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叫刘桂华,今年五十六岁,出生在一个北方的小山村里。
我的父母是地地道道的农民,家里兄妹四个,我排行老大。
小时候因为家里穷,家里只供了我弟弟读书,我小学毕业后就辍学回家帮忙。
十八岁那年,因为媒人介绍,我嫁到了邻村,婚后有了一个儿子,生活虽然清贫,但也算安稳。
可天有不测风云,我三十岁那年,丈夫因病去世,留下我和年仅七岁的儿子。
那段日子,我靠给村里的小工厂做临时工维持生活。
儿子懂事,从小学习刻苦,后来考上了大学,为我争了一口气。
我为儿子拼尽了所有,直到他大学毕业、工作稳定,我才觉得自己的肩膀稍微轻松了一些。
儿子结婚后,我搬到了省城,因为有亲戚介绍了一份家政的活,工资还不错。
那时,我四十七岁,在一次朋友聚会上认识了现在的丈夫王建国。
他比我大两岁,家在县城,是个离婚多年的单身汉。
他有一个儿子,那时候才二十岁,还在读书。
我们聊得挺投机,觉得彼此是个伴儿,也就走到了一起。
刚结婚时,我是抱着好好过日子的心态,可他提议“AA制”的时候,心里还是有些不是滋味。
他说:“桂华,我们都是再婚,经济独立更好,免得以后有矛盾。”我当时不想多计较,想着两个人搭伙过日子,图个互相照应就行,便答应了。
可是,九年的婚姻生活,渐渐让我看清了很多东西。
刚结婚那几年,我们的日子还算平静。王建国每个月拿出一部分钱补贴家用,剩下的则给他儿子。至于我,除了日常开销,剩下的钱都存着,想着以后留点积蓄给我的儿子。他从小跟着我吃了太多苦。
可渐渐地,我发现王建国对我并没有太多感情,他更在意的,是他儿子的事情。比如,他儿子大学毕业后找工作,他跑前跑后,甚至还向亲戚借了钱。那时候,我心里有些不是滋味,但想着毕竟是他亲儿子,也就没说什么。
可他的态度却让我心寒。我的儿子结婚那年,我想让他陪我回去帮忙招待亲戚,可他却冷冷地说:“你儿子的事跟我没关系,我不去。”那天晚上,我一个人在被窝里掉了眼泪。
后来,我慢慢看开了,既然他这样,那我也没必要为他儿子的事操心。我们各过各的,他的事我不过问,我的事他也别插手。
今年年初,他的儿子准备结婚了。王建国显得特别兴奋,天天跟我说他儿子和未来儿媳妇的事,还说要给儿子装修婚房。我以为这跟我没关系,可没想到,他竟然开口让我出钱。
“桂华,咱们家也不是外人。建新(他儿子的名字)要装修房子,费用还差点,咱俩一起凑个数,你看能不能拿十八万出来?”
我当时愣住了,觉得他是在开玩笑。可看他的表情,分明是认真的。我冷笑了一声,说:“建国,咱俩不过是搭伙过日子,我没义务供养你儿子。”
他脸色一下子变了,语气也有些不善:“这话怎么能这么说?咱们结婚都这么久了,建新也喊你一声阿姨,这点钱你不出,合适吗?”
我气得胸口发闷,忍不住冷嘲热讽:“你儿子喊我阿姨的时候,是真心的吗?你当初说AA制,经济独立,这会儿怎么不独立了?我自己儿子结婚,你一毛不拔,现在倒好,开口就是十八万,你怎么不去找他亲妈要?”
他被我戳中了痛处,脸涨得通红,半天说不出话来。
王建国从那天开始对我冷着脸,家里的气氛也变得冰冷。
他可能是觉得我不近人情,可我心里清楚,他从来没把我当成真正的家人。
说白了,他只是把我当成一个临时的伴儿,平时互相照应,真到了关键时候,他只想着自己和他的儿子。
我把这事跟儿子说了,儿子气得直骂:“妈,你别管他!你辛辛苦苦攒的钱,凭什么给他儿子花?他要是再说这事,你就直接跟他翻脸!”
听了儿子的话,我心里很不是滋味。其实,我也曾想过跟王建国离婚,可是年纪一把了,离了婚又能怎么样?这些年,虽然他对我不算好,但也没做过什么太过分的事情,我就一直忍着。可今天这件事,让我彻底看清了他。
后来的一段日子里,他再没提过装修费的事,但我们之间的关系却越来越冷淡。过年的时候,我提议回我老家看看,他却不情不愿地说:“你去吧,我今年想陪建新过年。”
听了这话,我心彻底凉了。这九年的婚姻,原来在他心里,不过是一场搭伙的交易。
年后,我开始认真考虑自己的未来。儿子跟我说:“妈,你干脆搬过来跟我们一起住吧,您年纪大了,我也能照顾您。”
我没有答应,但心里却有了打算。或许,有些婚姻注定只是表面风光,内里却早已千疮百孔。与其继续这样下去,不如给自己留点尊严。
这段婚姻,我或许已经走到了尽头。
现在,距离过年还有不到一个月的时间,我每天都在回忆过去的点点滴滴,试图找到我们之间的温暖,可却发现,原来那些温暖不过是我的一厢情愿。
或许,到了这个年纪,我该为自己活一回了。