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0年,张群为张学良公开做寿,张学良这才公开露面,这也意味着长达54年的幽禁岁月正式迎来结束。1991年,张学良和妻子赵一荻去美国探亲,在此期间接受了美国哥伦比亚大学的专访。
当时张学良曾说过这样一句话:“换了谁来领导长征,都无法走出1000里。”那么张学良为何要这么说呢?

1975年4月6日凌晨,正在睡梦中的张学良突然被一阵急促的电话铃声惊醒。他连忙下床去接,对方是国民党元老张群,也是自己的好友:“汉卿,蒋介石已于两个小时前去世了……”
张学良被惊得说不出话,最后只是说了句“我知道了”便将电话挂了。他再无睡意,披了件外套站到窗前眺望远方,似乎在想自己和蒋介石的恩怨。

1930年,蒋介石是国民革命军陆海空军司令,而张学良是副司令,两人是上下级关系;不过在私人情分上,蒋介石更多将张学良当成后备,可以随意训导。
不过自从1936年“西安事变”爆发后,两人的关系急转直下,蒋介石甚至对张学良恨之入骨。不过张学良毕竟在中原大战中救过自己,且如果不是他,自己岂能安全回到南京?
看在以往的情分上,蒋介石没有杀张学良,但也没有放过他,而是将其囚禁。在被囚禁期间,张学良的生活和之前没什么两样,蒋介石不仅以一个步兵团的经费供养他生活,还经常打电话询问他的情况,叮嘱看守的特务们要好好照顾他。

因此在张学良心中,尽管十分痛恨蒋介石囚禁自己,但当真正得知蒋介石去世的消息后,心里还是有些感慨万千的。
4月10日,在蒋经国的允许下,张学良带着赵一荻来吊唁蒋介石。他站在水晶棺旁,仔仔细细凝视着蒋介石的遗容,最后将所有恩怨化作一声长叹。
此时张学良在想,既然蒋介石已经去世了,那么他们之间的恩怨是不是能一笔勾销了呢?就在张学良畅想接下来要去哪里生活的时候,有人告诉他:“蒋介石临终前曾告诉蒋经国,不可放虎,而你就是那个虎!”

张学良听后苦笑一声,他没想到自己被蒋介石幽禁了这么久,对方还将自己当作“东北虎”,一时不知是该自豪还是悲哀。
张学良为了让蒋经国对自己放下戒心,多次表示自己只希望平淡过完后半生,甚至说:“张学良这个名字我都不想要,我不想当什么张学良,我只想当一个普通人,过普通的日子。”
然而不管张学良如何向蒋经国证明自己,蒋经国始终遵循父亲的遗愿,直到1988年蒋经国因心脏病突发去世,张学良才渐渐恢复自由。

1991年,张学良和赵一荻来到美国探亲,并接受哥伦比亚大学的专访。他先是谈及了“西安事变”,然后聊起毛主席:
“毛主席是一位非常伟大的存在,长征就是他领导的。不管换成谁领导长征,都无法走出1000里。”

其实在1935年以前,张学良对我党的态度一直是“反共”的。早期他深受父亲张作霖的影响,一直与共产党作对。当张作霖去世后,张学良开始追随蒋介石,毫无疑问这种思想没有改变。
不过随着新文化运动的爆发后,民主思想深入人心,张学良也深受其影响。再加上我党所倡导的一些理论和张学良的想法不谋而合,因此当蒋介石指示他率部消除我在东北工作的共产党员时,他实行“三不”政策,也就是不问、不杀、不放。

1930年4月,饶漱石、李子芬等50多位在东北工作的同志被捕。蒋介石知道这件事后当即下令处死,但张学良却以他们是“研究学说者”为由一拖再拖,直到“九一八事变”后被党组织救出。
“九一八事变”爆发后,张学良披上“不抵抗将军”的骂名,无奈只能去外国暂避风头。在旅欧期间,张学良深受德意法西斯主义的影响,并在回国后说:“日军是强大的,想要将其消灭必须要先安内。”

