风,他这样贪图享乐的人共产党肯定不要。
声明: 历史公共信息,如有雷同,纯属巧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