既然要安内那就需要了解共产党,为何他们武器装备、兵力都处于劣势,却能坚持这么久,获得那么多胜利呢?于是张学良开始研究共产党,阅读和学习马列主义。
阅读这些书籍期间,张学良对共产党的情绪渐渐发生转变,“剿共”的思想也逐渐动摇。不过真正让张学良佩服的,还要数毛主席率领红军战士四渡赤水。

1935年1月,中央在遵义召开了著名的遵义会议。在此次会议上,确立了毛主席的领导地位。与此同时,蒋介石派出40多万敌军从四面八方向我军压来,企图将我军“消灭”。
为了粉碎蒋介石的阴谋,毛主席经过慎重思考决定向川黔交界处的赤水、土城地区集中,并寻找合适的机会和红四方面军会合。至此,四渡赤水正式开始。

1月19日,中央红军兵分三路向赤水河进发。蒋介石连忙调集重兵在川黔边境布防,并将长江封锁。1月28日,敌我双方在土城展开激烈的战斗,由于我军低估了川军的战斗力,无奈只能撤离。
中央红军除了留下少量兵力阻击敌军外,其余的则渡赤水向川南地区进发。2月5日,根据毛主席的建议,博古的职务由张闻天代替,紧接着红军继续向云南扎西地区集中。
红军一渡赤水后,川、滇两地的敌军击中向扎西逼近。2月7日,中央政治局召开了一次会议,在会上,不仅总结了土城战斗失败的经验教训,还采纳了毛主席“再渡赤水”的建议。

2月18日到21日,我军第二次渡过赤水,重新来到贵州并将遵义城占领。经过一番激烈的打斗,我军歼灭敌军2个师8个团的兵力,俘虏3000多名敌军,缴获枪支弹药不计其数。这是我军自长征以来第一个重大胜利,鼓舞了战士们的士气。
蒋介石不甘心失败,调集重兵对我军实施新一轮的围攻,并亲自坐镇督战。为了跳出敌人的包围圈,我军于3月15日发动了鲁班场战役并获得胜利。
3月16日,红军从茅台渡口渡赤水河,重新进入川南,主力部队隐藏在附近的山沟里,令派一个团假装向古蔺前进,给敌人造成我军想要北渡长江的假象。

蒋介石得知这一情况后,当即派重兵在宜宾和泸州之间布防。当敌军想要再次实施包围的时候,我军果断下令东进,摆脱敌军的围攻。
3月21日晚上,我军从太平渡、九溪口等渡口第四次渡过赤水河,将国民党追兵抛在古蔺周围以及赤水河对岸。
四渡赤水后,我军派红九军团留在长干山附近假装城红军主力向敌军进攻,再次牵制敌军。中央红军则趁机南渡乌江,假装进攻贵阳,引滇军出来支援。

当各路敌军纷纷支援贵阳的时候,我军却向敌军兵力空虚的云南昆明进发,迫使龙云派兵前去支援。然而我军的最终目标却不是昆明,而是趁着敌军向昆明支援之际,直扑金沙江,并于5月3日到9日顺利渡过金沙江。
至此,我军彻底摆脱数十万敌军的围追堵截,粉碎蒋介石的阴谋。
得知这一消息,张学良不得不感慨:“毛泽东真是厉害啊!”

1935年9月,张学良奉蒋介石命令,率领10万士兵“围剿”只有不到一万人的陕甘红军。张学良信心百倍,然而令他万万没想到的是他所率领的东北军被我军歼灭近3个师的兵力。
东北军的兵力和装备都在红军之上,张学良怎么想也想不通,他是怎么失败的。“剿共”的失败对张学良来说打击实在是太大了,他开始反思,开始思考自己做的究竟对不对。

1936年,随着蒋介石始终不肯和共产党合作,杨虎城和张学良无奈只能发动“西安事变”,迫使蒋介石同意联共抗日。此时的张学良思想已经不再顽固,和我党也开始合作。
张学良被关押后,我党一直在想营救他的办法,但非常可惜的是蒋介石太过狡猾,直到1990年张学良才真正获得自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